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前,这个井陉人为啥泪洒苍岩山?!

2000年10月13日19时40分,我省文博战线功绩卓著的一代老兵、 首批被省命名的文博副研究馆员、省考古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原苍岩山文保所老所长刘成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安葬那天,正在现场考察井陉窑的省、市文物专家和领导来了,省、市美术家协会的画家、朋友专程来了,与他一起在苍岩山工作的同志们来了, 苍岩山风景区周边村镇的农民来了,来给这位老文物战士送行。一幅幅充溢赞誉与怀念的挽联、一个个光彩鲜艳的花环、一张张充满泪水的脸庞和那接踵而来送葬的人群,是对刘成文这位为苍岩山风景旅游和井陉文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老所长的最好评鉴。“骂该骂之士不分场合不避权责,保文化遗产恪尽职守功鉴苍山”。这副挽联是对他一生真实生动的写照。

初出茅庐缘结苍岩

刘成文,1928年7月出生于井陉县窑岭村一个半工半农的家庭。其父刘宗秀、 伯父刘宗德都是陶瓷工艺的行家里手,常年受雇于离家三十华里以外的冯家沟窑场。他的外祖父于登云、舅父于四清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寺庙壁画彩塑艺人, 他的母亲亦通丹青、刺绣。耳濡目染,使刘成文自幼即对山水、绘画、寺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947年于获鹿县职业学校毕业后参加了革命工作。1948 年至1949年再到井陉县师范学校从师于画家野农先生进修美术,并留校做美术教员。由于他的爱好和特长,1954年转调到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并兼管文物保护,成为井陉县第一名文物工作者。在他的积极争取与协作下,省文物工作队对苍岩山福庆寺、七狮岩千佛洞进行了论证考察,1956年被省政府批准命名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6年,在省、市文物界初露锋芒的刘成文参加了河北省正定文物工作培训班,并在随后开展的全省第一次井陉文物普查中,他与省、市专家一起对井陉城关下寺塔、凌霄塔、城隍庙、文庙、显圣寺、测鱼寿圣寺等多处古建筑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岩峰动物化石洞、威州、横口战汉遗址以及柿庄壁画墓群。井陉文物引起省、市文物界的高度关注。1959年,他应邀参加了河北省第一次对福庆寺重点古建筑的维修。工程完工后,按照主持者李芳岚工程师的提议,县领导明确他专职井陉文物保护工作。从此,32岁的刘成文就长住苍岩山,开始了苍岩山景区的开发和文物保护工作,与苍岩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浩劫”蒙难愤离苍岩

在县各级领导和县文化部门及有关单位的关怀下,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农民群众的支持下,苍岩山经过短时间的修复,已初步显露出其“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的壮观奇景,又一个更宏伟的蓝图在踌躇满志的刘成文脑海中形成了。此时,“文革”开始,苍岩山作为“四旧”首遭劫难。刘成文心急如焚,他设法动员当地群众将能移动的文物分散到可靠的农户家里,山上能覆盖的浮雕、琉璃制品及石刻抹上了泥,写上了“语录”和政治标语;又动员七狮村、石桥头村的村民,分别将千佛洞的碑刻、宋代石桥的建桥碑及桥旁一对完整的金代大石狮等埋入地下,将石桥的主拱、户拱砌砖保护,使大批古代文物免遭浩劫和灾难。他的坚守,终至遭到了批斗,并被戴上“牛鬼蛇神总后台”的帽子,受到围攻和批判。苍岩山的大部分文物被毁坏,树木被砍伐,房屋被拆除,刘成文被迫离开了他所挚爱的苍岩山。

1970年,他调入石家庄地区农展馆担任美术组长。在农展馆负责陈列总设计的九个年头。他主持的《石家庄农业学大寨展览》、(学大寨的一面红旗南滚龙沟) 等一大批大型展览设计好评如潮,成为河北进京会展的重头大戏,并被推荐到全国各省、市轮回展出。那时,每届广交会石家庄农副产品的展台都是由他到现场亲自指挥布阵。正当年的刘成文才华四溢,精力过人,工作起来生龙活虎。精彩纷呈、特色鲜明的展览一个接一个地不断推出,受到地委领导的重视和高度关注。但他热爱苍岩山的炽热之心从未泯灭,他将自己的浮雕作品《苍岩山桥楼殿》,作为国庆献礼作品摆在各次大展的显著位置,表达了他眷恋苍岩山、许身井陉苍岩山的文物旅游事业的拳拳之心。

危难受命重回苍岩

70年代末期,省委宣传部长齐彬、省政府秘书长杨醒众等到苍岩山视察,预见到其开发价值,责成县有关部门抓住时机,修复开放。谁能担当此任呢?井陉人想到了刘成文。1979 年,时任井陉县委办公室主任的刘喜明几次到市请他出山,此时的刘成文心潮起伏,极不平静。他谢绝了展馆负责人和地委有关领导多次劝阻、挽留,说服了朋友和家人、儿女,排除重重干扰,毅然放弃了舒适的城市生活,回到了井陉,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苍岩山。

经过十年“浩劫”。苍岩山塑像被毁,主体建筑天王殿桥楼殿、大佛殿及公主祠门窗俱损,殿顶塌露,断碣残碑,颓墙碎瓦。满目荒芜、疮痍。面对此景,年过半百的刘成文落泪了……他站在苍岩山之顶,在内心向井陉父老乡亲默许:“我一定要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这个智慧结晶,为井陉的文物旅游事业奋斗终身。”他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忠实的行动履行了他的诺言。

筚路蓝缕倾心苍岩

1979年10月,经上级批准,井陉县正式建立了苍岩山文物保护管理所(井陉文保所), 既管理苍岩山,又负责全县的文物保护,由刘成文任所长。从此,他将心血和汗水全部倾注到苍岩山的文物旅游事业中去了。要恢复苍岩山的文物,发展井陉的旅游事业,并不是一件易事。由于交通不便、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施工设备差,加之文物恢复和景点建筑或在悬崖绝壁,或在峰顶山间,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当时的苍岩山文保所仅编制两人。没有人员、技术,他就设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免费办美术班的形式“招兵买马”,传授学员美术、书法文学摄影及文物知识,培养了一大批文物旅游人才,为苍岩山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将刘成文请出山的原县委办公室主任刘喜明和他一起设法将50年代参加过山上古建筑维修的工匠找回,并在人力、财力上给予特殊资助。当时县财力也不宽裕,刘成文跑市上省争取了一些经费,但由于工程宏大,钱仍然捉襟见肘,为了救急,刘成文忍痛割爱,将自己多年收藏的书画作品都拿出来,与石家庄画院画师刘炎、中央民族学院教授、美籍著名画家陈雄立等人义捐的画作一并卖出, 以解“无米之炊”。从小喜爱绘画并对文物、建筑、园林颇有研究的刘成文,根据苍岩山“幽、雄、奇、险、秀”的特点,制定了“清整、恢复、完善、开辟”的工作方针,一边开放一边建设和一边开辟新景点。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千多方建筑垃圾被清除得干干净净,主体建筑整修完工,油漆彩绘,主要彩塑也已恢复,山上接待室(藏经楼)装修整洁,禅房(职工宿舍)部分修复,香橱(职工食堂)也开始自办招待,游览主干道的石阶亦重新铺筑完毕。苍岩山福庆寺重新展露出它的奇秀。文保所下属的古建筑修缮队、摄影美术组,讲解组,保管组、保卫组等不同部门高效运转。省、市外办的同志按刘成文的设计,免费印刷了导游图,省、市新闻媒体免费对苍岩山风景区进行义务宣传。1980年5月1日,正在恢复中的苍岩山本着扩大社会效益的原则,正式对外开放接持游客。到1988年,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苍岩山共恢复新建房屋300多间,重修了桥楼殿、公主祠、梳妆楼等主要建筑、景点,建了大圆门、方门、多角门十几个,开辟了东山旅游区,在险峻的山道上砌台阶900多级,全部安装了安全护栏,扩建了公主坟、玉皇顶、风雨亭、阴崖石乳、烈士台等10多个最点。苍岩山的一亭一榭、一景一物和井陉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都倾注了刘成文的心血和汗水。为保护好苍岩山和井陉的文物,为了苍岩山和井陉旅游业的发展,风霜雨雪,熬白了刘成文头上的如许青丝。

在刘成文负责县文物所 工作期间,全县积极开展了文物保护工作:配合完成了省市文物普查、复查及省考古队的调查挖掘;并在全县建立了义务文物保护员制度。组成了有效的文物保护网络;还修建了文物库房,一批批的文物不断地征集入库, 全县没有发生过文物失窃、盗掘事件,散布在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已查实的地上、地下三百多处文物点,一处也没有遭到过破坏。

老骥伏枥情系苍岩

苍岩山以她特有的奇秀风光,越来越吸引着国内外大批游客。1987年苍岩山风景文物管理处成立,他被委任为副主任(副处级,当时主管副县长任主任),同年,被中国风景名胜协会吸纳为中国风景名胜区特约调研员,并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国风景名胜区领导干部研究班”会议。他望着身后一叠叠垛起来的书稿,看着一群群兴高采烈的游客,看到苍岩山的旅游事业欣欣向荣,他觉得,自己多年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想起从门票最初的5分钱,年收入不足万元到门票翻番,年收入达几百万元;从当初的只身上山,到现在发展到一百多人,刘成文感到了无比欣慰。然而年龄不饶人,毕竟自己到站了,该轻松地舒口气了。于是,他向组织提出了离休请求,井陉县委特意召开常委会,研究他的请求,并挽留他再干五年。这位已过花甲之年的老文物工作者,无条件地服从了党的需要。

刘成文心直口快,无遮无拦,说话直率,是河北文物界、美术界和井陉县出了名的。然而他实干、认理、倔强、干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拉的工作作风更令人敬佩。在他后来的那段日子里,他着手考虑了井陉县的大旅游,对苍岩山地区的地理、气候、自然景观历史沿革、交通状况等,做了更深入系统的调查,准备了一个长远的苍岩山风景文物旅游区完整规划。这个规划,以苍岩山为中心,连接仙台山、朱砂洞、九莲洞、张河湾水库、千佛洞、柿庄古墓群、赵孤园,开辟苍岩山三日游,让游客可以痛痛快快地登一天山、 游一天水,钻一天洞,在旅游中得到更大的乐趣。如今,在井陉县打造文化旅游大县的盛世,有的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

刘成文热爱风景,热爱文物,热爱本职工作。他常说:“我画山水,点缀山水,考证山水和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始至终,终身不悔”。1993 年,65岁的刘成文终于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在离休欢送会上,他说:“我因年龄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我作为一个考古学会会员,中国风景名胜区特邀调研员,我还要履行青年时代为保护风景文物奋斗终生的诺言,为祖国风景文物贡献余热!”他相信,苍岩山到今日,并非到达顶峰,按照国家文物内涵,风景山水的艺术规律,应进一步 加强保护、探索开发利用,使这颗明珠在太行山上放出更大光亮。

刘成文从此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和岗位,但仍心系苍岩山和井陉的文物事业, 他不断地整理和修改过去的图稿,从深层次挖掘风景文物的价值,撰写《风景园林》稿件,宣传旅游。离休后他曾规划设计了金华寺、仙台山、 天长宋古城、威州洋昌寺旅游发展规划蓝图,为井陉的旅游开发抹上了一笔坚实的重彩。

还应邀参加了赞皇嶂石岩灵寿五岳寨旅游景区的协助开发。特别是在井陉窑文物挖掘现场,年已古稀的刘成文头顶烈日,和省文物专家一起工作。此时他以身患多种疾病,严重的脑萎缩常使他头晕而不能自制,几次晕倒在现场。在病榻上,他得知井陉窑遗址被毁时,他痛心疾首,高呼可恶。他奋笔疾书,向领导反映情况,指出毁坏文物是历史的罪人。刘成文的身体垮了,终于他走上终结,使命使然,使他至死不忘苍岩山。他真地走了。苍岩山融合了他,他与苍岩山同在。

Hash:c27a09ee04b1604a7c5c15cae33efd38426f38b8

声明:此文由 井陉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