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大亚湾将7栋望楼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点”加以保护

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见证着一个家族、一个村落乃至一个社会生态的发展变化。“望楼”也称“角楼”或“碉楼”,集居住与防御功能为一体。这种建筑形式,秦汉之前已有雏形。

大亚湾西区街道一些村庄,散落着一些望楼。这些望楼都是当年村中豪门望族所建。日前,记者走访了大亚湾区西区荷茶村桥背村民小组的一处望楼。望楼过去的光鲜虽已淡去,但建筑本身的一砖一瓦、门窗、雕花以及石柱、楼板,都在诉说着过往的峥嵘岁月,默默地凝视着村庄现代的发展,给远走的游子留下可见的乡愁

桥背望楼(后院未拆前)。 邹景峰提供

现状

有专人不定期巡查

如今的荷茶村正处于如火如荼的经济开发中,周边工厂林立,笔直的大道上车来车往,一派繁忙喧嚣。从荷茶村村委会走出,沿着一条小道往前走,两边都是杂草和龙眼树,不用走多久,路边有一个水塘,水塘边矗立一座高大的灰色建筑,那就是桥背望楼。

这栋望楼是一栋3层半高四四方方的楼房,在周边低矮的旧房乃至远处新建的楼房中,宛若一位固守执念的老人傲立于世。历经风雨洗刷,楼房的外墙已是斑驳的灰白色,但四方规整的楼面、高大厚实的墙体仍让人感受到它的牢固、坚硬。

2012年,大亚湾区将这栋望楼和区内其他几栋望楼一起,列入区内“不可移动文物点”加以保护。近年来,大亚湾区宣教局工作人员坚持定期与不定期巡查走访,确保这些望楼得到妥善保护。

从大亚湾区宣教局了解到,望楼建成时间大概在清末,楼体面阔7米,进深7米,高10米,占地面积70平方米。墙体四角用花岗岩石柱作支撑,三合土墙体,内部结构为3层木板楼面、木梯。楼顶天台四周建女儿墙,天台正中建一方形壁亭、四角攒尖顶,亭开一门,以通天台。四面墙体均有枪眼和透气孔,防御功能较强,为研究清末时期的望楼特点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桥背望楼每一层窗户的窗檐形状和图案都不同。

历史

先祖衣锦还乡建望楼

看望楼,说望楼,每次向大家讲述关于这栋望楼的点点滴滴,望楼后人邹旭东和邹景峰的心情都很激动。因为这栋望楼不仅是他童年和青年时的故居,曾留下他许多难忘的回忆,更是先祖们用辛勤和汗水打下的祖业,是家族世代勤劳奋进、艰苦创业的精神传承。

这栋望楼的具体建造时间,邹景峰乃至他70多岁的父亲邹仕钦也无法说得清楚。邹仕钦已年逾七旬,仍在香港工作。邹仕钦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了解到的是,这栋望楼是他的爷爷邹其财和爷爷的爷爷(即高祖父)一起建造的,但具体时间尚无法确定。因为家中没有家谱,先辈们的生卒年月和事迹并没有文字记载,关于先祖们的事迹都是口头相传下来的。

时间推算:如果以邹仕钦的高祖父为第一代,至邹景峰已是第六代。如此推算,该望楼建造历史应该已超过百年。

邹景峰说,曾祖父邹其财年轻时期在香港创业,开了个客家船厂,积累了很多财富。邹其财虽然富甲一方,却心怀仁慈,常常救济乡民尤其是从荷茶村去香港找工作的村民。以前常听村里老人说,只要有村里人去香港,邹其财都热情地招待村人在家里吃住,直到其找到工作。

后来,邹其财衣锦还乡回到村里,和其爷爷一起建造了这栋望楼。望楼是邹其财亲自设计的,建房时村中许多族人都一起帮忙。

战乱时期,望楼充分发挥了保家安宁的作用。据村中老人讲,日军侵华时期,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后,一路烧杀抢掠,百姓纷纷逃难,邹其财便把村中邹姓族人藏在望楼里,一直躲到日寇离开。

中国成立前,邹其财在香港沙头角病逝。于是,邹其财的爷爷带着老老小小一家子坚守望楼。邹景峰说,上世纪60年代,爷爷也去了香港。或许是为了子承父业,爷爷做了一名“走船”的人,经常开着轮船行走世界各地。

特色

建筑风格中西壁合

今年49岁的邹景峰是在望楼里出生并长大的,望楼里的一门一窗一雕花,他都记忆犹新。望楼原本除了现有的这一栋3层楼外,还包括后面类似四合院的院子,院子里有楼梯可上望楼。而今,望楼人去楼空,周围的低矮院落和房子也已拆除,杂草丛生,显得破败不堪。

细细品究望楼每一寸肌理,可以感受到其许多元素都体现了中西合璧,结合了建造者的经历和心愿。望楼一共3层楼,从外墙看,墙体厚实坚硬且分布有枪眼,足见其防御功能;3面墙上每一层窗户的窗檐形状和图案都不同:第一层是房檐形,第二层是云朵形,第三层则是圆拱形;第三层的窗檐上雕刻着船舵图案,邹景峰说,老人们曾讲,这是曾祖父特意为之,是为了告诉世人,他是靠自己开船厂挣的钱建的房子。

据悉,望楼顶层的天台正中原本还有一个方形壁亭,不过日前记者去看时已经没有了,只见天台四周的女儿墙。邹景峰说,他尤其记得女儿墙上雕刻有许多雕花。“除了花鸟鱼虫,还有白鹤和虾蟹,因为大亚湾靠海,白鹤翩翩起舞、海里虾蟹成群是本地特色,老人们说走到哪儿都不能忘了自己从哪儿来。”

邹景峰说,望楼的房间也有特色。他记得,楼板的地板是木地板,木地板上面又铺了一层石板,石板可划火柴。二楼的房间门是推拉式的木门,与中国民间传统的双开木门不同;三楼是一个大厅,厅里有四个粗大的石柱。

桥背望楼里房间的木制推拉门。 邹景峰提供

愿望

传承先祖创业精神

邹景峰和父亲都是在望楼里长大的,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们一家在惠阳淡水另外买地建了房子,随后便从望楼搬了出去。从此,望楼也渐渐被荒废了。

邹景峰说,他从望楼搬出去时已22岁,之后自己在外面做生意。虽然已不在望楼住,但他只要有空,他就会来到望楼走走看看,回想老人们的教导,尽自己心力守护望楼。“望楼如今是文物保护点,我们理应好好保护下去,给后代人留下点纪念,同时我们后代也要传承好先祖创业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心存良善之心善待他人。”邹景峰说,在曾祖父邹其财的影响下,邹家后人都秉承良善品德。他的爷爷常年在外“走船”,天性开朗,看到穷苦人就要帮助,每次回村,大家都喜欢找他聊天;父亲也是老实人,今年71岁仍在香港做工。而邹景峰做社工已有四五年,热心助老爱老事业。

虽然有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这道“护身符”,但邹景峰仍然很担心:在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文物经常显得力量薄弱,稍不留心就可能被人误伤。因此,他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多点关注这些古建筑,给予足够的保护措施。

你对大亚湾古建筑是否有了更深的了解呢,动动手指,告诉你的小伙伴吧!

来源:《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编辑:小超,采用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Hash:27322f019a9cceccbd28960241f54471c6f443d6

声明:此文由 大亚湾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