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 红色记忆三门峡党史发展光辉历程之三

抗战初期中共三门峡地方组织的建立和活动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为适应抗日新形势的需要,重建的河南省委提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在全省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和发动民众组织各种抗日武装,准备发展游击战争等四项主要任务。

1937年12月,中共豫西特委派王祝萱到灵宝,向灵宝师范学校失散党员张俊杰传达了特委批准其恢复组织关系的通知和要求建立中共灵宝县委的指示。经过联系和发展党员,12月下旬,灵宝县委成立,张俊杰任书记,这是三门峡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县委。1938年8月,中共豫西特委召开组织工作会议,对部分县党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中共灵宝县委改为中共灵宝中心县委,负责灵宝、阌乡、陕县卢氏等县党的工作(当时渑池党的工作属洛宁中心县委管辖)。灵宝县委及中心县委成立后,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1938年9月,中共陕县县委成立,蔡迈轮任书记。同年12月,根据豫西特委扩大会议决定,灵宝中心县委改为灵宝地委(亦称陕灵地委),领导陕县、灵宝、卢氏、阌乡四县党的工作,刘道安、蔡迈轮、关周光等先后任书记,这是三门峡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地级组织。1939年9月,中共卢氏县委建立,赵致平任书记。在陕灵地委建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陕县、灵宝、阌乡、卢氏四县共建立党支部36个,共产党员由近200人发展到400余人。中心县委和地委先后选派党员参加在延安武汉、竹沟等地举办的各种训练班,他们通过政治、军事、文化的学习,大都成为党的工作骨干和中坚力量。

在各县县委及地委领导下,三门峡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灵师学生在张俊杰和党员教师王雨晨带领下,每天清晨或傍晚列队绕县城一周,大唱抗日歌曲,高呼救亡口号,被群众称之为“怒吼”。1938年秋,灵师等学校的党员和进步青年组成慰问团,到陕县为守卫在黄河沿岸的抗日部队进行慰问演出,还渡过黄河到山西平陆县慰问抗日官兵。灵宝地委选派党员干部与地方文化部门和当地驻军合作,组建抗战文工团(亦称抗战话剧团)到城乡巡回演出,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讲演、歌咏、纪念大会等活动也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传播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有力提高了群众全民抗战的觉悟,极大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抗日救亡高潮迅速席卷三门峡城乡。

各县县委十分注重统一战线工作。灵宝县委利用各种关系深入灵宝的国民党上层人士中做统战工作。陕县县委书记蔡迈轮积极与驻扎在陕县大营村国民党第八师接触,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解放战争中八师在新疆起义,为新疆的和平解放立下了功劳。统战关系的广泛建立,使中共党组织和人民的革命力量得到了大发展,为建立抗日武装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初期中共三门峡地方组织领导的救亡运动,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而且为以后的抗日武装斗争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凝聚了强大力量。

(本文来源:三门峡日报)

Hash:c3ca994d6bb020b729ebc36f1ec33238b83b5ea9

声明:此文由 三门峡城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