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井陉(中)——天长藏故城

井陉矿区天长镇只有一趟3路公交车,票价3.5元,一天大概也只发两三趟吧,我和立马逗在矿区政府门口逗留了很久,经过一天的奔波两个人都累了,于是坐在路边的台阶上用边等车边休息。初夏的华北大地,不时有凉风吹过,好像自从上了大学以后我就没有在马路边坐过了,那一刻,初夏的微风仿佛带我回到了曾经的年少时光。

天长古城井陉旧城)的南门城墙

在天长镇下车后,WX已经在桥头等候我们,她是天长镇人,之前在石家庄到上安镇车上遇到时,听说我们要去天长古城时,便很热情的说愿意带我们转,于是留了联系方式。踏上天长古城街道,一幅幅熟悉的画面随即映入眼帘,那些古旧的房屋和在城市中早已不再流行的装饰仿佛将时光倒退了二三十年,我一下子就被这种氛围所吸引,我想我注定是属于过去的,流行与我无缘!

天长镇历史悠久,“天长”之名起于汉代,唐设天长军,宋熙宁八年(1075)移井陉县治于此,直至公元1958年搬迁,这里都一直是井陉县治的所在地,所以天长镇又叫“井陉旧城”,同时也被称为“天长古城”,从这里往西大约30公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娘子关了,可惜我们时间不够没有去,留点遗憾吧。

天长镇的新华书店,这种门板在城市中似乎已经绝迹

井陉旧城东、南、西三面临绵河,北依土山,有“簸箕城”之称。据史料记载,明初县城周三里二十步,高三文五。明嘉靖九年(1530年)南城被河水冲坏,后以石砌南城。隆庆六年(1572年)大雨,雉堞崩毁,改砌石城,并在南门处设瓮城。后多次维修。现除城楼外,保存尚完整。城内现有文庙、城隍庙、显圣寺、皆山书院等,东门外有清筑东关大桥跨于绵河之上,东南角外突出一段,有一门,称“小南门”,乃为防备湍急水流而设。

井陉旧城内现有国家级文保一项,就是上面的井陉窑址,其分散于多处,此处是位于东关的

古城里的街巷

依然带有时代痕迹的理发馆

钟表刻字部,这种门面也只有在这种偏僻的小镇上才能看到了

台子巷,像个过街楼

井陉旧城东关城门

我们在WX的带领下是从东关进入井陉旧城的,从这里开始,我们依次参观了皆山书院、文庙、城隍庙和王家大院以及南门瓮城、南城墙,最后绕到了东关外的大石桥

井陉旧城城墙,都是用大石块砌的

皆山书院,现为河北省文保单位

因大门不开,只好透过门缝一窥究竟了,中间的人物塑像是谁还请知晓者告知

离开书院后,WX带我们来到了一个曾经的工厂院子里,她说他爸爸以前就在这里上班,在这个院子的后面,有一座日本人当年修建的碉堡。

日本人修的碉堡

接着是城隍庙,也是河北省文保,大门很雷人

城隍庙戏楼背面

戏楼正面

戏楼藻井

戏楼的木雕

城隍庙大殿

城隍庙大殿斗拱

本来想用别的词形容这幅画面,但想想还是“和谐”了吧

井陉二中大门,文庙在这所学校里面,多亏WX的带领我们才得以进入

进入文庙前的第一道门,文庙现在也是河北省文保单位

进入文庙的第二道门,很西式的建筑

细观此门

新修复的井陉文庙

坐兽

井陉旧城内

天长王府大门

天长王府是日伪时期井陉县县长王景岳及其眷属住所,习称“王家大院”。王景岳又名王梦鹏。其先世居井陉长岗村。明万历间其远祖王琏以岁贡为太学生,曾任山东博兴县知县,卸任后遂定居井陉旧城西门外。1942年王景岳任日伪县长时,动用民夫近千人,花费伪币800余万元,在城内大南门街北端等处修建豪华住宅共三百余间。

王景岳在城内宅院有多处,此院落为若干个单独的四合院组成的方正院落,院落间又以过道、如意门相连接。因选择平坦之地修建,故皆为规整的方形格局。最具特色者为东西过道尽头、坐北朝南一组院落。该院为二进院落,大门为一字式砖砌门楼,二门为廊庑式屏风门。前院左右厢房各三间,正房为一过厅式硬山顶建筑,左右倒座房屋各两间。过厅后为正院,有左右厢房,正房建于高一米的青石台基上,中间三间为硬山顶式建筑,两侧为卷棚顶式耳房各一间。此处院落为主要建筑,且大部保存完好。院落面积不大,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由大门向内观之,院中套院,布局规整,且门洞、房角与脊兽鸱吻相互掩映,别具情趣。尤其是青砖灰瓦,古朴典雅,装饰简洁,王氏内宅之垂花门体现了井陉民居追求简朴雅静的特点。

此组院落南为另组四合院,由东向西分为三进院落排列。前院为顺直门倒座式建筑。南北厢房,正房建于高一米之石台基上,其建筑风格为中西合壁式。其外墙系用天长附近所产黄砂石砌建,屋顶为硬山布瓦顶;而房前脸使用红砖砌建。门窗皆为圆券拱形,四周饰以西式风格砖雕图案。此院南并列一院,布局同此院。唯正房更具西方风格——其屋顶也为硬山布瓦顶,但其前脸出檐廊,檐廊不是采用中国传统木檐柱法,而是采用以红砖砌建成连拱形檐柱之前廊。红色砖柱上饰有砖雕图案。此两院系民国初年建。此院西为一较大规模之四合院,两侧厢房。正房五间硬山布瓦顶,明间木隔扇门,两侧次间坎墙为木槛窗。正房旧为过厅式,穿木屏风可达后院。后院门楼居中,两侧花墙。门楼砖木结构,向里一面出廊庑以明柱两根挑瓦顶。院中南北厢房,正房五间硬山布瓦顶,花脊,两端鸱吻,前檐出檐廊。此院同前院,占地面积较大,为清代晚期所建,为“王家大院”中建筑年代较早者。

整个“王家大院”,占地在3200平方米,其中有清代、民国初及民国中三个时期建筑,实为不多见的、集不同风格于一处的北方民居建筑群。虽统称“王家大院”,实则除东西过道以北为王景岳在上世纪40年代建造外,过道以南宅院均为城内大南门街首富郝家之宅院。郝家世居井陉城,清代郝缙、郝绅时,为大南门首富,二人相继营建豪宅,至民国间郝,时,郝家家境渐衰。建国后,王家、郝家宅院先为井陉县政府机关占用。后县城迁走,又为城关公社、天长镇政府使用。近年天长镇政府由此院搬出,并责成有关单位对此处院落进行了大规模修缮。

直径通幽

王家大院的规模让我们惊叹不已,看来下回“国7”肯定没问题了

精美的砖雕

祭炤神处

明月出天长

此处庭院具有西洋风格,据说孙中山来时曾下榻于此

从王家大院出来天色已经渐渐黑暗,我们赶紧奔往井陉旧城南门

南门洞

南门的城楼和瓮城让我们出乎意料,其实这种出乎意料从一踏上天长的土地就开始了

暮色中的东关石桥,WX说它还叫“逸仙桥”,因为孙中山从这里走过

大石桥也是河北省文保单位,上面的石刻很棒,可惜天色已晚成像效果不佳了

貌似是一只鹅

好一座天长古城啊,真是久藏深山人未识啊!远处,就是巍巍太行,在这个河北与山西交界的小镇上,谁会想到居然会有如此之丰富的文化遗产呢?夜幕中,我和立马逗想找旅馆投宿,然而镇上走了一圈居然没有找到旅馆,大失所望。天已黑,去往县城微水镇的车早已没了,WX热情的邀请我们留宿她家,我们不好意思打扰人家,但又实在找不到地方,无奈只好跟着WX去打扰她的家人了。

WX的家在绵河边的河东村,典型的华北地区四合院,院落虽不大倒也干净整齐,听说家里来了客人,她妈妈和奶奶忙下厨为我们做饭。厨房是还烧火的灶台,厨房里一半的地方都对着柴火,这都是WX的爷爷出去打的。吃饭时已快晚上九点,这顿饭虽然简单但却吃的很香,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井陉人民的热情与善良,在此感谢WX与她的家人!

饭后,WX带我们去村外的一家澡堂洗澡,在富产煤炭的地方跑了一天,我们都已成为黑人,但洗完澡出来后还得面对路上大车不断经过而扬起的煤灰。晚上,我们住在了WX家的正房中,这一夜,我睡得格外香甜。这是我第一次住在一个刚认识的朋友家,且还是在农村,这种经历真是很难得!再次感谢WX,你对我们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与美好,相信善良的你也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祝福你!

文章来源:大唐行者的博客

版权归作者所有

大陉网

Hash:9fa36427f6e97c83896d0c92081575547719066b

声明:此文由 陉鲜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