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4游正定王家大院

正定有个王家大院,主人是曾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国务总理的王士珍

王士珍(1861—1930),字聘卿,号冠儒,正定县牛家庄人。王士珍父亲早逝,他与寡母相依为命,15岁时当勤务兵。17岁时考入正定镇总兵学兵队,24岁入天津武备学堂,从此走上仁途。凭借过人的才智,王士珍逐渐得到了清王朝和袁世凯和时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荣禄的青睐。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王士珍被任命为讲武堂总教习,因训练新兵和追随袁世凯镇压义和团深得袁的重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设陆军部,任王士珍为陆军部侍郎,次年外放江北提督,执掌军政,兼理盐漕。此间,王士珍广置房产,先后在北京西单和前门等处购置房产,并在正定老家牛家庄大兴土木盖家宅、家庙,然后又在正定修建了二套宅院。

清王朝灭亡后,王士珍继续受袁世凯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青睐。袁世凯窃居临时大总统后,设立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任命王士珍为六大办事之一,但实权最大。当时 ,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被称为“北洋三杰”,王士珍为人处世深有城府,善操权谋,被尊称北洋“三杰之龙”,凶残于外形的段祺瑞称为“北洋之虎”,忠于北洋且善于打仗的冯国璋称为“北洋之豹”(也有称“北洋之狗”)。段祺瑞、冯国璋是袁世凯的左膀右臂,心腹爱将,但善于权谋的袁世凯对他俩人并不完全放心,常常用王士珍制衡二人,以此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王士珍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1917年(国民六年)6月14日,别有用心的张勋借调停黎、段矛盾之名进京, 王士珍助张勋拥清废帝复辟。复辟失败后,直系军阀冯国璋成为总统,段祺瑞又重新当上了国务总理,王士珍继任参谋总长。 1917年,孙中山就任广州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出兵北伐,段祺瑞辞职后,冯国璋将支持他的王士珍日任命王为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曾有文治总统之称的徐世昌为王士珍题书:荩略匡时。

王士珍和清王朝的关系很深,张勋复辟失败后,王士珍盟生了退出了政坛之意,不久就隐退了。由于王士珍为北洋三杰之龙,又突然的隐退,故当时人说他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北洋政府封王士珍为为德威将军

王士珍隐退后并未还乡,而是隐居于北京。后来的直皖战争、直奉战争时,王士珍多次以北洋元老身份出面调停。1928年5月,蒋、冯、阎向张作霖发动全线攻击。王士珍、熊希龄等人在北京发起和平运动,张作霖被迫退出北京,奉系军队临撤离时,骚扰北京百姓。各界公请王士珍当维持会会长,与各系军队联系、调停,维持北京社会治安,使百姓少受了兵灾。后来他还曾任北京电车公司任董事长,

纵观王士珍的仕途史,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疆场,还是步步惊心的宫庭,总是能运筹帷幄,让自己立于不败之潮 。身为军阀,他深有城府,善操权谋,且八面逢圆、做事低调,上下协调、进退有节,居乡行善、淡泊名利,见好就收、急流勇退,在乱势中进退自如,值的称道。1930年,王士珍在北京病逝,时年整70岁。

王家大院座落在正定西门里的中山西路153号。从正定西门进入正定城,沿街东行约百米就是王家大院。路南是王氏双节祠,路北是王士珍旧居。

王士珍旧居为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始建于清末民初的1912年,院子座北朝南,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整个院子又分东、中、西三路,共有房屋上百间,占地约一万平方米。整个院落以中路院为中心,其它院落围绕中路的主院布置,各院自有院墙并自成体系,院与院间有方门、园门、角门相通。从而形成左右对应,相互贯通,功能齐全,排列有序的建筑布局。

中路院作为整个院落的中心,前后共分四进。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布置。前院大门中开,三间门房高大气派,两边各有两间倒座房,进门是影壁墙,墙内是宽大方正的前院,再往前是二进院的垂花门,垂花门为内宅的宅门,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主人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标志,有很强的装饰性。二进院院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有单步廊,东西两侧留有便道,可直达后边的第三进院。两侧东西厢房皆为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三进院布局同二进院,两侧东西厢房也是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出单步廊。只是正房为面阔七间,进深二间,同为前出单步廊。以上建筑皆为青瓦硬山顶,房屋高大,院墙坚固,处处散发着一股古朴和温馨,又让人感到庄重而威严,不愧为官宦之家。最后一进是后花园

东路院实际是三个独立的四合院,各院东西面阔七间,南北长度不等,每个院都独立开门,自成体系。东路院和主院间是一条宽大的通道,分析东路院应是王家族人所居用房。西路院是一排连续七座规格一致的平房,每座房屋都是面阔三间,两侧是通道。这路院子似乎是卫士门人的用房。

现存王家大院保存基本完好的是原中路院的二进、三进院,东、西别院及中路院的前院后院均已不存。1982年,王家大院被列入正定县保护文物

从东侧看王家大院

院子有侧门通往原来的东路院

王家大院不论房屋还是院墙,都非常高大,彰显气派

明显是后来改过的窗户

正定解放后,新中国成立前,华北大学第四部曾住在王家大院,当时著名历史学家范文谰、成仿吾及王蒙的父亲都在这里从事历史教研。建国后,正定县委机关进驻。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王家大院为正定县公安局机关办公场所,那时候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这片青砖灰房的大院就是民国风云人物、北洋三杰之首的王士珍的旧居。

1997年公安局将王士珍故居正式移交文物保管部门。王士珍故居重新浮现在人们面前,后来王士珍故居被人承包,开发成一所集餐饮、茶道、民俗文化博览于一体的休闲场所。“王士珍故居变饭店”,媒体一爆光引起了很大反响,饭店被停业。王家大院现在处于关闭状态。

现在的大门,原来通往二进院的内宅门

王家大院包括五家祠堂的平面布局基本为凸字形,按当地风俗,这种布局是最忌讳的。《易经》中有“天满西北,地缺东南”的说法,所以,如果只是东边凹进一块也无大碍,但在王家宅院布局上西南角也缺失一块,难道王士珍不懂吗?原来在王家征地时,有一户人家任凭银两多少就是不卖与王家,在当时以王士珍的权力、地位和财力,他完全可以强买强卖,但王士珍却没有强求,于是就成了现在的样子,据说,王士珍一生无儿,也于此有关。这或许就应了那句,命中有的无须求,命中无的莫强求,如果王士珍强买了那块地呢,或许历史又就不是王家现在的历史了。

王家大院门口曾有王士珍手书对联:求名求利只求己莫求人 惜衣惜食非惜财实惜福,从这幅对联中不难看出宅邸主人所尊崇的中庸文化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据说王士珍下塌处有“龙隐”二字。作为晚清的一品大员,袁世凯手下的北洋三杰之首,曾任陆军总长及北洋政府总理的王士珍不能说不位高权重,王家大院也绝对称的上是“达官”、“权贵”、“显赫”之家,但历史上人们知道更多的是段祺瑞、冯国璋,对王士珍却很陌生,如今看到龙隐二字,再联想到“德威大将军”的头衔,我们应该懂得这位王公的默默无闻的含意,千秋功过,后人评说,在中国,或许正是像王士珍这样的人才可以配叫“儒冠”。

历史沧桑,如今的王家已不是过去的王家,王家大院也不再是过去的模样,但追溯宅院主人的历史风骨和精神文化,却让我们对历史、对历史中的风云人物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这个角度看,来正定到王家大院一游,不失为一种沐心之旅。

立于路边的影壁墙,应是近来仿建的建筑

中山路路南,王家大院的对面是王家祠堂,名王氏双节祠。资料介绍,王氏双节祠坐南面北,规模较大,原来也分正院和东西两院,有房屋40余间。现仅存正院。祠堂正门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青瓦硬山顶建筑,两侧建八字墙。穿过大门,迎面是一所开阔的四合院,院内有四柱三间石牌坊,是为王士珍的嗣母刘太夫人和生母丁太夫人所立的节孝之坊。也为古城百余座牌坊中唯一幸存者。牌坊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为青石质,正中石匾额上镌刻楷书大字“诰命一品夫人王母刘太夫人丁太夫人节孝之坊”,上首镌刻“表孝率礼蹈和”,下首镌刻“称诗纳顺”,落款为“中华民国九年夏历庚申年六月吉辰承嗣男出嗣男士珍敬立”。牌坊内侧正中石匾额上阴刻“钟郝垂型”四字,落款为“民国九年庚申四月徐世昌题”。

关于王士珍的两位母亲何时被封为“诰命一品夫人”,这里须提到1905年举行的河间秋操。当时清政府抽调2万余新建陆军在直隶河间府举行秋操,王士珍担任总参兼操练处军政司正使,整个操练过程几乎全是在王士珍的指挥下进行的,自始至终井井有条,得到了各方的称颂,各国被邀请的使者观看后也无不赞赏王士珍的指挥才能。河间秋操,在外国人面前为清廷争了光,慈禧太后发现了王士珍这个人才,亲自召见并当面一一质询,王士珍不卑不亢,回答振振有词。慈禧大悦,下意识地说了一句:“我要是有这样一个儿子多好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士珍马上叩头谢恩,声呼:“谢老佛爷隆恩”。慈禧破例授王士珍正黄旗蒙古副都统,赏一品顶戴。朝廷为了表彰两位母亲为国家培育出了栋梁之材,特封两位夫人为“诰命一品夫人”。

穿过牌坊,迎面便是正厅,面阔三间,硬山顶建筑,厅内正面原为王氏宗祠牌位龛楼,内供王氏祖宗牌位(现已无存)。正厅外侧有耳房一间,是祭祀时盛放杂物的地方。另外,双节祠的建筑做法也独具特色,南正房前檐廊步打破了木柱子和檩垫枋的常规,而是利用超宽石柱和石券的做法替代了廊步的所有木构件,既坚固又防火防腐,此种做法在全国古代民居建筑中也极为少见。整个王家大院以大面积的青灰色墙面和硬山灰瓦屋顶,而在大门、垂花门、走廊与正房处施以彩色,以及大门、照壁、墀头、屋脊处加若干雕饰,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我们去时王家祠堂也不开门,我们只能拍几张外景 ,由于高逆光,还拍的不好。

Hash:0e7572856925879ddc8aa87502b062834a1f929e

声明:此文由 北海龙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