八朝天子的寝宫到底长啥样?

古建中国 · 故宫养心殿

养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古建故宫养心殿第一人

众所周知,养心殿是在清朝开始发挥政治作用。但始建于明朝嘉靖的养心殿是干什么的呢?在这里办公的又是何人?此人便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宦官——魏忠贤。

《明宫史》写道:“养心殿……殿门内向北者则司礼监掌印秉笔之值房也。其后层尚有大房一连,紧靠隆道阁后,祖制宫中膳房也。魏忠贤移膳房于怡神殿,将此房改为秉笔值房。”

由此可见,养心殿在魏忠贤时期,被改为司礼监的秉笔值房。而魏忠贤在明熹宗时期,也正是出任司礼秉笔太监后,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岁”。开始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朝天子寝宫

清朝初期,乾清宫一直是皇帝的寝宫。康熙驾崩后,雍正帝才把寝宫搬入养心殿。至于原因,推测有二:一、雍正为表示守孝,没有入住乾清宫,而是居住于养心殿。后来,雍正皇帝就把养心殿作为他的寝宫,没有再搬到乾清宫。二、雍正提倡节俭,入住当时陈设朴素的养心殿,是想为天下人做表率。

从雍正开始到宣统为止,清代共有八个皇帝居住于养心殿。二百年间,皇帝多在这里进行日常活动,包括处理政务。养心殿的前殿是皇帝处理政务、接见大臣、学习与休息的场所。正门设有宝座和御案,还有书橱,内藏历代皇帝治国经验教训记载与书籍等。清代皇帝经常在这里召见大臣,有时也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臣。

雍正时期,为西北战事需要,设立军机处。在隆宗门内,靠近雍正帝寝宫养心殿,与养心殿仅一墙之隔。这样快捷的地理位置,不仅便于军机大臣被召见议事,也有利于防止军机泄密。

东侧的“东暖阁”内设宝座,这里曾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

古建中国 · 东暖阁

东暖阁西南原有御笔“明窗”,为皇帝每年元旦开笔之处。北室虚分东西两室,东1间小室无窗,靠北墙为床,为皇帝斋戒时的寝宫。西室靠北位窗,西小间北窗下设宝座,有匾“随安室”、“寄所托”等,为皇帝御笔。后“随安室”匾移到了东小室寝宫床上。“寄所托”原为后室之中室,清末改为“寿寓春晖”。

古建中国 · 三希堂

西侧的西暖阁则分隔为数室。前室西为“三希堂”,额为乾隆御笔,因内储晋代书法大家王氏的三张书帖而得名。是乾隆皇帝读书的地方。

东墙有小门通中室——勤政亲贤,匾额为雍正御笔。是皇帝看阅奏折、与大臣秘谈的小室。南为窗,北设宝座,南窗外抱厦设木围墙。东为夹道,有门通后室。

后室也隔有小室,西室曰“长春书屋”,东室为“无倦斋”,乾隆间设佛堂于此。

养心殿西耳殿为“梅坞”,乾隆39年添建。殿面南,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是乾隆皇帝休息的地方。

明建的前殿东配殿,面阔五间前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初名为“覆仁斋”。东西配殿清代无殿名,雍正以后设佛堂于此,是皇帝专用佛堂。

养心殿西部北侧主要面积是一座佛堂,有一座佛塔和跃层结构的阁楼。

穿过养心殿正间“安敦、恬澈”二小门为穿堂,直通后殿。明代曰“涵春室”,清代无殿额。东西次间梢间为槛窗。西梢间为“华滋堂”内设床,西次间为南窗下设通炕,北墙设雕龙柜。东梢间为“自强不息”,内设床,床上额曰“又日新”。东次间靠北墙下设宝座,上额曰“天行健”。

后殿东耳房为“体顺堂”,明建,初明“隆禧馆”,雍正时,无殿额。咸丰赐名“绥覆殿”,后改为“同和殿”,光绪时改今名。面阔5间,前出廊,东与东围房相接,黄琉璃瓦硬山顶,为皇后所居。

古建中国 · 体顺堂内景

后殿西耳房为“燕喜堂”,明建,初明“臻祥馆”,雍正时,无殿额。咸丰赐名“平安室”,光绪时改今名。同体顺堂,为妃嫔所居。

古建故宫养心殿前有琉璃门,曰“养心门”,门外有一东西狭长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连房三座,房高不过墙,进深不足4m,为宫中太监、侍卫及值班官员的值宿之所。

Hash:3bff136108469aed85207a835594ad641577099e

声明:此文由 晏杨天收藏交流会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