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井陉窑传统艺术进行传承和发展,这位委员提议很精彩

关于井陉窑研究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政协委员李怀林

作为政协发员,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和学习县委书记刘玉渭在县委十届五次全体会上的讲话,感觉自身责任与担当并存,为重筑井陉窑辉煌,迎接旅发大会,现就关于井陉窑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以下几方面意见建议。

一、井陉窑的历史渊源与现状

井陉窑是我国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时期的一处大型瓷窑址集群。 它处于太行腹地井陉县井陉矿区的绵蔓、甘陶二水系的天长镇、河东坡、东窑岭、南秀林、梅庄、冯家沟、南陉、北陉、南防口、北防口、南横口、北横口临河地带。当年窑场的分布区域曾达到160平方公里,可与久已闻名的河北另三大窑:邢、定、磁齐头并列,成为四大名窑之一。并陉窑目前被发现的十二处窑址是: 城内、河东坡、东窑岭、南秀林、梅庄、冯家沟、南陉、北陉、南防口、北防口、南横口、北横口。城内为中心窑场,河东坡为金代印花器的大型窑场,东窑岭为宋金黑釉瓷的大型窑场,南秀林篱笆沟为唐五代白瓷窑场,南北陉,南北防口为唐代细白瓷的大型窑场,南北横口发现晚,但可推到隋代至民国基本没断烧,冯家沟从目前发现的标本可到唐宋金至近代也基本延续。

2018年8月5日,省文研所孟繁峰老师召集相关人员筹备成立井陉窑文化研究会,推动井陉窑学术研究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开展,带动井陉文化旅游发展。预计在2019年3月开始出版《井陉窑》学术研究期刊,研究会现在南横口学校办公,年后抽调人员开始办公,并组织专业力量复烧,在研发中培养专业人才,相信不远的将来井陉窑的瓷器一定会得到适当的升值空间并具名瓷影响力。

二、制约井陉窑研究恢复的瓶颈

1、因井陉窑发现晚,研究相应较少,仅省文研所孟繁峰在做研究,力量单薄,曾安排一些专业人士研究,但收效不大,终因经费问题半途结束,目前公布学术性的资料太少,社会的认知度还有待提升。

2、本地研究的人员较少,除少数爱好者外,形不成学术效果,有一些爱好者写过些基础性解读井陉窑资料的文章,但终得不到有效的资源利用,仍发挥不出应有的社会效果。

3、 我县各部门近几年来对这方面的专业管理力度不够大,从政府层面上没有专业人士去主抓这件事,纵观全国各窑的研究都是政府主导,大专院校给予学术支持。井陉窑虽然属四大名窑之一,只要有了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公诸于世的学术报告,才能产生社会效应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关于井陉窑研究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在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不断探索,组织一系列以陶瓷为主题的文化交流学术活动,开设陶瓷产业和文化创意相关专业,打造一批井陉陶瓷特色学术交流平台。定期召开研讨会,共同探寻新形势下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思路,进一步弘扬井陉窑工匠精神,达到相互学习和交流目的。对于促进提升井陉窑手工制瓷业的发展以及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2.制定新的研究课题。宣传部和研究会在组织出版“井陉窖”期刊的基础上,把井陉密与佛教文化、井陉历史文化、非物质遗产文化、水系文化,官方文化等诸多文化课题联合开展,多方位提高井陉特有形象。

3.建设井陉博物馆,成立陶瓷展示区。 在南横口建设非遗博物馆的同时,要优先考虑陶瓷馆的建设,在窑址上做大文章,大作文章。要加大宣传力度,把文保所库存的精美瓷器展示出来,把省博展出的井陉窑精品宣传出来,不仅让社会认知,还要创新思维,利用陶瓷古镇作坊的发展吸引更多的艺术人才,诸如书法、绘画、刻瓷、瓷板画、艺术瓷、实用瓷、雕塑、铸铜等,吸收借鉴曲阳这方面的经验,把石雕、制瓷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可把井陉非物质文化项目和制瓷更好的结合并发扬光大。

4. 复烧,培养井陉特有技术人才。井陉窑传统烧造技艺是手工项目。从目前准备情况看,井陉窑多处是机器加工,缺乏刻花、剔花、划花及手工拉胚的专业人才。现有一家已在南横口复烧。但烧制技术等环节还不太成熟,另有三家正在准备复烧。目前面临的困难是,本地专业人才缺乏,短期培训又难见成效,从外地聘请则费用较高,缺乏既会制作又懂井陉窑传统工艺生产的专业型研究团队。因此破解制约井陉窑发展的瓶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5、加大力度培养井陉窑制作技艺传承艺人。井陉窑制作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像井陉拉花一样,挖掘井陉窑制作技艺传承艺人,以现有的复烧窑为培训基地(培训学校),吸纳培养一批有志青年,将井陉窑古老的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下来,在政府政策引导下,井陉窑的发展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不一样的体验

给我好看

Hash:dccc0687198d1908a732c1f32df6ce218808008d

声明:此文由 陉鲜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