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网红世界遗产“良渚古城”的诞生,殡葬人功不可没
7月6日,#中国再添一处世界遗产# 的话题在微博热搜上“霸榜”了一整天。
吃瓜群众点进去发现,正是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了世界遗产名录。
那么在中国,和它齐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有哪些呢?故宫、长城、颐和园、兵马俑、布达拉宫……
可是在此之前,很多人甚至连“良渚”都闻所未闻,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化水平!
其实五千年前的殡葬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墓葬就没有文化传承。
我们今天就来走进良渚王陵——反山墓地,走进5000年前的杭州。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1936年,良渚遗址就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被发现了。
这个遗址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十分古老,古老到让外国佬承认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而且它还是一个巨大的文化遗址群,整个考古发掘持续了83年。
咱们先来说说五千年文明这件事儿
虽然我们从小就看《上下五千年》,自诩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但是外国人偏不承认。
这也怪不了别人,毕竟资本主义说话办事喜欢讲证据
在良渚古城遗址被发现之前,我们也确实没有证据证明五千年的文明。
别急,一大波证据正在赶来的路上!!
经过高科技检测,良渚古城的年代大致在距今4300年至4500年之间。
这次申遗的成功,意味着外国佬终于承认了中国文明形成于五千年前
也就是说华夏五千年文明实锤了。
这里隆重介绍一下“良渚文明”
距今5300-4300年,存在的时间大概在1000年左右,空间分布主要为环太湖流域,面积约3.65万平方公里。
良渚人的手工活特别厉害,他们制作了大量的精美玉器。
大规模生产玉器需要啥?需要开采、打磨等一系列工序呀
这意味着当时已经有了基本的“流水生产线”,社会分工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再来看看挖了83年的巨大遗址群
1
城门与城墙
良渚古城城墙周长约6公里,形状像是一个“圆角长方形”。
由于五千年前的良渚是一片湿地沼泽,所以水路交通特别发达,光是城内的水网长度就超过了三十公里。
目前,共发现八处水城门、一处陆地城门。陆城门由夯土夯筑而成,分为四个通道。
2
良渚水坝
最能体现智慧的则是良渚的水利系统,打死我都不敢相信五千年前的人就会修水坝了。
整个水利系统还非常复杂,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
初步估算,整个水利系统形成面积约13平方公里的水库,库容量超过6000万立方米,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
就是在“百度”如此万能的今天,非专业人士都不知道咋做水利工程,而老祖宗干起这些却游刃有余。
3
河道与作坊
如此先进的良渚古城,出行安全当然也是有保证滴!!
由于古城内河网密布,为保障河道运输的安全与顺畅,河岸边缘用木桩、竹编、木板进行了加固。
在河岸边还曾发现石英石片、玉料、钻芯和漆木器等遗物,并且工艺精致、做工复杂。
这表明良渚古城遗址城址区内存在着例如玉石加工、漆木器与骨角牙器制作这样复杂的功能分区,专门化的社会分工。
同时也反映出良渚社会对玉器制作等高端手工业的组织管理能力。
4
莫角山宫殿
莫角山宫殿区位于城址中央,地势最为高敞,包括莫角山台地及其南侧的皇坟山台地、池中寺台地。
莫角山台地位于城址区中央偏北,呈矩形覆斗状。莫角山台地的顶面上建有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乌龟山三座独立的宫殿台基.
在莫角山台地东坡还发现有大量碳化稻谷的堆积,经分析有稻谷2.6万斤,从而判断莫角山台地的宫殿区应建有大型粮仓。
5
反山王陵
终于说到五千年前殡葬人的功绩了!!
墓葬一向是最能体现一个文明的权力中心和行政制度的。
反山墓地是一处修建于人工特意营建的独立高台之上的高等级墓地,积约2公顷。
等级最高的12号墓在南排居中,迄今所见的完整“神人兽面”神徽都出自该墓。
反山墓地还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玉器,比如象征权力的玉琮王及玉钺,专家由此推测这可能就是良渚王的陵墓。
墓地目前已发现11座墓葬出土物品包括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珍贵文物1200余件,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的良渚文化墓地。
要是没有殡葬人,哪里会有保存这么完好的文物?又从何去研究五千年前的文明和行政制度?殡葬人当然功不可没啊!!!
你们熟悉的鉴宝环节来了
反山M12出土的大玉琮:
大玉琮为南瓜黄,中空矮柱状体。内孔壁略弧凸,外表呈弧边方形。四个角各有一个顶视为角尺状的凸块,其上以转角为中轴,琢刻神兽图纹。高4.4、射径7.5、孔径6.4厘米。良渚文化大玉琮与其上的神人兽面像自1986年出土之日起就备受世人瞩目。对于神人兽面像的含义,这些年来众说纷纭,而神兽上的神人形象大多数学者认为当时的巫师形象或许正是如此。
玉钺
玉钺为军事指挥权的象征。最早始于崧泽文化的石钺,至良渚文化时期,玉钺与玉琮、玉璧一起构成了用玉制度的核心,是显贵者阶层特定身份地位的玉质指示物。良渚文化玉钺一般有长方梯形玉钺和扁方梯形玉钺两种类型,其最高形式一般由钺身、冠饰、端饰三部分组成。
良渚文化镂空兽面纹玉牌饰
整器采用透雕和阴线刻技法,雕琢为兽面纹。两角各对钻1个圆孔为眼,眼两侧以线切割技法锼扩成弧边三角形的镂孔,组成眼眶和眼睑,周围再用阴刻线勾勒。两眼之间的额头有不规则的长条形镂孔,鼻孔为阴刻的卷云纹。鼻下端有弧边十字镂孔,可能为嘴。眼眶以下的两侧各有1个锯齿状突起,很像青蛙的爪子,十字镂孔及其两侧的形态更像青蛙的后腿,所以整件器物像一只蹲伏的青蛙。宽7、高3.9厘米。这类图像中与神人兽面像中的兽面像有所分别,与龙首纹也不同,但是大眼的特征完全等同于崧泽文化晚期陶器上滥觞的圆和弧边三角组合纹样,有研究者认为是“亦龙亦兽”的过渡图像。
良渚文化龙首纹玉镯
用减地浮雕方式雕琢四组顺向环镯外壁的龙首纹。龙首重圈凸眼,眼睛上方阴线刻划一对短角状纹样,短角的后方以示意性的浮雕显现近方形的两耳,阔鼻,鼻梁部位阴线刻划双线菱形图案,内填刻椭圆形纹样,阔鼻下竖刻短线表示嘴巴。出土时高出墓底约20厘米,原先应放置在葬具盖上。高2.65、外径8.2、孔径6.1厘米。
良渚文化玉鸟
鸟形平展,尖喙短尾,两翼外张,作振翅奋飞状。鸟眼重圈,双眼之间因为两侧眼部的切磨而显得起脊。背部各向两翼作斜向切磨,另外鸟头与背部之间尚还有几道横向的切割线。背面钻有一对横向的隧孔。良渚文化的玉坠件器形很多,有半圆形、月牙形、牌饰、三角形、半球形、鸟形、龟形等,体量小、制作精致,它们一般与玉管、玉珠等组成组佩件,为项饰、手腕饰品或脚饰等。长4.36、两翼宽5.33、厚0.93厘米。
良渚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不仅证明了悠久的古国文明,也颠覆了我们对于古人生活水平和技术水平的认知。
良渚古城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
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
只凭只言片语我们可能很难
去解释中华5000年的文明从何而来
但是遗址、墓葬、文物
会带领我们穿越到另一个时代
去看清我们的祖先拥有什么样的智慧,
我们的文明是多么灿烂和辉煌
国外一个大学教授曾说:
中国的伟大之处
并不在于它现在的国际地位,
而在于经历了5000年的风雨沧桑,
它依然这么强大!
如果问生活在一个
拥有5000年文明的国家
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想说:《盗墓笔记》
只可能诞生在中国,
墓太多,盗出经验了,所以成了笔记。
Hash:f4b57bca47047710add5e8ef09466b5268bf2d70
声明:此文由 锦欣万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