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 依山就势匠心独运的娲皇宫

用9个数字形象地概括了娲皇宫特点:1座吊楼,2种宗教,3个石窟,4组古建,5种刻经,6部经文,7尊塑像,8大功绩,9根铁索。其中所指的宗教,指的是佛教道教,9根铁索是说建在险峻山崖上的娲皇阁采用9根铁索与山体相连。庙是明代建筑,清代咸丰年间重修。

娲皇宫是最后最高的一组主要建筑,于凤凰山崖险峻陡峭之处就势筑台而建,娲皇阁(三阁楼)居中,梳妆楼、迎爽楼分立左右,钟鼓二楼南北对峙,还有六角亭、灵官阁和题有“娲皇古迹”的牌坊等,各选其位,呈点缀之态,全部建筑布局合理,既和谐对称,又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绕山登上十八盘,便到达最高处的娲皇阁。娲皇宫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依山就势,匠心独运。

它由四组建筑组成,每一组都各具神韵,自成一体,又和整体格局和谐统一。山脚三处建筑,自下而上,依次为朝元、停骖、广生三宫。朝元宫(十方院),因其为山前首庙,遂名朝元(1938年被日寇焚烧),停骖宫(歇马殿)是一行宫,为圣驾及香客休憩处,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娲皇诞辰之日,民间在此宫举行众神庆寿之仪。

这个宫(歇马殿)的山墙上,画有娲皇宫全景和一幅壁画:“伺辇图”。一辆华贵的车辇上坐着女娲,神龙牵车,仙女陪伴,天兵护卫,腾云驾雾,驰骋万里长空,是一幅珍贵的艺术品。广生宫(子孙殿),为一座神庙,乃神话传说中求子之场所。停骖、广生二宫,各有正殿、配殿,分别为悬山、硬山式建筑。由山脚向上绕行十八盘后,过广生宫便是“奶奶顶”即娲皇宫所在。

娲皇宫共有四组建筑群组成。建在山崖峭壁上一组,主建筑是三层楼阁——娲皇阁。山下有三组建筑,是朝元宫,停骖,广生宫。 娲皇宫,是上的古建筑群。有娲皇搁、梳妆台、迎爽楼、钟楼、鼓楼、山门、牌坊、皮疡庙、功德祠、水池房等建筑群组成。还有磨崖刻经等古迹。娲皇阁坐北朝南,背靠断壁,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高达23米,是四层楼式结构,有琉璃瓦顶,依山势而建,结构非常奇妙。二至四层的三面有走廊。背靠山崖处有8根铁索,将楼阁缚在绝壁峭崖之上。阁外的山崖上,还有过去的摩崖石刻《法华经》、《神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盂兰盆经》、《十地经》等十部佛教经典 。

娲皇宫山门,坐东朝西,有三孔砖砌拱门组成。两边儿对联写着:凤山名隆仙岛;神仙势压十洲。横批是:蓬壶仙境。进了门是木牌坊,上额书写“娲皇古迹”。牌坊西是皮疡庙,塑着皮疡王和鲁班的神像。牌坊东树一通古牌,上写《古中皇山》。走过牌坊,东面峭壁上有北齐时的磨崖刻经。再往前走是石券门,顶上建鼓楼。券额上刻着“中州胜景”四个大字 。

娲皇阁是娲皇官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它依着山崖峭壁修建,共分为四层。第一层是拜殿,拜殿之上又建了三层楼阁,总高23米。娲皇阁背靠悬崖,用八条铁索将楼体系在悬崖峭壁之上。素有“吊庙”、“活动楼”之称。娲皇阁底层为石窟,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是娲皇宫最早的建筑之一 。娲皇阁建在山势险峻的绝壁上,巧妙地利用了山崖间的半圆形石坎,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等建筑群也建在依山就势的石砌台上。这座阁楼,传说每年三月十八日庙会时,原彰德府所辖七县的社首到齐时,楼阁就会整体晃动,拴在悬崖上的八条铁索会哗哗作响。因此人们把娲皇阁看作建筑史上的奇观 。

娲皇阁(三阁楼),坐东面西,为娲皇宫主体建筑,古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之称,它悬空而立,高达23米,为歇山斗拱硫璃瓦顶。该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以条石拱券为基,上建三层楼阁,分别名之为“清虚”、“造化”与“补天”。各层均三面设廊,背倚悬崖,用铁索将阁与崖壁所凿八个“拴马鼻”相系,若游客盈楼,铁索即伸展,绷如弓弦,楼体前倾,因而又被称作“吊庙”、“活楼”,构思奇巧,为建筑史上动静结合的杰作。纵观娲皇阁,嵌于绝壁,雕梁画栋,登楼远眺,太行群山涌翠,漳水如带,堪称“天造地设之境”。

娲皇宫楼阁共为三层:一层名为“清虚阁”,二层名为“造化阁”,三层名为“补天阁”。通高23佘米,由九根铁索将楼体系在崖壁的八个“栓马鼻上”。因三阁搂紧依悬崖,脚下没有浑厚的根基楼上站满人后,楼身就会前倾,给人颠悠的感觉,因而被人们誉为“活楼”,“吊庙”。总之,娲皇楼阁是一个“倚岩凿险,结构凌虚,地势独特,巧夺天工,妙不可言的好去处。为此,国家文物古建筑专定罗哲文教授对娲皇宫楼阁建筑有这样的评价:“上世纪80年代,我曾写了一篇《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的文章,”把娲皇宫与长城赵州桥,料敌塔等建筑称为中国古建筑之精华,中华文明的形象化标志。娲皇宫作为道教宫观,又与民俗佛教等其它东西结合在一起,这在古建筑的楼阁中完全是一个杰作。

Hash:cbe226450aa5db08da31253f0d4e93e527b313ca

声明:此文由 中原正能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