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洞 一个因美丽而存在的地方

花园洞,一个蕴涵诗意的名字。

花园洞,因何而闻名?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花园洞,去探究它的神秘和美丽吧。

花园洞,因屈原的传说而美丽

桃江县城往南行走七八里,向左侧目,远山如黛,或曰此为端阳山。因山势而迤逦,状若盆地的美丽地形尽收眼底。这就是美丽的花园洞之所在。

花园洞,现为桃江桃花江镇一个行政村,辖2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6000多亩,耕地4500多亩,人口4500多人。有一条小溪曰花园溪,自东往西,穿村而过,汇入桃花江。

缘溪上行一里多路,便见一拱形小桥横跨小溪之上,桥拱之上有铭刻,曰:“三闾桥”。花园洞与古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故事,由此弥漫开来。清同治《益阳县志》载:“林壑幽邃,有石鼓数座,莫知所自,传为屈原读书处,有屈女绣英墓,洞口有三闾桥。”相传,屈原被楚顷襄王流放到江南十多年,其中约有七年时间生活在桃江一带,在凤凰山和花园洞有诸多的文化遗存和民俗故事,其中凤凰山据说是屈原作《天问》的地方,花园洞是屈原生活、读书的地方。如今年纪稍长的花园洞村民,说起屈原来如数家珍,一脸自豪。住在三闾桥旁62岁的村民程光强说,现在看到的三闾桥,是1988年整修渠道(即花园溪)时重建。古三闾桥就在他家的屋场门口。过去的花园溪九曲十八弯,弯到他现在家门口的地方,有两块两米多宽的大麻石横跨溪上而成桥,这就是古三闾桥。另一位村民说,那大麻石现在还埋在地底下,当时拉直渠道重修桥时,因麻石太大,无法移动,被就地掩埋了。在程家屋上首,有一新一旧两块“三闾桥碑”,新碑立于1988年,主体为当时的交通建设等部门;老碑立于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铭刻着当时为纪念屈大夫修桥时银两捐献情况。在三闾桥下方十来米流水回旋处,确有光洁的天然石鼓数座。村民说,屈原当时就是坐在这石鼓上吟诗、读书……由是观之,关于屈原在花园洞的系列传说,由来已久矣!

一路上行,花园溪两岸,有地名书房村,为屈原读书处;有上马石,为屈原上马处;有下马坪,为屈原进村和客人来访下马地;有鸟嘴山,为屈原养鸟的山林;有鸭嘴塘,为屈原养鸭的水域;有放牛冲,为屈原养牧耕牛的山坳;有十八娘,为绣英墓之守墓石人像……处处遗存,种种传说,蕴含的是人们对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不尽的景仰情愫。

65岁的村民莫克明,就住在书房村所在地。他说,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讲,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院子,是屈大夫读书的地方。即便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这里还存一幢占地两百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后因年久失修,或坍塌或拆毁。房子前面,古木参天蔽日,最大的树要三四个人伸手才能合围。惜乎,在“大跃进”时,大树都砍去炼钢铁了。他还说,老房子还有阁楼,秀才出身的曾祖父莫铁生告诉他,那楼是屈原小姐的绣花楼呢。莫克明动情地回忆起过去,说,如果这些老房子留到今天,那该多好呀。万幸的是,那老房子,今尚存两间,为村上一五保老人所居。观其容貌格式,于破旧之中映射出浓浓的古韵,诠释着历史的沧桑。屏心静气地立于散落石蹲朽木瓦砾的古屋场前,仿佛能听到两千多年之前屈子那满怀忧思的读书之声!

花园洞,因兰花的幽香而美丽

花园洞,有花乎?古有之,今亦有之。

屈原,本是一个品性高洁的爱花爱美之人。在他的《离骚》等代表诗作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香草”和“美人”等意象“引类譬喻”,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他常将香草佩饰于身,使之与自己融为一体,成为其美好人格的象征。在诸多的香草之中,有“花中君子”之誉的兰花,是他诗歌中出现最多的意象之一。

一位如此爱兰之人,岂有不植兰花之理?

相传,屈原携爱女绣英生活在花园洞时,读书吟诗之余,喜欢种花植草,此地的花家坳,据说就是当时屈大夫花园之所在。他在《离骚》中曾这样写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东汉人王逸的《楚辞章句》注云:“十二亩曰畹。”九畹即有一百多亩,由此可知,这个花园里所种植的兰花就有几百亩之多。或许,这就是当时屈原在花园洞种兰的盛况吧;或许,这就是花园洞之名的来由吧。

花园洞,古有屈原滋养兰花,其兰之幽香穿越千年时空,仍旧弥漫着现实生活。花园洞村的彭氏兄弟,作为“屈原兰圃之传人”,厚积薄发,如今名响全国兰花界。

彭氏兄弟中的老四彭均安说,与兰花结缘,或许是一种机缘。其父彭伏初是位草药郎中,平时喜欢种药侍花。一次,他在附近的端阳山上采回一种名为“吉祥草”的药,平时喜欢读书看报的彭氏兄弟读到一篇《一束兰花和一栋洋房》的文章,觉得这里面的兰花与父亲所说的“吉祥草”简直太相像了。后经多方打听、求教,证实他他们的猜测。或许是基于冥冥之中屈子兰文化的一种暗示,或者基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1982年,生长于端阳山下花园洞里兄弟们开始了美丽而漫长的兰文化之旅。

近兰者雅。多年以兰为伴,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花中君子”的无穷魅力,兰花之形之色之气不仅能美化环境,更为可贵的是在种兰、养兰、品兰、聊兰等兰事活动之中,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高尚的志趣,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为了真正知兰、懂兰,兄弟们在购买《兰谱》,订阅《中国兰花信息报》等学习的同时,轮流去岳麓山兰圃、杭州兰圃、成都兰圃、南京植物园等地向专家求教。为了发现和培育更多的兰花名品,弘扬中国传统的兰文化,他们更是付出心血和汗水。他们的先后踏遍了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深山老林,痴心寻觅野生兰花。苦心人,天不负,目前,花园洞兰圃拥有名贵兰花品种上百个,种养兰花上万株,兰友更是遍及全国各地。自1991年开始参加兰花学术交流活动和全国和省级兰展以来,每年的全国兰展或兰博会,都少不了湖南花园洞彭氏兄弟和他们的兰花。每次,他们均有斩获,为湖南争得至高的荣誉。问起彭均安先生共获了多少金奖银奖,他说多得记不清了。中国兰花协会原秘书长刘清涌先生曾为之题写“花园洞兰圃”,对他们传承中国兰文化的精神给予高度赞誉。

花园洞,因保护的阳光而美丽

花园洞,因屈原而名,因兰花而名。如今,花园洞更是因名而显,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进入了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蓝图。这,是花园洞沐浴政策的和煦阳光,蜕变得更加诗意、更加美丽的历史性机遇。如何利用好花园洞的资源优势和声名优势,以屈原文化和兰花文化为核心元素,做好保护和建设两篇大文章,值得用心谋划,精心实施。

桃江县委、县政府对花园洞的保护和建设工作高看厚爱,在规划“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将花园洞村作为唯一的村级创建单位。同时,将县里几个旅游文化重点项目选址在此,如在益马高速文家渡出口附近,建设桃江县游客集散中心和桃江县农副产品超市;在腰子仑春秋古墓群附近,建设桃江县文物管理所及文物展示馆。桃花江镇党委、政府在花园洞村的保护和建设工作之中,坚持规划引领,其中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正在修改之中,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已由省住建厅报国家住建部。在花园洞保护和建设的蓝图中,前期的重点项目主要有屈原文化广场、兰草园建设,三闾桥、绣英墓重建以及游步道建设等。镇党委书记文志军说:“我们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把花园洞打造成桃江对外的一张美丽名片。”

“利用好花园洞的资源优势,建设美丽乡村,造福广大村民,这是我们的职责。”花园洞村支部涂光华说,屈原在花园洞生活了很长时间,留下了很多的遗迹和传说,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要用好。以兰花为龙头的花卉苗木产业,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次,花园洞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村上将围绕建设美丽乡村,打造花园洞珍稀花卉苗木基地,助力新农村建设。同时,打造名副其实的“花香农家乐”,发展特色乡村游。

“盘点好与屈原有关的文化遗存,在原址上修复或重建,打造屈子文化景点,丰富乡村游的文化内涵,能进一步提升花园洞作为传统村落的价值和品位。”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花园洞人,彭均安娓娓道出了建设美丽家乡的想法。他说,像“三闾桥”“石鼓”等,只要稍加修缮,再作点文化映衬,就自然成景了。“鸭嘴塘”虽然因益马高速建设占了一大半,但水中央的小洲还在,就势改造成一个以水为主题的小乐园或垂钓场,并不是难事。像“鸟嘴山”“放牛冲”,改建成乡村休闲体验游的场所,能吸引很多的游客呵。当然,作为“花园洞兰圃”的主人,如何“以兰为媒”,做好花园洞的“花文章”,彭均安早已成竹在胸。他计划把自己现在的住房拆了,建造一栋仿古江南民居,布局一个兰文化展示厅,宣传好中国传统的兰文化。在屋后的山地上,建设一个集培育、种植、观赏于一体的大型兰圃。彭均安的目的,一是利用好自身的兰品优势,把“花园洞兰圃”打造成响当当全国品牌,提升花园洞的知名度,二是扩大兰花种植面积,为广大兰花爱好者提供更多品优价廉的种苗,让高雅的兰花走进寻常百姓家。(曹舜奇 莫蓉)

Hash:a3181a355246f4bad59d7103ea33223a029555f1

声明:此文由 益阳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