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探秘宋国都城(下)

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二十一

探秘宋国都城(下)

明弘治十六年后修建的归德府城,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曾位于东周宋国故城城内的东北隅(资料图片)

采访对象:刘昭允

商丘文物局局长、副研究馆员,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阅读提示】

商丘是商民族的发源地。一直以来,不断有考古工作者怀着极大的热情来商丘一带寻找先商文化的踪迹。但由于地处黄泛区的缘故,这些考古工作者面对淤积的厚厚黄沙始终无可奈何,只能抱憾而归。上世纪90年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美哈佛大学保德博物馆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多次到商丘勘探,依然没能找到典型的先商文化遗存。位于商丘古城附近的东周宋国故城遗址,是这次考古发掘的一次意外收获。

考古发掘结果结合文献记载,商丘郑庄东周城址为宋国故城无疑。上一期,刘昭允已经为大家讲述了河南鹿邑太清宫西周宋都说和江苏徐州战国时期宋都说,这次他将为大家讲述商丘东周宋都说。

东周城址重见天日

1996年春,中美联合考古队对睢阳区阏伯台以西的郑庄一带进行地质考古勘探。首先在胡楼村东发现一段东周时期的夯土城墙,随后沿发现的那段城墙向两边展开勘探调查。至1997年秋,已基本探明这座东周城址外城四面城墙的长度和走向,并在外城西墙、北墙和南墙上共发现5处缺口,应为城门遗址。

明弘治十六年后修建的归德府城位于此城内的东北隅,阏伯台处于此城南城墙脚下。城址平面近似方形,东城墙长2900米,西城墙长3010米,北城墙长3252米,南城墙长3550米,周长为12985米,城内面积为10.2平方公里。四面城墙走向都很直,但四角却均为弧形。

从发掘情况来看,西墙、南墙和北墙西段保存较为完整,东墙部分地段由于与晚期城墙(唐代睢阳城、宋代南京城、明代归德府城)重叠或接近而未能保留下来或保存很差。现存城墙顶部距地表浅处有的不到1米,城墙夯土的底部距地表12米左右。城墙断面呈梯形,顶宽在12米至15米之间,底宽约26米。城墙外还探明有城壕遗址。

依据发掘,可以知道城墙建造方法是先在当时的地表上挖1米至2米的基槽,清除松散的表土,然后填土层层夯筑。下部夯窝较小,直径约为4厘米,夯层厚约8厘米,这表明当时所用的夯具为集束成捆的木棍。

此外,在东周城址东南约1.5公里处,还探明了一由黄土夯筑而成的大型夯土台基,其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余米,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夯土台基年代与城址年代相近。

东周城址特点突出

考古发掘出的东周城址有着非常突出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规模上、建筑质量上和建成位置上。

先说其规模的巨大。此城址南北、东西长超过3公里,面积10余平方公里,比现存的明归德府城大10倍,与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相比,接近于新郑郑韩故城洛阳的周王城曲阜的鲁国故城、魏国的安邑城,略小于齐国临淄城和易县燕下都

再说其城垣的坚固高大。此城城垣平均高约10米,顶部宽约15米,底部宽约26米。整个城墙的土方工程量达259.7万立方米。城墙用土为红黏土,混以黑土和料礓石,城垣的修筑方法已摒弃了早期的板筑法,城墙内部结构坚硬密实,外观高大坚固。所有这些无不显示出一种王者之气。

后说其建城位置的重要。豫东为平原地带,缺乏高山关隘,城墙的防御功能只有利用河流。该城建于古睢水阶地之上,向北不远即为黄河(已废),南阻于睢水,背靠黄河,地势易守难攻,水陆交通方便,同时还可以抵御水灾之患。

从这些特点不难看出,东周城址规模宏大,建造讲究,具备为宋国都城的基本条件。但因此就说东周城址为宋国都城,其理由还不够充分。如果结合文献记载,那么说东周城址为宋国都城就无可辩驳了。

抽丝剥茧寻宋都

宋国是周朝较早封建的诸侯国之一。根据《史记》记载,武庚之乱后,周王室把微子启封于宋国,继续祭祀商族先祖。宋国在何处?大量的文献记载及近现代一些古史学者如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陈梦家等人的考证,认为宋在商丘一带。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史记·宋微子世家》集引《世本》说:“宋更曰睢阳。”《汉书·地理志》中也记载:“周封微子于宋,今睢阳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虚也。”杜预在《春秋释例》中说的更明白:“宋、商、商丘三名一地,梁国睢阳是也。”

既然宋国的封地在商丘,那其都城也必然在商丘。至于都城的位置,我们可以从一些记载中发现踪迹。桑钦的《水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都提到睢水流经“睢阳县南”。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中一段公元前576年宋国司马荡泽叛乱的记载,为睢水与宋国都城的关系提供了证据。

据这段记载,右师华元奉命讨伐,荡泽的同党鱼石等人逃到了睢水边居住。华元抓不到他们,就关上城门将睢水决口,迫使鱼石等人逃回楚国。这说明睢水决口会波及城池,进而是说明宋国都城就在睢水附近。这就意味着,只要找到睢水,距离发现宋国都城就很近了。

睢水是一条贯穿中原且十分古老的河流。根据《睢州志》《归德府志》《商丘县志》的记载,睢水在商丘境内的一段曾被称为汴河、莨荡渠,在元代至元年间淤塞,明嘉靖时曾经疏浚,到清初再次淤平,不见踪迹,其后的府县志也不见著述。中美考古队在东周城址南1000多米处钻探时发现,黄泛层以下的堆积与别处不同,是以细沙、粗沙为主的河床相沉积,呈东南、西北向延伸,宽度在300米至500米之间。这些迹象表明这处遗迹为古河道无疑。古河道位于商丘古城,也就是古睢阳之南5华里左右,符合清初湮灭的古睢水特征。以此推断,东周城址非宋国都城莫属。

此外,阏伯台处于东周城址南城墙脚下的考古发现,也与阏伯台位于宋国都城南墙以外的记载相吻合。这为确定东周城址为宋国都城又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证据。

东周城址始建于西周

这次考古勘查的结果显示,宋国都城最早部分城墙内仅见西周陶片,因此其始建年代应为西周时期,但此时的宋国都城规模不会太大,原因很好理解:西周时期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较严,制定了一整套宗法礼仪制度,封国都城大小有严格规定,不允许诸侯国深墙壁垒;西周时期天下相对安定,客观上也不需要范围大、城墙高的都城;宋国是为续殷祀而建,其国君及国民均为殷族人,他们对于周朝而言乃战败之族,国力较弱,缺乏营建大规模都城的客观条件。

从宋国的发展历史来推断,都城的大规模营建时间应该是在春秋时期,即宋襄公执政之前或执政期间。这么判断的理由很充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各种僭越现象屡见不鲜,各个诸侯国纷纷大规模营建都城;春秋时期,大诸侯国开始争当“霸主”,战争频繁,诸侯国需要一个坚固的都城,地处中原腹地的宋国对这方面的需求十分迫切;西周末年开始,宋国不断开拓疆土,到春秋战国时已逐步扩大到豫东、苏北、皖北及鲁西南等广大地区,国力大增,具备了大规模营建国都的物质基础。

商丘宋国都城的发现与确认,对廓清先秦宋国历史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另外,宋国是为奉殷先祀而建,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宋国都城应筑于商朝的创立者商汤所建第一个都城——南亳之上,或距南亳不太远的区域。因此,宋国都城的确认,也为寻找商都南亳提供了重要线索。[文/记者 贾若晨]

]来源:京九晚报

Hash:6d4e7a5ce86ac0fd32b367227a49743aabc76e05

声明:此文由 搜狐城市-商丘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