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号称“武穴水果第一村”的地方,你去过了么?

橘香时节 我来到了武穴水果第一村魏高邑

图文 / 冯怡红

上班族的市民“霞霞”有带着各自的儿女想去郊游摘橘子的打算,好多天前就问我“武穴哪儿橘子又多又好吃”?其实武穴市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是闻名全国的“柑橘之乡”,要说橘子哪儿都有,只是现在物产丰富了,人们对吃的东西挑剔了,吃点好的,吃点巧的想法也很正常,由于工作的关系,我采访过梅川居文胜果园场,规模大并且果品的质地也不错;再就是武穴果园场以及周边的刊江办事处魏垸、泉塘两个村的果园,果品个头大,味道也很正味,一般武穴送给外地的亲朋好友首选就是这里的橘子----但近几年又有朋友介绍石佛寺镇魏高邑的橘子很不错,并且价格是其他地方的一倍以上,但还是有顾客趋之若鹜,这种说法倒勾起我去看一看的浓厚兴趣!我便毫不犹豫滴向她们推荐了魏高邑果园场,11月24日她们带着儿女成行,我便有幸成了她们的向导加随行摄影师。

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我们边走边看,魏高邑的果园场分布在村民居住的后山上,车辆沿着山间小路前行,只见窗外到处都是橘子树,红彤彤的橘子挂满了枝头,为了不让树枝压撇、橘子挨地容易烂掉,果农不得不用树枝支撑起来。为了让路过的游客对自己达到橘园一见钟情,望而留步的效果,果农们都将紧靠路边的橘树留下来不摘,并将树的枝条收拾的错落有致,乍一看,就像一钵一人多高的盆栽放置在路边,看起来无不让人爽心悦目!

在村民魏院生的果园里,主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我们边找好的橘子树拍照,边尝主人递给我们橘子:个大,水分足,味道甜度适中---我向主人讨教他的管理经验,主人毫不吝啬地说过去种橘子树的人少,我们施化肥提高产量,谁家摘的橘子多谁就多赚钱,现在游客嘴很刁,一点不对口味就别想有人要,所以我们只有在施肥管理上下功夫,我们在橘园里养鸡养鹅,鸡粪鹅屎等农家肥才可以保持橘子的味道正宗,我们家20亩橘园,每年产5万公斤上下,每公斤8块,每天市内外慕名而来的车辆不断,这几年我们得出的经验就是做事不欺心,才会得真金!

今年再次高票推选为村支部委员之一的程毛伢虽说家里只有3亩地柑橘,但他用心科学选种,配方使用农家肥和湖北祥云股份水果专用肥料,他家产的橘子不但味道甜美,而且是有名的“落口消”,也就是说柑橘入口后一点残渣都没有,因此他家里产的1 •5万公斤柑橘销量在全村是最早最好的,他那在外事业有成的儿子跟儿媳总是要他们夫妻俩跟着他们去外地居住,他说什么也放不下“这一亩三分地”,每年他除干好了本职工作外,有了这一份“可心”的活儿,其乐无穷啊!

由于职业的习惯,我每到一个地方,对某一件感兴趣的事总是要刨根问底,在谈到魏高邑的果园,这里的农民感到最感激的还是老村支部书记王水桃,他在魏高邑村书记的位置上干了30年,这些果园基本上都是他带领老百姓一镐一锄挖出来的,全村1600亩果园,品种包括柑橘、桃子葡萄、梨子,每年的收入在1600万元左右,这对于一个人口只有2800多人的村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柱!正因为这样,王水桃曾经是武穴市“十佳村支书”,被录用为国家干部,由于石佛寺是武穴市的农业大镇,管农业没有一个懂行的实干家不行,2016年他被组织上调到镇里担任协助分管农业的科级干部,但他没有忘记魏高邑那些淳朴的乡亲,更没有放下那些他跟乡亲们一起开山种下、用汗水浇灌长大的果树,谁家的柑橘销路有点问题,他亲自帮助联系销路;谁家有了品种改良的想法,他就积极找农业林果专家来帮助解决----正因为如此,魏高邑成为武穴市“水果第一村”才名不虚传。其实来这里之后,我还有一个想法,酒香也怕巷子深,我想用这篇拙文告诉大家一个信息,郊游别错过水果第一村魏高邑哈!

▍图文编辑:鸿哥(新闻线索投稿:wwuxue@qq.com)

▍商务热线:13409992039

Hash:25f3cc84ff38fc37951df70212c491ece44680cb

声明:此文由 微武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