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庙和净业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两种不堪状态

三官庙位于北京西城区西海北沿西北侧。“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最早尊奉的三位天神,亦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在原始社会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三官大帝的信仰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

三官庙始建于清代,1924年重修。庙坐北朝南,面向西海。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一间,硬山调大脊,石券门,棋盘大门两扇,两侧各有旁门一;前殿三间,硬山调大脊,筒瓦顶;前殿配殿东西各二间,硬山箍头脊,筒瓦顶:后罩楼三间,硬山箍头脊,筒瓦顶,前带廊,两侧耳房各一;后罩楼配殿东西各三间,硬山箍头脊,筒瓦顶,前带廊。西跨院有北房和西房。1989年8月被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净业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海北沿北侧,距西侧的三官庙不远。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内官监太监袁亨、司礼监太监妙福等捐资修建,名为智光寺。清初重修,改名净业寺。西海因与净业寺相近,明清时期又称之为净业湖,可见净业寺在当时极负盛名。净业寺坐北朝南,面向西海。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三间,硬山调大脊,筒瓦顶,带左右耳房各二间,并左右侧门各一;前殿三间,硬山调大脊,筒瓦顶,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栱;前殿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箍头脊;后殿五间,硬山调大脊;后殿配楼东西各六间。现仅存前殿及后殿西配楼。寺内原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造的铜钟和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造的铁磐,今已不存。1989年8月被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日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西海,俗称“后三海”,与南海、中海、北海组成的“前三海”相对应。“前三海”明清时期位于皇城内,又称“太液池”;元代南海仍未开凿,中海与北海合称“太液池”。

金代什刹海与太液池这片水域整体称作白莲潭。元代前海、后海、西海是连接成一片且更为宽广的水域,合称积水潭(今日仅西海称作积水潭)、又称“海子”,是蒙古语水洼、湖泊的意思。可见历史上的北京城在契丹、女真、蒙古、汉、满等多民族先后统治时期形成的文化多元性及包容性。

什刹海的名称始于明代,较广泛的说法是什刹海因周边的“九庵一庙”十座寺庙而得名,但净业寺、三官庙及西海南沿的高庙均不在这十座古刹之中,或许是因为什刹海周边庙宇众多,“什”是表示数字之多的虚指;更大的可能则是什刹海在明清时期专指前海与后海,不包括当时称作积水潭的西海。

什刹海地区是旧时北京城寺庙最为密集的区域,如今尚存的庙宇被列入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仍多达20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包括广化寺、关岳庙、火德真君庙护国寺金刚殿贤良祠;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有三官庙、净业寺、大藏龙华寺普济寺拈花寺、双寺、寿明寺、正觉寺、保安寺真武庙、广福观、丰泰庵、天寿庵、永泉庵和旌勇祠。

清代北京“前三海”与“后三海”

三官庙与净业寺都位于西海北沿,前者为道观,后者为佛寺,两者在同一时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今日两者却面临不同的困境,文物保护现状堪忧。

三官庙原有建筑格局保存完整,各单体建筑保存较好,周边环境也基本维持原有四合院肌理与尺度。但庙内殿宇现均作为民宅使用,且两进院落已基本被私搭乱建的低矮平房占满,仅余进出通道,呈现出杂乱的大杂院状态。两进院落前后已不连通,形成从南侧及北侧分别进出的两个杂院。山门正前方贴建一座公厕将山门正立面屋顶下部完全挡住,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字介绍牌被挂在公厕入口的侧墙上,这种草率的做法既是对文物建筑的藐视,也是对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亵渎。

从山门仅露出的顶部仍可见精致的砖雕、脊兽、瓦当及滴水。在山门东侧进出前院的门洞内侧上方的砖墙上挂着十余块电表,以此推断院内蜗居着十余户人家。可能是由于院内住户较多、进出人员较杂,得以不被住户询问就进到空间局促、仅余通道的前院里。

前殿及东西配殿的正立面均被贴建的红砖平房及塑料布等杂物遮住,仅露出灰筒瓦屋面、檐口椽子及部分被住户改造后的红色窗框。前殿正脊的雕饰及螭吻仍清晰可见。

从三官庙东北隅的门洞进入后院,视线越过贴建的平房可见前殿北立面屋顶,正脊及两端螭吻得以完全展现。回望北侧,可见油漆已完全剥落的后罩楼,从造型细腻的木制栏杆及柱子顶部仅存的一个木雕雀替仍能想象当年此楼的精致样貌。二层外廊及栏杆被随意附着的电缆、空调室外机及任意堆放的木板、纸箱、木梯等杂物“装点”出艰辛窘迫的生活痕迹。

净业寺的文物保护现状呈现出与三官庙截然不同的状态。如果说已沦为大杂院的三官庙呈现出纷杂、凌乱、破败、隐匿却仍具整体性的状态,现作为办公场所的净业寺则呈现出整齐、崭新、破碎、离析的片段式状态。

净业寺原有建筑仅存前殿与其北侧的西配楼,位于锦胜华安写字楼院内。如果能躲过门口保安的视线或在保安的询问下说出进入的正当理由,可以从位于东北隅的院门进到院内,向南走到头再向西转,即看到一座木门窗新刷了红漆、檐口挂了一串小红灯笼的硬山顶殿宇,即为留存的净业寺前殿,前殿东山墙前半部贴建了一座室外楼梯、后半部贴建一座二层平顶小楼。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挂在前殿的西山墙上,其西侧几乎和L型三层仿古写字楼的西翼挨在一起,在两者的夹道间可见北侧西配楼朝南的山墙面,前殿南侧为该写字楼的南翼,亦对前殿造成逼迫之势。前殿内已装修一新并用现代材料做天花吊顶,现为大开间办公空间。净业寺的古建筑环境尽失。

三官庙与净业寺相比尚属幸运,其不确定性状态预示着仍存在古建筑涅槃重生的可能性,而净业寺仅存的两座被翻新后的殿堂如同只言片语式的古建筑语汇,已处于被新建筑及新环境相裹挟的尴尬境地,已成为难以改变的定格状态。对于建筑格局完整的三官庙而言,有朝一日当想必困难重重的住户腾退及权属关系厘清之后、当遮挡山门的公厕被拆除之后,三官庙的山门将直接迎向西海的开阔水面,其重重殿宇也将重见天日。

www.dingdesign.cn

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Hash:53151f1947c974e6cc12274d1289b05e5736c9d4

声明:此文由 筑城通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