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寺历尽磨难几度迁建 金龟岭上重塑金身再续禅缘
对于河北赞皇人来说槐河称得上是母亲河。这条发源于太行中段障石岩的河流给这个山区大县增加了不少光彩,它让这一带奇峰峻岭、千山万壑瞬时灵动起来。 而槐河北岸金龟岭上新建的法会寺倒映在槐河清波上,给两岸增添了一笔浓重的人文情怀。
法会寺是免票的,门口的大姐富有佛家慈悲,谈吐温文尔雅,举止张弛有度。她在坚持请大家测体温、添表格之后,又关心的赠送了每人一个口罩,显得既负责又温馨。
法会寺从建筑的外面看雄伟壮观、古典大气,从里面看宝相庄严、栩栩如生。不似一些乡土之作任意发挥,丧失了艺术性和佛家的庄严。据大姐介绍这个建筑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法会寺的历史却要久远的多。
历史记载法会寺初建于唐代,师承临济宗脉。武宗灭佛时被毁,自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复建后,曾多次重修、迁建,佛事日盛,香火延续1034年之久。初建时寺址座落于旧县衙前。元初,太子太保赵良弼奏请皇帝恢复赞皇县制,在其地增修学宫、文庙,将法会寺迁于城西门外,故法会寺亦称西寺,民间俗称西大寺。
明宣德元年(公元1246年)和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两次重修。万历年间,一代高僧憨山大师来到赞皇法会寺设坛讲经、听者甚众。因常年弘法积劳成疾,后辗转至嶂石岩槐泉寺调养。 留下了“削壁倚天应碍日,断崖无路只飞梯”的佳句。
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殿宇破旧,寺僧明奇等发起重修法会寺之壮举。不久便筹得白银六百三十余两。历经三年,至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全部重修竣工。此时前后有殿四进之深,东西有庑两廊之广,左钟右鼓、角楼峥嵘。法会寺重新成为赞皇县境内香火最盛之佛教圣地,知县黄岗竹专门为此撰写了碑文,曾一度被称为“官寺”。
清光绪十四年(1891年),法会寺毁于一场大火,变成一片废虚,仅存两座石碑,日久而成集市。民间有“到西关大枣市,黑枣、核桃西大寺”之说。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佛门信徒在槐水之阳,金龟岭上复建法会寺。公元1937年10月,被侵华日军大火焚毁,从此再无僧人住持,历久弥荒,片瓦无存,寺里的石像及碑刻也下落不明、无从寻觅。
2006年,时任淮泉寺住持的静永法师受众护法居士的肯请,发心复建法会寺,遂开始多方筹集善款,历一年余征地二十五亩。2007年六月遂开始奠基重建。
金龟岭是太行山伸向华北平原的最后一个支脉,由于山形酷似龟状,故得名金龟岭。这里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相传三皇姑妙善公主当年上苍岩山时,曾在此歇息驻足,还留有几处遗迹,可惜已经看不到了。金龟岭头南身北几乎正卧在槐河北岸,与赞皇县城这只巨龟隔河相望、甚是壮观。如今已经成了槐河景观带上的一个靓丽景点。
小提示:1 法会寺门前的停车场很方便,不需停的很远。2 法会寺殿内不许拍照,但是如需拍张可请示相关人员即可。3 寺内的唱经功课值得观赏,但是不知道具体的时间。
作者简介:
王喜庆 微博:庄上九爷。军人出身却喜欢听着音乐、开着车、浪迹于山水之间。多平台原创专栏作家。自得的是不喜欢文学的他居然写了百万文字于网上,而且图片比文字更专业;不足之处是尚有两个省份没有走到。
如若喜欢,敬请关注。
Hash:00d999baf00fd165ae2011e1b0c3803df2f8c495
声明:此文由 王喜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