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山县滚龙沟的传说
滚龙沟,历史传说
在平山县太行山深处,有一个山沟,传说当年刘秀逃难至此,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滚落沟底,后来做了皇上,成为真龙天子,这个地方就被叫做了滚龙沟。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日报社在此驻扎。为了消灭晋察冀日报和抗日武装,日军多次组织上千人进行扫荡,终未得逞。可见,滚龙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村庄。
//
刘秀那年的故事
//
掩龙沟:刘秀的掩身之地
掩龙沟是滚龙沟的一条支沟。相传当年刘秀被迫追得掉下马顺着山坡滚下后,被打柴的和尚救起,将其藏在一条山沟沟里,而这条山沟四面光秃,无处可藏身,和尚就把四处的野石集在一块垒成小穴,并在周围栽上芦苇野草。嫣然一个溪边青青草,流水人未了景象。当年王莽的追兵到此搜查时,正巧被刘秀大将冯异发现,迅速将追兵引开,使刘秀得以逃生。日后,刘秀封掩身的山沟为掩龙沟。
刘秀栗与憋麻树
相传当年刘秀被王莽兵马追赶得饥渴难耐,无处立足时,走到了十里寨一带,一个士兵看到前面许多带刺的果实长在绿茵茵的树上,而周围清泉喷涌,流水潺潺,当即向刘秀呈报了情况。刘秀急令一部分士兵摘果子准备食用,另一部分安营扎寨,果子香甜可口,三军皆大欢喜。
过了一段时间,这一带的百姓得了一种流行病,类似麻疹。眼看着天天都有人因此死去,刘秀急令军医诊治,但各种方法都不灵。忽然有一天,军医在村边见到两块石头中间夹着一棵树,不开花,不结果,以为是神树,就摘了树叶做成汤试着让得病的人喝下,结果病好了,刘秀的士兵也因此与这里的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刘秀走后,人们为了纪念刘秀,就把刘秀帮助栽植的栗树称为刘秀栗,把帮助治病的这种树称憋麻树(把麻疹能憋回去)。
//报社的那些故事//
《晋察冀日报》社的斗士们,在滚龙沟这块土地上,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诗篇,弹奏出一曲曲悲怆而又豪迈的战歌。
社长的婚礼
“月映长空流灼灼,襟飘微影步矜持。十年以后重回首,瓦口川边话别时。”邓拓与丁一岚的第一次见面,邓拓写诗记载了当时的情景。
丁一岚当时是平山县妇女救国委员会宣传部部长,也是报社的通讯员。她曾就陈珠妮被恶毒公公、丈夫残害的事情,写了一篇3000字通讯《血的控诉》,在《晋察冀日报》上刊登。
时任《晋察冀日报》社总编辑的邓拓通知在审阅了她的稿件后,虽未见过面但认为她是一个人才,相互信件往来。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瓦口川的陈家院村,见面后的第二年春,两人便相约决定了终身。
放牛娃闫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这个词里面的王二小的原形就是闫二小。
闫二小本叫闫富华,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叫他闫二小。一天,他正在放牛,碰上了日军。日军凶狠地用刺刀逼问他八路军的情况及藏身之处。他装作听不懂,支支吾吾不回答。他机智地赶着牛领着敌人慢慢悠悠得闲转。从上午9点多一直转到下午3点多,敌人累得精疲力尽就使劲打他,闫二小就一个劲地大喊大叫。下午4点左右的时候,他将敌人带入我军的埋伏圈后,虽然我军一举歼灭了敌人,但他还是被鬼子一刀刺死。
岁月沧桑,山乡巨变。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荣历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南滚龙沟人民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满怀豪情续写着新的辉煌业绩。如今的滚龙沟,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开发整理出60余处具有自然风趣的景点供八方来客观赏游玩等。
整理自网络
Hash:4285aac5cd2c21b0628e0be56e90f0c1e45b37ab
声明:此文由 平山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