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天台┃《刘阮洞 二首》 北宋•王汉之

其一

二女春游阆苑花,醉邀刘阮饭胡麻。

仙衣忽逐笙箫去,空倚山头恨落霞。

其二

洞府门閒白日赊,碧潭清影照云霞

弄珠人捧江皋佩,刻玉岩开阆苑花。

风月有情回俗驾,尘埃无处问仙家。

归来怅望金桥处,露滴桃源一径斜。

释义:

刘阮洞:在天台山白鹤桃源春晓景区的仙人洞即是传说中的刘阮洞。刘阮即东汉刘晨和阮肇的并称。相传永平年间,刘阮至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归。时已入晋,子孙已过七代。后复入天台山寻访,旧踪渺然。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

阆苑:阆风之苑,传说中仙人的住处。

唐•王勃《梓州郪县灵瑞寺浮图碑》:“玉楼星峙,稽阆苑之全模;金阙霞飞,得瀛洲之故事。”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你看那缥渺间十洲三岛,微茫处阆苑、蓬莱。”

清•王韬《淞滨琐话•药娘》:“二女有时靓妆炫服,凭朱栏而延伫,见者疑为阆苑神仙,缥缈天外。”

饭胡麻:胡麻即芝麻,相传汉•张骞得其种于西域,故名。

饭胡麻则典出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糁……”

《神农本草经》:“胡麻,一名巨胜。”

晋•葛洪《抱朴子•仙药》:“巨胜一名胡麻,饵服之不老,耐风湿补衰老也。”

《晋书•殷仲堪传》:“城内大饥,以胡麻为廪。”

《南史•刘虬传》:“罢官归家静处,常服鹿皮袷,断谷,饵术及胡麻。”

唐•王维《送孙秀才》:“山中无鲁酒,松下饭胡麻。”

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唐•曹唐《小游仙诗》:“忽闻下界笙箫曲,斜倚红鸾笑不休。”

宋•张子野《清平乐》:“曲池斜度鸾桥,西园一片笙箫。”

落霞:晚霞。

南朝•梁•简文帝《登城》:“落霞乍续断,晚浪时回复。”

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明•文徵明《丁亥元日次才伯韵》:“即须作伴还乡去,沧海东头看落霞。”

清影:清朗的光影、月光。

三国•魏•曹植《公宴》:“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唐•羊滔《游烂柯山》:“亘壑蹑丹虹,排云弄清影。”

宋•张先《相思儿令》:“愿教清影长相见,更乞取长圆。”

弄珠人:称美女子,典出汉皋二女事。

东汉•张衡《南都赋〉》:“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

李善注引《韩诗外传》:“ 郑交甫将南适楚,遵彼汉皋台下,乃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

唐•李白岘山怀古》:“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

清•尤侗《赠木续仙姬十绝句》:“试取冰弦弹一曲,江头愁杀弄珠人。”

江皋佩:又指“汉皋佩”,即汉皋珠。

相传周郑交甫于汉皋台下遇二女,二女解珠佩相赠。后因以为男女爱慕赠答的典实。典出《列仙传•江妃二女》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心摇汉皋佩,泪堕岘亭碑。”

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上痛爱不已,拟 汉武 《李夫人赋》,其词曰:‘……徙倚云日,裴回风月。’”

唐•吕岩《酹江月》:“倚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

俗驾:世俗之人。驾,车驾,亦借指人。

金•房皞《送王升卿》:“我欲从君觅隐居,却恐山灵嫌俗驾。”

怅望:情绪落寞而有所想念、思念。

唐•杜甫《咏怀古迹》:“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唐•崔涂《鹦鹉洲即事》:“怅望春襟郁未开,重吟鹦鹉益堪哀。”

南朝•齐•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金桥:桃源春晓桃源坑是一处深峻的山谷,桃溪随山曲折,两岸峭壁参差,若陈列着一扇扇锦绣画屏,镜潭帘瀑映带其间,涉目成赏,有鸣玉涧、金桥潭、双女峰、朝阳峰、合翠峰、桃花坞、迷仙坞、会仙石、浮杯亭、惆怅溪等景点,无不充满诗情画意。

露滴:露水珠。

唐•赵彦昭《秋朝木芙蓉》:“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宋•卢氏《凤栖梧•题泥溪驿》词:“钿带双垂金缕细,玉佩玎珰,露滴寒如水。”

桃源: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13公里上宝相村西北的桃源坑中,即天台十景之一的“桃源春晓”。

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迷路,误入桃源洞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冥录》。

由之所延伸而成的“刘阮遇仙的故事”而自晋以来,历代文人多以此为题材写出大量传世名篇。

王汉之(1057年——1132年)

字彦昭,号朝宗,系王介第三子。

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登进士甲科,初任秀州司户参军,调汝州教授,迁和州防御推官。

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起知金华渑池二县,人称王渑池。

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为鸿胪丞,知颍州、真州。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提举河东路常平,升任开封府推官。继而历任工、吏、礼三部员外郎,太常少卿。

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被荐为参详官,擢礼部侍郎,转户部,以显谟阁待制知瀛州。言:“自何承矩规塘泺之地屯田,东达于海。其后又修保塞五州为堤道,备种所宜木至三百万本,此中国万世之利也。今浸失其道,愿讲行之。”雄州归信、容城灾,两输户请蠲税,吏不听。汉之言:“雄州规小利,失大体,万一契丹蠲之,为朝廷羞。”

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起义军攻入常山县境,一度占领章舍等地。

同年冬,汉之从汴京归理家事。因“录奏报御捕功”,加龙图阁直学士,又进延康殿学士。生平事迹见《北山小集·卷三四·王公行状》、《宋史·卷三四七》等有传。

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十一月病卒,终年七十五岁。

朝庭因其调张叔夜收降宋江有功,赠尚书,封信安侯。著有《文集》三十卷,今已散佚。

刘阮传说(民间文学

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刘阮传说,是流传于天台山一带关于刘晨、阮肇采药遇仙,与仙女结为姻缘的神话爱情故事。主要流传于浙江省天台县及嵊州新昌宁海等周边县市。东汉时起,“刘阮传说”就在天台民间口耳相传,后经文人的记叙而流传更广。除了民间口头相传,还衍生到民间戏剧、曲艺、工艺、美术等,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传,汉永平五年(公元62年),剡溪(今嵊州市)郎中刘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仙女搭救,并双双结为伉俪。仙女私自将天上仙药传于人间,而被镇为双女峰,刘阮二人修炼得道、悬壶济世,……。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东部历史上就是“佛道双栖”的圣地,有着“仙山佛国”之誉。东汉时起,“刘阮传说”就在天台民间口耳相传,后经文人的记叙而流传更广。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刘晨阮肇》)、宋代的《太平广记》(《天台二女》(东晋干宝))都有记录。唐代以后,出现了民间口耳相传与文人采写创作相互并存、相互推动的态势,“刘阮传说”成了被中国古代文学引用最多的经典传说之一。除了民间口头相传,还衍生到民间戏剧、曲艺、工艺、美术等,有着广泛的影响。元代杂剧中就有以“刘阮传说”为题材的《刘阮误入桃源洞》(马致远)、《刘晨阮肇误入天台》(王子一)。

桃源春晓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阮传说》的发生地,桃源景区位于县城西北13公里上宝相村西北的桃源坑中。桃源坑中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记载了汉朝剡县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的故事。“桃源春晓”因此得名。

桃源坑是一处深峻的山谷,桃溪随山曲折,两岸峭壁参差,若陈列着一扇扇锦绣画屏,镜潭帘瀑映带其间,涉目成赏,有鸣玉涧、金桥潭、双女峰、朝阳峰、合翠峰、桃花坞、迷仙坞、会仙石、浮杯亭、惆怅溪等景点,无不充满诗情画意。

桃源以双女峰最为著名,北宋郑至道在《刘阮洞记》中首次点出:“其东峰则危峭拔,仪状奇传,上有双石,如绾码发髻,遂名之曰:双女峰。”

诚如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五步一峰转,十步一峰变;重重天堑形,幅幅屏风面。神光果离合,青红遽隐现。”循溪而上,绿水如湖绉舒展,泉声如佩环相叩,余韵清远

北宋县令郑至道邀约同僚学士游憩时,给它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芳名,叫“鸣玉涧”,鸣玉涧之上的山坡隐有两个非常美丽的山洞,是刘阮遇仙故事的原型洞,名桃源洞。涧东平旷之处,桃花吐艳,落红飘拂,称“桃花坞”,相传是刘晨、阮肇成仙升天的地方。

摄影:文化超市摄影社 等

诗路天台┃《杜鹃花》 清 • 张联元

诗路天台┃《一行禅师塔》 清 • 袁枚

诗路天台┃《天台瀑布》 唐 • 曹松

诗路天台┃《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 宋 • 苏轼

诗路天台┃《寻天台山》 唐 • 孟浩然

诗路天台┃《秋晚历游台山》 清 • 释大经

诗路天台┃《寻张逸人山居》 唐•刘长卿

诗路天台┃《寒岩寺》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桐柏观》 北宋·夏竦

诗路天台┃《赤城》 北宋·夏竦

诗路天台┃《天台道中》 北宋·夏竦

诗路天台┃《送人》 北宋·夏竦

Hash:b9434417104e55d73d4d776c811a0eda3bcd1bda

声明:此文由 墨香茶谣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