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给你一个独特的西冶祈雨文化!
祈雨在阳城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这不仅说明人们有乞求神灵保佑的心理,也反映了人们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过上安定日子的强烈愿望。祈雨作为传统文化,由于受当地文化的影响,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就我县而言,祈雨活动也是多姿多彩,五花八门的,象次营祈雨、西冶祈雨等都各有其独特的一面,今天我们就说说西冶祈雨。
作为一个人口大村的西冶,何时有人居住于此已无从考证,有记载的可溯到唐宋之前,村里有汤帝庙,有古佛庙,有白龙庙,黄龙庙,还有黑虎庙,村前涧河水流清澈。据说汤帝祈雨由南而来经过西冶村,后到桑林,再到析城山,自焚其身最终感天动地,阳城大地普降大雨,至此折雨求神在获泽大地驻足生根,西冶这个有山有水,土地肥沃的地方更把祈雨求神的方式演绎得出神入化。
西冶村村前有阔河沿村而过,古来就有汤帝森林祈雨经过西冶的说法,西冶人在崇拜汤帝的同时,也容入了对龙的敬畏。龙司风雨,村里建有汤帝庙、白龙庙、董龙庙、黑虎、古佛庙等,祈雨行为多是百姓自发自愿的每到春天,就由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出面组织,择吉日祈雨,所需开资因人而异,有钱出钱,无钱出粮全凭自愿,祈雨之前要为管雨的天神,司雨的龙王,举行摆神送神仪式,呈上贡品,渐渐发展到鼓乐礼仪,为感动神灵,或举行祭神,或打铁花,或背铁棍(扛妆)渐渐的规模越来越大,就形成了庙会既现在的三月十五庙会,将祈雨与折福融合在一起,说来也巧,西冶三月十五庙会前后,天总要下一场雨,不下雨的时候少之又少。
单纯的祈雨人员以女性为主,多数年龄在五十以上,每当天旱之年,庄稼干旱,河水断流,土地干裂,她们就会自发的行动起来,一股岁数大的,经历过艰辛的,得到师傅口传的那个人就是她们的头人,一切行动都由头人决定,开资以募捐为主,有时遇到条件好人家的就会承担她们所有开资。
祈雨的地点有村龙王寨的龙王庙,村北卢沟的白龙庙,村西南水磨沟的汤帝庙,最远的要到涧河上游出水村的汤帝庙,折雨的地方,都有清清流动的出水点,在附近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潭,每次折雨的人员有十二个或二十三个不等,沿途村庄的人家会为她们无偿提供饮食,到了折雨的地点,先把贡品承上,然后上香,烧黄表,上香烧黄表由头人亲自动手,心要诚,其它人在—旁或诵经或念佛,或进行简单的锣鼓表演,然后是打汶,就是对折雨附近的水潭进行扰动,俗称打汶,意在告诉神,敢快下雨吧,我们没办法来打扰你了!大约三十分钟,祈雨结束。此后三天内天下了雨,就要进行还愿,还愿带的物品要比祈雨时的多,通常是以馒头,馓居多,水果自然是少不了的,对神说的多是感恩的话,祈求神多体会百姓,保佑百姓,恩泽百姓!返回的路必须是去时走过的路,沿途把带去的馒头,馓分发给沿途村庄的人家,以表达对人家情意,若有遇大旱祈雨如愿,沿途的村庄还会设案焚香鼓乐向相迎,表达对她们祈雨成功的祝贺,分享祈雨带来的喜乐。
最具传承性的是与西冶相邻的柳泉村与西冶村联手祈雨的情节:相传西冶村北卢沟白龙庙修好之后,有民间塑像艺人在白龙庙塑龙王像,可怎么也塑不好,论经验这位艺人塑像也不是三年两载了,菩萨、观音、龙王像塑的也不是三五尊了,正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一个放牛的小孩进来了,一言不发,看着未塑好的龙王像发呆,塑像艺人回头一看,大吃一惊,他身边站着一个金身人,与他以往塑的龙王—模一样,一闪金光,他不敢多说,面对泥身三拜,灵感大发,不一会龙王像魏然而成,最为惊奇的是这个放牛小孩在龙王像渡完金身之后,没有一点先兆,倒在龙王庙外的水池边再没起来,在小孩倒下的同时天下起了雨,而且下雨时间很长,塑像艺人见证了这一情景,这件事越传范围越大,因为小孩是柳泉村人,从此就有西冶白龙庙龙王的娘家在柳泉,或小孩是龙王的替身—说,柳泉人也很在乎这会事,说也蹊跷:每逢大旱之时,柳泉人就会把龙王请回柳泉村,放在一块宽阔的地方,每天用水浇一次,不出几天,天肯定会下一场大雨,天下雨之后,柳泉村人就要龙王送回白龙庙,送请龙王的时候,有鼓乐,仪帆,送龙王的时候要经过返底、小王庄,西冶三个村,每个村,家家户户,都会主动在各村的送龙王经过的主要路口,要道,设案焚香,迎接龙王,同时也以鼓乐相迎,表示敬重。随着人们对祈雨的认可,请送龙王的仪式渐渐隆重起了,西冶是这三个村中的大村,龙王庙又在本村,对迎送龙王的事显得非常郑重,柳泉迎送龙王的人到西冶会受到非常热情的欢迎,柳泉村的乐队要进行长时间的演奏,西冶的乐队也要相随合演,表示友好虔诚,西冶村设案接龙王的地方有三处,分别在西佛堂门口、桥上、石桌底(油坊疙洞口)因此柳泉的乐队相当用心准备,准备更精彩的演奏。这—仪式渐渐成为三村展示文化实力的载体,这—仪式几经风雨,得已传承,形式更加丰富,记忆中最后一次迎龙王是1995年的春天,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的变化,西冶祈雨民俗渐渐消失。
祈雨是—种民俗,信仰的多元化,是西冶村人文变化的缩影,祈雨意识中商汤文化与龙文化的兼容,更能反映出西冶人包容,向善的纯朴民风,也是西冶村悠久历史沉积的体现,祈雨表达了西冶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载体,由此演化出的塑像、建筑、鼓乐、礼仪、表演、挎妆、抬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是民俗文化发展的源缘!
(在此感谢吉老师对挖掘西冶村民俗历史的不懈努力)
▍口述:仁月华
▍文字整理:吉永胜
▍爆料合作微信:wf3077272008
如果这篇文章打动了你,可以帮我们,同一个广告点击一次就够了,无需关注或下载。点击一次底部广告相当于赞赏1毛钱,这是对我们的肯定和鼓励,我们会更用心地推送好内容!
Hash:1bd167fad7247af1c38e76cecff211d56eafd77d
声明:此文由 今日阳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