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遗迹,行脚正定府之开元古寺
正定府实在是一座极有意思的小城。尽管在铁路交通的变迁中被原本的小村庄喧宾夺主,由千年旧治沦为卫星小城,但也因祸得福而免去了不少大都市的喧嚣,保留了许多小街巷的悠闲恬淡。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城内还保存了许多历代的遗存,漫步在不大的老城中,几乎每经过一条街道都会有收获。
唐开元二十六年,玄宗皇帝诏令天下诸州建立寺院,以年号名之。在这股风潮之中,有新建寺庙者,亦有因旧寺而更名者,因此也为今天各地留下了许多个重名的开元寺。正定的开元寺之所以闻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梁思成先生判断其钟楼的下层部分是唐代遗构,开元寺钟楼也就成了如今公认的所谓四座半唐构中的那半座。
今天老猪将带大家造访燕赵大地上唯一的唐代遗存,
细细的品读在这里的历史。
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行脚正定府系列之开元寺。
今日的开元寺,与其说是寺院,倒不如说是开元寺遗址。清代重建的正殿法船殿已经塌毁无存,残存的不过是一座钟楼一座砖塔,还有近年发掘出来并在原址重新搭建起来的三门楼。
新近掘出并拼接建立起来的三门楼建成于武周如意年间,仔细观察仍能在石柱表面辨认出许多线刻的佛像和纹饰,以及许多供养人的题名。而出土石柱上镌刻的唐大历十二年《解慧寺三门楼赞并序》,不仅描述了三门楼的形制,即所谓“雕朱粉,镂文彩,基上为门,门上为楼”,还记载了开元寺的历史沿革、寺院形制,是了解开元寺的重要资料。
三门楼之后,便是左右相对的钟楼与须弥塔。
梁思成先生在1933年发表在营造学社汇刊上的《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称开元寺钟楼“上层外部为后世重修,但内部及下层的雄大的斗拱是唐构”而在《中国建筑史》中则描述下层结构的时代为金元以前。楼中所悬铁钟,据志书记载为唐物,但是有资料上称铁钟是金大定年间,不知有何依据。
在二楼可以看到屋顶的木结构和那口大钟。钟楼的屋檐四角也悬有风铃,和正定的其他几座寺庙一样,这里的风铃的铃舌也是四瓣心形的,非常漂亮。这是河北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
正定四塔之中的“砖塔”开元寺塔为九级密檐式塔,平面作正方形,一层有圆洞门,石刻门券雕有线刻的莲纹与双龙戏珠图案,上八层有小开窗。此塔初建于唐贞观十年,后代屡经毁建,现在所见是明嘉靖四十一年重修后的模样,形制上虽仍保持一些原有风貌,但究其实际年纪,“怕是四塔中之最稚者”。
颇为有趣的是在塔的底层四面分别有八个浮雕力士,形象很是生动可爱。
这个塔又称雁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
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
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
开元寺外,是已经做成仿古的街市,有左右来往的行人和嬉闹的小孩,一墙之隔,却与空寂的寺内仿佛两个世界。翻看着手头梁先生的《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读到其中所透露出战争将至的不安与惶然,不禁庆幸此刻所在的正定城能有如此的安逸恬淡,能供我如此漫步悠闲。
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谢谢观赏, 喜欢请关注。
下一季将有更好的内容呈现
Hash:a9000dccc76ebef113cfdcdf0fc542a6087bd637
声明:此文由 老猪的碎碎念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