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老城系列之三十五财神庙

财神庙,位于忻府区财神庙巷,与泰山庙呈丁字相交处,坐西向东。东西长55.6米,南北宽25米。现存为清代遗构。中轴线上现存过殿、大殿、两侧存有鼓楼、偏殿。

当年的山门,在庙院的最东靠北。先登八级石阶才能进入门洞。门洞前两侧是水磨砖砌、雕花按顶的八字屏墙,内侧明柱支撑前檐,门前蹲放一对石狮扭头相向。过门洞踏阶而下方能到达院内。南侧曾有坐东朝西的戏台一座,与过殿相对。院中央有一幢石雕望海楼”,高约六尺,底座上四围有栏无窗可任凭眺,州人俗称“聚宝盆”。因财神庙讲究雨水不能外流,所以在底座下正中有孔,雨后全院的积水通过底座四处的水道流入其内的古井。人们称其为“海眼”或“泉眼”,在古代“泉”即为“钱。”望海楼用青麻石凿雕而成,螭吻傲居、四檐飞伸,上有小石狮和风铃,玲珑别致。原望海楼现已不存,以现代仿品替代,古井还在。

过殿前曾有石牌楼一座,牌楼用原石雕琢,通身洁白晶莹细腻光滑。南北跨度大,中门开阔,两边旁门略窄,高约四尺有余。四根石柱擎起,柱下石猿护持,形态各异。坊顶蛟龙盘绕,草木花卉、飞禽走兽雕刻精致,形神兼备。石牌门匾“财源司命”,门顶左右雀替位置云纹舒卷,间或蟠桃枝叶缠绕,柱角双侧内外抱鼓石相依。旗杆、石狮左右分列,石牌楼在视觉上把院落分隔为前后,现已不存。

过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卷棚顶悬山式。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三踩单昂。上部绿色琉璃瓦脊筒,瓦坡间或有绿色琉璃瓦镶嵌组成菱形图案。过殿和大殿原建年代不详,均为大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改建)。南侧鼓楼一座,是十字歇山顶建筑,大清道光二十五年新建。财神庙供奉的是赵公明元帅等文、武、义、富、偏五路财神。

院内南侧有一处厢房小院,院子北侧是一排厢房,南面为砖壁,中部开一小门通向偏院,最初为僧道庙祝杂役所居。民国八年(1919年)忻州商会在此设立,执事所、城工总局均在此办公。财神庙院内七十年代为城镇电影队,后为氟骨病医院所占。

2006年李晋民对过殿、鼓楼、大殿进行过维修。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忻州文史资料整理)

感谢守护人李晋民、李成的大力支持!

钟楼老照片

钟楼老照片

鸱吻

秀容在线投稿邮箱:xrzx0350@163.com

欢迎关注秀容在线

Hash:45280e29175d1133a81420175cec789e048368e5

声明:此文由 秀容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