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古窑,薪火相传

图文 | 郄文革

说起咱井陉窑,那可真不一般!咱井陉窑与定窑、邢窑、磁州窑齐名的河北大名窑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经遗失在中国灿烂的陶瓷文化之中,近些年通过持续的考古发掘,大量有价值的陶瓷精品和传统技艺被人们重新认识,其历史文化价值被挖掘出来,堪称打开河北陶瓷史的金钥匙,对丰富燕赵陶瓷文化的新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位老人叫马团保,已经八十多岁了,马家曾经是井陉窑的生产大户。

石家庄文物界有这样一句话,地上文物看正定,地下文物看平山,如果地上地下文物一块看,那井陉就是石家庄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重地了。那么井陉凭借什么获得如此殊荣?要知道千年古县的崇高荣誉可不是浪得虚名,井陉县古驿道苍岩山福庆寺,还有井陉矿区的唐代陀罗尼经幢,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地上的历史文化瑰宝很有研究保护价值,在大井陉范围内更具考古意义,深藏地下的井陉窑遗址的研究传承价值就更高了,井陉窑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一旦掀开神秘的面纱就引得广泛的关注和赞誉,2001年井陉窑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悠久的历史 辉煌的过去

翻看浩瀚的历史典籍,《金史·地理志·河北西路》写有“真定府,产瓷器、铜铁”,清乾隆《正定府志·物产》中也非常明确的记载着“正定府产瓷器,缸坛之属也,明时充贡出井陉”。那时的陶瓷还能充贡品,可见正定陶瓷影响巨大,那么正定府的瓷器究竟产自哪里呢?缺少瓷土资源的冀中平原不会有,那里同样缺少窑场所用燃料,溯流而上,最终在井陉绵河、甘陶河流域星罗棋布的大小窑场为标准答案提供了依据。井陉窑火千年不息,正定陶瓷源远流长,就如同河北另外三个名窑一样,定窑出自曲阳、邢窑出自内丘临城,磁州窑出自磁县峰峰,就是产区再外延也超不过州、府的辖区。奔流不息的滹沱河交通提供了便利,井陉窑的产品就是通过绵河、滹沱河,通过井陉古驿道,通过正定(真定)行销全国乃至世界的。已故著名陶瓷鉴定专家冯先铭先生的《志书中一批有待调差的瓷窑》中将井陉窑排在61个有待寻找的陶瓷窑址之首,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可见一斑。

这些仅是历史文献记载中了解到的,其实井陉区域陶瓷的大规模生产历史可以远溯至隋唐,甚至北魏、北齐。1989年井陉境内的东关、梅庄、南陉、河东坡、东窑岭、南秀林、冯家沟都发现大面积的井陉窑遗址,1993年到1999年又分别对几处井陉窑遗址进行了数次发掘,发掘成果震撼了文博界,引得陶瓷鉴定专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各大博物馆原来藏品的真正产地。事实上井陉陶瓷生产的历史还要更加久远,井陉欢喜岭的商代遗址中就发现了精美的白陶,时间可以上推3400-3600年,甚至还有7000-5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古陶残片被发现,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代表一个地域特点的陶瓷行业的发生发展更是如此。

精美的瓷器 执著的探求

诚然,井陉窑曾经被淹没在邢窑、定窑的光辉里,当我们在河北省博物馆《名窑名瓷》展览中感受中国陶瓷博大精深的时候,结合井陉县域内灿若繁星的陶窑遗址才发现井陉窑曾经是那么的辉煌,井陉陶瓷曾经是那么的瑰丽多姿,白瓷莲叶托塔形罐、双鱼穿带瓶、青釉龙柄鸡首壶、白瓷印花执壶、井陉绛紫釉盏、天威军官瓶、戳印填彩双鹿纹枕、金代井陉窑瓜棱罐等井陉窑陶瓷精品都在昭示着太行山东麓陶瓷文化的源远流长,而大量印花模具和丰富多彩的戳印工具的出土,更是让井陉窑成为最早使用印花技术的窑口之一。井陉窑的匠人们还汲取瓷器芒口扣金、扣铜的工艺,克服了其过于复杂且易脱落的缺陷,采用芒口涂金工艺,开创了中国金边瓷器大批量生产的先河。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井陉窑考古发掘队队长、考古学家孟繁峰先生二十多年来痴心于井陉窑遗址的发掘、整理、推介,他认为留住祖先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一定要保护好遗址,也正是在井陉众多的窑场遗址中的发现揭开了井陉窑的神秘面纱。

据孟繁峰先生讲:“1989年10月22日,我们夜宿天长镇剧院宿舍,打前站的杜鲜明说起,听影院高方清讲,盖影院大楼时从地下挖出过瓷罐,当时并没引起多大注意,第二天早晨,果然在影院院子里发现有碎瓷片和垫圈。细看,绝非明清时物。当即决定通知高方清当晚见面谈话。他讲述了发现的起因,1989年10一11月影院剧场地基工程施工,在后楼地下2米多深处发现一层很厚的瓷片堆积,中有碗、盘、灯、匣钵、垫圈等残片。另在此楼西南角处打地槽时,在地表以下2.7—3米深处发现了瓷窑炉,炉膛口向西,其下有炭灰很厚,炉壁是圆的。但在炉壁之外埋有4只瓷罐,每只罐内装有白土,土中有铜钱三枚,罐口覆盖一瓷碗。另在窑炉正东约10米,同样深浅发现一只陶香炉。瓷罐和铜钱他有意保存在仓库,后搬库时完整的不知下落,仅余一只打碎的和原盖在罐口上的瓷碗,铜钱还剩两枚。在以后的两天内,我们又从天长镇退休教师李发祥处得到了河东坡、东窑岭村也有“瓦片堆”的线索,并在他的带领下做了实地调查。三处古瓷窑址就这样发现了。”

1995年井陉窑一次出土了完整的印花模子12件,精美程度远超过其它窑口。随后井陉窑又出土了隋唐、五代、金代的窑炉作坊,为我国北方诸窑口的关系及陶瓷研究增添了重要实物证据。2000年井陉窑群的发掘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处金代窑场遗址保存下来晾坯架栏、烘坯碳沟遗迹为金元制瓷史增添了重要资料。尤其是井陉窑出土的戳印点彩戳模更是在考古界引发轰动,著名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和陈华莎在看到戳印点彩戳模之后,高兴地评价:“以前有些白釉点黑彩器,点的比例和位置都很准确,我们却不清楚是何种工艺制作的,戳印点彩戳模的出土让今天的人们对古陶瓷的制作工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鲜明的特点 曾经的官窑

井陉窑与河北其它名窑最大的区别就是它饱受佛家的庇佑,处处彰显佛教文化的印迹,这一点从诸多珍贵的出土陶瓷文物中就能感受到,丰富的佛教元素不由得令人想到曼陀罗艺术,唐五代时期井陉窑的瓷器精品无不受到佛教的影响,在灭佛运动高涨时期,得益于成德军等地方割据势力的佑护,镇州、赵州、冀州深州等地的寺院都得到保护和发展,全国各地饱受迫害的僧尼云集而来,各种文化因子交相辉映,佛教香火点亮了井陉窑的艺术之光,也寻找到佛教发扬光大的福地,佛教的影响渗透到该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艺术等各个领域,也对井陉各窑场陶瓷的造型、工艺、釉色、风格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绿釉琉璃塔、三彩塔形罐、白瓷塔式罐、黑釉白釉高脚盏等凝聚着佛教精华的井陉窑产品开创了井陉窑历史上一个空前绝后的艺术时代。特殊的历史时期还造就了井陉窑的特殊性,成为唐朝中叶地方割据势力的官窑。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瓷器中有一尊天威军瓶,小口,修长,刻有“天威军官瓶”的字样,已故著名陶瓷鉴定专家冯先铭先生根据《宋史·地理志》记载,认为天威军最早见诸于北宋,井陉天长镇北面有北宋天威军桥,这个天威军瓶应该就是北宋天威军的官瓶,河北省博物馆也有一尊天威军官瓶,堪称井陉窑的古代陶瓷精品。

一块唐代墓志的出土让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孙继民先生、石家庄市社科院研究员梁勇教授兴奋不已,为了证实井陉窑的官窑地位,他们在仔细勘察了一块神秘墓碑之后,更加证实了井陉窑在唐代藩镇割据时代就成为北方重要的官窑,“炉前押官”“盤龙冶务”究竟是何官职?隋唐史研究专家孙继民解释道,通过对墓碑的研究说明唐代已经在井陉窑场设立了监管瓷器烧制押运的官职。省文物研究所孟繁峰研究员经过多年研究分析,他认为井陉窑在唐后期有官字款的瓷器,可以肯定是官窑遗址,但这个官窑与明清帝王钦定的专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官窑是有所区别的,井陉窑就是为当地军政官员烧制瓷器的官办窑口。

井陉南横口 遍地陶瓷坊

站在甘陶河滩,就可以联想到当年秀林镇南横口村窑场遍布的盛况,终于在一家煤场的断崖处发现了一座直烟窑,依稀还能感受当年的景象,南横口老村落古朴的街巷和房屋都还能够感受到陶瓷文化的印迹,徜徉在卵石铺就的街巷里,偶遇一人,他叫马力安,听长辈讲公私合营时他家以3、4座窑入股,算是拥有比较大的家业了。马力安说要了解南横口陶瓷还得找找马二丑,马二爷,马二丑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回忆说当年遍地都是陶瓷作坊,却是风景优美也少有污染,甘陶河里水草丰美鱼虾颇多,文革时期这里还能烧制细瓷,大量制作主席像章,还烧制过主席塑像,高达2.5米,前些年还有人从废弃的直烟窑里发现了一尊主席塑像,竟然卖出了5万元的高价。

在马家大院,我们还见到了八十岁的原井陉县工商联主席马团保老人,说起眼前虽显破败但难掩气势的马家大院,还有南横口的陶瓷生产历史他还是如数家珍,马家大院是清朝贡生马席珍的故居,分南北两院,马席珍曾在京城参与修纂《二十四史》工作。地处两河交汇处的南横口最早叫马家寨,很早就是井陉县陶瓷生产的重点区域,背靠矸子山,面临绵河、甘陶河,村前就是沟通连接河北、山西陕西诸省的秦皇古道,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南横口陶瓷生产的一段昌盛时期,从马家大院各处都可以找到陶瓷文化的影响,这里还极为重视引进先进技术,早年来自邯郸彭城的吕、段、贾、谢等工匠都融入井陉陶瓷生产中,到公私合营之前,南横口拥有56座窑炉。

煤炭的兴衰 陶瓷的涅槃

井陉窑的历史传承和繁荣发展,除了与当地丰富的特有的陶土资源有关的话,那么还与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物工作者在井陉窑遗址中拣选了大量唐、五代时期的瓷片,经过瓷器光谱研究发现,当时的窑炉烧成温度普遍提高,炉温也相对稳定,这证明窑场燃料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井陉区域内丰富的煤炭资源促进了井陉窑产品的提升和完善,各处窑场众多煤炭、灰渣的出土更加佐证了窑场对石炭燃料的依赖,燃料结构的优化极大地提高了井陉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井陉窑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行销海外奠定了基础。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井陉窑有过璀璨的过去,也经历过兴衰更替的阵痛,虽然有段时间井陉窑的光辉黯淡下来,但井陉窑千年不息的窑火依旧在绵河两岸燃烧。

中国古瓷器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为井陉窑题写的“井陉古窑,薪火相传”,井陉窑与定窑、邢窑和磁州窑齐名的井陉窑正在共同构筑起河北辉煌灿烂的陶瓷历史文化,并且还在不断的发扬光大。

作为井陉人,我们更应该了解井陉窑的历史文化,将这宝贵的财富继续传承下去。

大陉网

Hash:81ea8d93fe740f117a5279f0c7ba65115cfa7be9

声明:此文由 陉鲜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