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期造访文彦博墓/张海亮

作者简介:张海亮,男,河南伊川县酒后乡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自由职业者,曾任伊川百货大楼副经理、党支部书记;伊川县食品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伊丰肉联厂厂长。伊川县作协副主席,洛阳作协会员。爱好诗歌、散文。

造访文彦博墓

庚子年秋月二十四,周末,到邑涧河项目工地查看,闲暇之余,与挚友同仁在龙凤山生态园散步。途中闻知罗村西龙凤山下有“ 宋朝第一贤相”文彦博墓和不老泉古迹,昔时此地谓教忠乡积庆里,便欣然前往探访。

伊川地处古都洛阳伊阙之南,素有京畿之地称谓,人文荟萃,历史厚重。县城北龙凤山生态公园,建于本世纪初,历年来广植花草树木,今苍松翠柏亭亭玉立,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畅游于公园内,登高环顾,北望龙门,佛音似回;南瞰九皋,犹闻鹤鸣;东边伊河中流,滔滔亘长,两岸沃野川岭,更兼人杰物华。在东北部万安山下有北宋贤臣范仲淹的灵寝,周边还有唐朝名相姚崇、张说之墓地南部鸣皋镇有2017年国内考古重大发现之春秋东周陆浑戎族大墓;平等乡大莘伊尹祠、邵雍安乐佳城之地。县城西有程朱理学鼻祖二程墓地,现为国家3A旅游景区二程文化园。历史上诸多圣贤将相或在伊川指点江山,或在伊川著书立说,更有将伊川作为身后魂归长眠安息之地。伊川县是圣贤之乡、理学名区,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自己却不知城北罗村龙凤山下葬有宋朝第一贤相文彦博和名闻遐迩的不老泉,不禁感叹自己的孤陋寡闻。之前虽略知文彦博幼时“灌水取球” 与司马光“ 砸缸救友” 的故事,二者颇具异曲同工之妙。而对于文彦博其人其事,还真是知之甚少,自己徒有伊川政协授予文史资料“ 优秀撰稿员” 的虚名。

这日天蓝秋浓,暖阳高照,虽值暮秋,却无丝毫萧杀凋零之意。园内五角枫叶暗红,路边沙拉杨叶金黄。俊男少女络绎不绝,或漫步徜徉欢笑,或自拍抖音歌舞。一派升平盛世景色。既知文彦博墓地近在咫尺,便与同仁二人款款而行。同仁随将其所知文彦博历北宋仁、英、神、哲四朝,文武兼备,出将入相50 年,事君以忠,养民以仁,辅助朝政,平雪冤狱,荐贤助学,积德行善,处处为百姓着想,“西都旧士女,白首伫瞻公”, “洗净尘襟漱玉泉( 不老泉)”,他不但是北宋著名的重臣,而且是享年九十二岁的超级寿星,宋史说他“立朝端庄,顾盼有威,远人来朝,仰望风采。”苏轼评价他“其综理庶务,虽精炼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远。”司马光赞他“沉敏有谋略,知国家治体,能断大事。” 之生平轶事娓娓道来。“ 文彦博字宽夫,号伊叟。山西介休人。曾与范仲淹共守边关,抵御西夏。也曾举荐王安石、韩维、范仲淹之子范纯仁、包拯之子包绶等人。后因与王安石变法派政见相左而 被罢免京官。新法废除后,重新起用,直到哲宗元佑五年(1090 年)才告老还乡。生前曾4 次主政河南府洛阳,并将父母迁葬伊川,取仁宗皇帝亲笔“教忠积庆”在今日罗村建“积庆里”。78岁时收到 程颐 信函,意欲在龙门圣善寺旧址建著述讲学之所时,文彦博将其在伊川鸣皋镇的庄园及10 顷良田慷慨相赠,资助程颐创办伊皋书院亦即后来闻名遐迩的伊川书院,更演绎出程门立雪的成语典故。伊川书院旧址,在上世纪中后期曾做为伊川县第四高级中学,我与同仁 再熟悉不过,81 至82年,我二人在此同窗苦读一年。只知道程伊川北宋年间创建伊川书院,今日方知原伊川鸣皋高中旧址,乃文彦博捐赠私家庄园故地。

我与同仁自西风山顶继续往罗村方向前行,见一山凹呈环抱状,林密沟深,郁郁苍苍。同仁手指凹底,解释道:“ 此沟底有一清泉,泉水清冽甘滑,至今千年不凅,即为传说的不老泉”。文彦博晚年仿唐朝大诗人白居易 “九老会”,成立洛阳耆英会,有朝廷前高官富弼、席汝言、王尚恭等十余人组成 ,聚会闲谈的煮茶用水,相传即为文彦博令家人专门从伊川积庆里庄园取来的此处清泉水。直到现在,村民仍称此泉为“ 不老泉。”文彦博能活到 92 岁高龄,与他常饮此泉水 和晚年坚持修行,“愿我常精进,勤修一切善;愿我了心宗,广度诸念识。”“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酌中恰好即止。”不无关系。

及近文彦博墓,同仁继续讲解道:“ 文彦博与监察御史包拯同榜高中,一同进士及第。更与包拯同僚,友谊深厚。原是儿女亲家,文彦博八子一女,包拯女乃文彦博六子儿媳。元祐七年,包拯因病去世,临终将五岁幼子包绶托付文彦博。文彦博视包绶如己出,悉心照料教导,终将唯一爱女嫁与包绶为妻,举荐包绶入朝为官。文彦博对包绶的关心,正是对故交的缅怀与尽责。” 相比城西荆山程夫子坟,临近罗村边上的文彦博墓要小得多,也寒酸得多,唯一土丘,围以青砖水泥,面积不超十平方,更无古柏石兽。两通石碑矗立墓前,一通字迹斑驳难辨,上书:源远流长,在朝历相仁神哲,居洛曾与程邵友。中间:宋太师文潞国公彦博。一通2015年新立,乃重修送太师文潞公墓碑记。距文彦博墓二百余米,矗立一赤色恢弘学堂,知是伊川县思源学校,今春因故曾造访两次,设计颇为新颖时尚,同仁说是歌星刘德华出资捐建,甚是惊异!我二人不禁感叹文彦博与刘德华同为华夏名人,时代典范,一眼便千年;同是乐善好施,捐建学堂,惠泽千秋。我二人不禁联想当下社会许多新贵,嘴尖皮厚,毫无底线,见利忘义,趋之若鹜,却又沐猴而冠,盗世欺名,巧取豪夺,虽然一时暴富,终是昙花一现,甚至锒铛入狱,实为自取其祸。感念当今新时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需传承国学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尤其是在城市建设扩张中,特别要保护好历史名人古迹,因为只有留住历史,才能使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更加神圣伟大,才有未来的诗与远方--- 。

该文校对:张锁君

请作协会员和广大文学爱好者积极关注协会微信平台,如有好的作品积极联系投稿。并附作者近期生活照和精短个人简历。谢谢!

开辟栏目

小说园地 散文撷英

新诗品读 古韵新芳

文讯动态 通知公告

文艺理论 河洛人文

主 编: 岳令团

副主编:张武昌 郭国通 武巧霞

李向前 赵树辉

编 审:李德伟 张 报 柴巧燕

董素玲 张洪涛

本期编辑:董素玲

发现 “分享”和 “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Hash:3e0a7bbeb3229059683eb06865fd168534a59704

声明:此文由 伊川作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