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最后的绿皮车,用3元票价慢游沿途超美的风景,感觉真好!
如果说白色的子弹头动车组已成为高铁时代一道新的风景,那么身着墨绿色外套、哐当作响的绿皮车无疑则是中国铁路一个时代的印记和功臣。
稍微有点年纪的人一定有着挤绿皮火车的经验:座位、过道、车厢连接处都挤满了人;虽然车窗可以打开,但空气中还是混杂着各种说不出的气味;最神奇的是推着小车叫卖“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火腿肠”的列车员,居然每次都能安然通过拥挤的人群从这头走到那头……
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承载几代人记忆的绿皮车正在渐行渐远。
目前,国际庄也仅剩石家庄北站至太原间的2对绿皮车6031/6032次以及6033/6034次。
今天,大家就跟着小编登上省会这仅存的绿皮车——由北京铁路局行车公寓管理段值乘的6031/2次列车,感受一下最低票价仅1元的铁路公交给沿线居民带来的便捷吧。
1
旅客专门坐火车赶庙会
6时30分许,距离发车还有半个多小时,石家庄北至太原的6031次列车已停在石家庄北站的站台上静候旅客。
和旁边停靠的其他列车相比,这列墨绿色的列车看上去“苍老”了许多。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受欢迎程度,检票的闸口一开,旅客就如潮水一样冲上了站台。
6031/2次列车列车长高倩介绍说,列车全列共7节车厢、定员800人,虽然目前正值客流淡季,但当天仅始发站上车旅客就达到500多人。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1日,列车在加挂了4节车厢的基础上,还超员60%左右。
虽然是“绿皮车”,但是6031次列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脏乱不堪。登上列车,车内地面干净整洁,车厢内也没有弥漫着刺鼻的味道。但是陈旧的座椅、车厢顶上的电扇、可半开的车窗和需要人工加水的茶炉却展现出它逐渐衰老的身体。
7时08分,列车缓缓启动,旅客王阿姨和几个朋友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计划起了今天的行程。
“今儿井陉南峪镇过大庙,我们特意坐火车去赶庙会。“王阿姨说,坐火车到南峪村也就一个多小时,玩一天下午再坐这趟车回来,啥事也不耽误,关键是票价便宜,才3元钱。
为了便于提示旅客上下车,列车长高倩每站都会对旅客进行去向登记,当天有不少像王阿姨一样从石家庄专程坐火车赶到南裕镇过庙会的市民,并且在井陉南、井陉站都不断有旅客加入赶庙会的“大军”。
除了一年一度的南峪庙会,对石家庄市区的旅客来说,沿线的娘子关景区则更是吸引很多石家庄旅客乘坐这趟车的原因,特别是每周末,列车都会迎来不少旅游客流。
“娘子关火车站到景区也就五六百米,非常方便,而且坐这趟车过去才4元钱。正好有亲戚来石家庄玩,就带他们过去转转。”当天,李女士就特意带着几个保定来的亲戚坐火车到娘子关爬长城。
这趟列车还将经过井陉,这里可是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这里的天长古镇、苍岩山、段家楼都是有名的好去处。
天长古镇
每个人心里都有座城,
收藏着所有美好和残缺,
天长古镇从宋代开始静守太行数百年,
只待你去探索。
天长古镇的建筑十分奇特,
用当地百姓的古谚语说:
“井陉县簸箕城,周围下雨中间晴”。
呈北高南低,北窄南宽,
犹如簸箕倚立之势,
故当地人将天长古镇俗称为“簸箕城”。
这里有明清时期的城垣,
最完好的四合院……
一切似在述说着久远的历史,
仿佛穿越时光隧道,
回到繁华似锦的宋代古城。
乏驴岭村
地址:天长镇西侧4公里,
远远的就能看到一座铁桥,
这就到了乏驴岭。
“乏驴岭”是因张果老骑驴经过此岭时
驴子困乏不前而得名。
而进入乏驴岭村,乏驴岭铁桥是必经之路。
这座桥一直是村子的文化符号。
它建于1905年,由法国人建造。
桥梁做工精细,虽已百余年,
每一个铆钉仍坚硬圆滑,
虽通体锈迹斑驳,却透着一种光泽。
据说它是“秉承了埃菲尔铁塔的建造工艺”。
大梁江村
大梁江村隐藏于太行山深处,
古风古貌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这里有一处完整的明清建筑群,
房屋建筑以石头作为主要材料,
木质门窗,碧瓦青砖,
斗拱飞檐,气势宏伟,
向人们展示着一代晋商曾经的辉煌。
房屋顺势而建,
四合楼院整体布局独特,
功能划分明确,
是该村民居古建筑的典型代表。
村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当属“武举人”的“一宅九院”,
占地两亩,房屋百间。
进一道门,可以走遍九重院落,
院中有院,院里有楼,楼上有楼,
楼顶有院,楼能通楼,院能通院,
可以说是深山里的大宅门,
是石家庄市发现的保存最好、
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一处。
村里还有一株千年古树。
据考证,这株老槐树植于唐代,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如今依然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段家楼
地址:井陉矿区原井陉矿务局第三矿境内
段家楼是段祺瑞投巨资,
于1913年在石家庄井陉正丰煤矿
兴建的一座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建筑群。
是石家庄一带保存完好、
规模最大的欧式建筑群体,
也是西洋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
完美结合的建筑艺术珍品。
段家楼地下还有一段秘密的“地下长城”
全长达5556米的地道。
当年段家请德国专家进行建筑设计,
建筑群体地下8至12米深处修建暗道,
将总经理办公大楼、公子楼、
凤山火车站、正丰矿厂区办公大楼等
主要建筑相连通。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几次重大事件的发生,
段氏家族就是借助地道脱险。
因保密要求非常严格,
直到1969年段家地道才被发现,
有些暗道入口在1983年拆除旧建筑时才重见天日。
走在地道里,凉风习习,清爽怡人,
但是通风口设在哪里,至今还不为人知。
隐凤山位于井陉县南障城镇北障城村村北,
传说,隐凤山曾是貂蝉的隐居场所,
这也正是隐凤山一名的由来。
它环形的绝壁山体,
犹如一只从烈火中振翅高飞的凤凰,
其下凤凰海更是美得令人临波沉醉。
在峭壁之上,
有着凌波吊桥、悬空栈道、
悬崖云梯、隐蔽山洞……
景区内还架起了横跨凤凰海之上
连接隐凤山与外界的唯一通道,
被称之为华北最长的跨河吊桥。
甘涛湖
投资70多亿元全国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
—张河湾电站就座落在这里。
置身于此,可观赏高山平湖,
体验山涧漂流,感受碧波泛舟,
2
票价每公里几分钱
堪称省会最便宜
头泉、上安、岩峰、井陉、南张村、南峪、娘子关、岩会、阳泉、榆次......石家庄到太原225公里的路程,这趟龟速的“古董车”以平均四五十公里的速度前行,沿途要停22站,单程就要足足走上6小时05分。
而这一时间,足够石太间的高铁跑上两个往返。
然而,运行速度慢、没有空调车厢,“冬凉夏热”,这些“缺陷”仍然挡不住乘客对它的喜爱,因为票价实在是太低廉了。
列车的值班员顾梅算了一笔账,这趟列车石家庄到太原票价只有15.5元,到阳泉票价仅为6.5元,可以说每公里只有几分钱。
而现在石家庄到太原的高铁票价为最便宜的也要68元,刚刚过去的4.16铁路调图后刚刚由绿皮车升级成空调列车的原4465/6(石家庄北—阳泉) 次列车票价也涨到了16.5元。
“可以说,我们这趟车是当之无愧的白菜价火车,车票也是目前石家庄最便宜的火车票了。”顾梅算过一笔账,这趟车每站间的平均票价都不超过2元钱,其中岩会站到阳泉站、南张村站到南峪站、南张村站到井南站,这些站点之间的票价都是仅1元钱。
除了票价低,站站停也是这趟车的一个特色。北京铁路局行车公寓管理段乘务管理室副主任段洁刚介绍,这趟车平均时速在四五十公里左右,可以说是平均十几公里停一站,最短七八分钟就要停一站。
而这恰恰也成为这趟车受沿线村民欢迎的另一个原因。
段洁刚说,与城里人偶尔坐火车去赶趟庙会、旅游踏青不同,“从家门口过”的这趟绿皮车则给这些沿线乡亲带来了更加实实在在的实惠。像沿线上安、头泉、岩峰这样的一些小站,除了他们这样的绿皮车,其他列车都不停了,如今很多沿线村民都是靠乘坐这趟列车进城办事、走亲访友,这趟车可以说是他们进出乡村的一个重要交通工具。不仅如此,它甚至还是当地部分人每天上下班的通勤车,被沿线村民亲切的成为“铁路公交”。
“这么多年了,这趟列车的票价从未变过,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其运行成本早就远高于收入。但是,它却给沿线村民和职工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优惠,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惠民车。
3
“古董车”不仅是“公交车”
也是“致富车”
旅客于大妈带着外孙乘坐这趟火车回井陉南的老家,为了赶这趟车回井陉南老家她专门从鹿泉打车到头泉站花了20多块钱,而买的火车票只有3元钱。她说,自己每次回家探亲都之所以宁愿花钱打车也要赶上这趟车,就是因为坐长途客车回家还要倒车,而这趟车下车走不了几分钟就可以直接到家门口。
这趟车上,除了像于大妈这样乘坐火车探亲的“熟客”,还有像高永济一样把这趟车当成上下班通勤车的“常客”。高永济家住在井陉,在南峪上班,每周一到周五都要赶这趟车上下班,“早晨8点到、晚上7点往回走,路上也就三四十分钟,票价便宜,还不堵车,比村镇公交方便得多。”
在这趟火车上,还有二三十名特殊的乘客,那就是沿途上车挑着担子的“卖货郎”,他们从山区中走出来,把自家的农产品挑上车,带出大山到城里去出售。
家住南峪的许老汉今年已经66岁了,每天他都带着家里的土特产乘坐火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阳泉市贩卖,傍晚时分,再搭乘这趟车返回家中。在他挑着的担子中,有井陉特产缸炉烧饼、煎饼、土鸡蛋、柿饼和新鲜的槐花。“这烧饼和煎饼都是我老伴儿自己做的,鸡蛋和柿饼也是自己产的,新鲜又有营养。”
“这是俺们村里人的致富车。”许老汉说,自己坐火车去卖货已经四五年了,一天下来能挣四五十元,每个月靠卖货能有一千四、五的收入。因为村里到阳泉没有直达的客车,正是这趟车为他们打通了山村到城市的通道。
4
独暖工成为即将消失的职业
“绿皮车”上没有自动加热水的电热炉和空调,烧水、取暖采用的仍然是最传统的方式:煤火。
这也催生了独暖工这个特殊的职业。而目前随着一批批绿皮车的相继退役,铁路独暖工也变得越来越少,这份职业不久的将来或许会彻底消失。今年54岁的苗立平就在6031/2次列车上从事着这样一份即将消失的职业。
为了让旅客在一发车就能喝上热水,老苗每天早晨6点就要提前上车把供水锅炉烧开,然后用保温桶将热水装好,用小车推着送到各车厢放置的茶炉前,拎着桶往茶炉里给旅客加水。旅途中,他还要不停地在车厢巡视,一旦发现哪个茶炉水少了,就要及时补上。
一桶水大约70斤重,随着天越来越热,旅客的饮水量也开始加大,最多的时候一个单程跑下来,老苗要运20桶水,身上不知要被汗水打湿多少回。
老苗说,干这活儿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是一身汗,还经常是灰头土脸,时间长了,自己连指甲缝都黑乎乎的。
绿皮车”的记忆可以冲淡,
衣装可以改变,
但是它曾经留给一代一代中国人的深刻记忆
不会轻易被遗忘。
周末有空的话,
花上几块钱,
再去重温一下绿皮火车的记忆吧!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北洋君的工资就涨10块!
求点求鼓励!
文章来源:河北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北洋之家”投稿信箱:342161431@QQ.COM
“北洋君”tel:0311-88641093
文化 · 新知 · 阅读
最值得你关注与分享的手机端文艺杂志
沁润心灵的精神家园
Hash:6515484624b67cbf84fbb23c4e21fbbf4dd05181
声明:此文由 北洋之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