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 走进远古记忆中的石门村

石门

石门村,地处通、咸、崇三县交界之处,位于通山县西北边陲,东与大路乡东坑村相邻,南与青垱村接壤,西与团墩村比接,北与咸安区刘家桥分界。全村837户3775人,14个村民小组,29个自然塆。因境内峡谷关口巨石自然矗立,故名石门关。后建制村定名石门村。

早在明清时期,这里是湘、鄂、赣必经之道,至今仍有完好的长夏畈古民居。石板街、栓马桩留下茶马古道的痕迹;当铺、烟馆、驿站、商铺、药铺、学堂见证了当时的繁华。兵部差务府、天朝诰命、恩德式铎官人、王明璠试卷、贞节牌坊记载了无数人文故典;三圣寺、仙人洞、石门水库、温泉溶洞增添了石门的灵秀。

这个美丽的村落存在于一个远古记忆里,它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它似溪边归来的浣衣女,淳朴而秀丽;又似战场上冲锋的壮士,勇猛而悲壮;它始建于1420年,至清道光年间为鼎盛时期,晚清时期走向衰败。它曾经是商业要道和茶马古道,各地商人的南下北上,带动了长夏畈商业的繁荣发展。

如今我们沿着咸通公路驶入石门村,沿路就看见数个村落的人文景点,稀稀落落的古式建筑坐落在彩稻中间;房屋的白墙上刷满了“小桥流水”等充满意境的彩绘,据介绍,这是专门请湖北美术学院的学生来绘画的;进入村子能看见一个醒目的地标,很神奇的从四个角度看,都是“门”的大字。

沿路村屋

白墙彩绘

王山革命烈士纪念园

农家乐

乡村小学

古民居

祠堂

夏日荷塘

再往村庄深处走,能看见一大片荷塘,虽然初秋已经凋谢,但能想象出这里在两个月前是多么美丽,据介绍目前还会开拓荷塘,在明年还会举办“荷花节”,真期待明年夏天的到来!这些香莲,除了观赏功能,当然少不了经济效益。

除了香莲产业,该村还发展了四季观光采摘园、孔雀养殖基地、香菇基地、光伏发电基地等产业,可带动198名贫困户增收。该村还将依托石门村特有的山水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观光休闲游、度假体验游项目。着力打造的“楚王山红色教育基地”、“楚王游猎”、“贞节牌坊”等“石门十景”。

可这里几年前并不是这样子的,这里风景秀丽,山水奇特,资源丰富,有远近闻名的长夏畈古民居群,有楚王红色根据地。全村14个村民小组,3775人,一直以来,先天条件制约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如今,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石门村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郎口片田地(旧貌)

原村湾立面地面(旧貌)

2017年3月,市委驻村工作队正式进驻石门村后,以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为目标,以改善村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战,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以前,石门村是垃圾成堆、河道淤泥堆积,无人管理。市委驻村工作队进驻以后,对整村进行美化、彩化、绿化,对垃圾进行集中收治处理,由县环保局落实50个垃圾收集桶,市环保局落实1辆垃圾清运车。县人社局按照一个自然湾落实一名保洁员的标准,解决了全村29个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

为了深入推进美丽石门、文明石门建设,强化脱贫攻坚的质效,工作队和村“两委”筹办运营“石门村爱心超市”。超市的运营依托爱心积分,对全村村民考核评分,主要围绕团结和睦、环境卫生、生活习惯、自主发展、遵纪守法等五大方面。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石门村有了很大的改变,并打造了“石门十景”、长夏畈古居等特色景点。

石门古驿

石门古驿位于南林桥镇石门村长夏畈。初名石门街,始建于明仁宗年间,是古代湘鄂赣边贸中心集市。明崇祯年间,为夏氏家族集居地,始更名为长夏畈。石门古驿兴盛于清代 ,是往来于湘鄂赣的茶马客商驿站,英、俄茶商曾建茶庄于此。

盛时日客商达3000余人,人称“深山小汉口”。石门古驿目前保存大量历史文物。建筑物有永和园、长春堂、祖祠、铺面和石雕柜台等;字画文物有木刻对联、古商铺招牌、画轴、砖茶和木刻家训等。

楚王游猎

楚王游猎遗址位于南林桥镇石门村楚王山上。公元前597年,楚庄王成为中原霸主,此地被辟为楚庄王南营猎场。清同治《通山县志》载:“相传楚王曾猎于此。”于是得名楚王山。大革命时期,这里隶属湘鄂赣苏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大批共产党人和红军指挥战员曾在这里留下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1925年至1935年,咸通崇蒲中心县委和苏维埃政府驻楚王山,留下红军医院、红军营房、牛崖战场、烈士陵园、红军洞、挂马山和黑窝碉堡等多处红色遗址。

石门天湖

石门天湖又称石门水库,位于南林桥镇石门村。1959年11月动工兴建,1962年投入运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具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效益的中型水库。承雨面积15平方公里,总库容2250万立方米。

电站装机容量为560千瓦,灌溉面积2万亩,惠及18.5万人。历经50余载,石门天湖在承载其历史使命之时,犹如一块无暇碧玉,镶嵌于群峰之间,形成山水相依、山环水绕的天湖美景

百鸟朝凤

鸟朝凤是一个以孔雀养殖为主的百鸟园。园区位于南林桥镇石门村火山垅。现有蓝孔雀、白鹇、锦鸡、鸸鹋等珍稀鸟类10多个品种。园区内风光旖旎,景色秀丽,茂林修竹,小桥流水,玲珑精致。

游客既可以给鸟类喂食互动,可以观赏美景,也可以户外露营,在游览休闲中增加知识,陶冶性情,体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香荷映月•蓑翁钓韵

观光垂钓园位于南林桥镇石门河上游,荷花基地和垂钓中心隔河相望,互为毗邻,互相映衬,连为一体,形成一个集山水观光、赏花、采摘、垂钓为一体的特色农旅基地。基地于2017年10月建成,荷花种植规模现已达300多亩,品种以太空莲为主,花期5至10月。

垂钓园面积近20亩,有鲤鱼、草鱼、雄鱼、武昌鱼等多个品种。景区内观赏线路纵横交错,建有赏花栈道、休憩凉亭、游客长廊、钓鱼台、农家乐等基础设施,是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神堂古寺

神堂古寺又名相公殿、三圣寺,相传唐永徽六年(公元665年),熊氏兄弟三人从江西武宁迁至此地,以伐檀烧炭为生。不料檀气冲天,惊动天廷。玉帝问他们所为何事,兄弟三人同声答道:“我们兄弟三人烧炭为生,一不求高官,二不求厚禄,只求一双仙眼,能看透未来,为世人指点迷津,祛病消灾。”玉帝感其诚,遂了三人所愿。

兄弟三人得仙眼后,在神堂山上始建相公殿,医男救女,大显神通。唐皇得知此事后,诰封大相公为智德天真、二相公为神德天真、三相公为纯德天真。并御赐相公殿为三圣寺,从此三圣寺声名远播,香火经久不息。

贞节牌坊

贞节牌坊又名贞女坊,位于楚王山下,是清道光帝为表彰蔡姑的贞节孝义事迹而敕建。原坊共三层,有石狮两只、石象两只,分两边相向而立,甚为雄杰壮丽。相传蔡姑自幼许配给楚王山人夏蟠灼为妻,不料,蔡姑尚未过门,夏蟠灼就英年病逝。蔡姑父母欲将其改聘,蔡姑闻讯后痛不欲生,当晚冒着大雪私逃出阁。

为防父母追踪,她倒穿鞋子,翻山越岭赶到亡夫灵前,以妻礼治丧,并自嫁于亡夫家,敬奉公婆,和睦邻里,至死不渝。蔡姑贞节孝义的事迹流传至今,为营造和谐社会不断提供正能量

七里果香

七里果香四季采摘园是一个以生产南方热带果品、时令蔬菜为主,兼具休闲娱乐、观光体验、果蔬采摘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千亩果蔬产业园。园区东临百鸟朝凤园区,南绕石门河,西接长夏畈古民居,一年四季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犹如世外桃源

目前园区可采摘的果蔬有:布福娜、血桃、血橙八月瓜、大红樱桃、火参果、葡萄猕猴桃、马家柚、掌叶覆盆子、红香蜜甜瓜、浦江桃形李桑葚、香宇冬瓜茭白等。

十龙府第

十龙府第又称十龙第。位于南林桥镇石门村鼓楼下黄崇宝湾。古时,有村民黄三谷,生有九子一女,由于发奋读书,九子都在朝廷为官。当时由于女性不能上学,黄三谷就为小女招进一婿,女婿不负众望,首考及第,后为兵部尚书。皇上知道此事后,特赐“十龙第”匾额以悬挂门楣。从此凡官员路过,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敬仰。

彩稻空间

七彩稻田是以彩色水稻种植为主,以体现传统农耕文化为辅的观光农业园区。园区位于南林桥镇石门村楚王山至新村委会旅游公路沿线,面积200亩,现种植红米、黑米、紫米和常规稻等品种,园区把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种植技术融合起来,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彩色稻不仅具有观光价值,而且生态环保,高产质优,营养成分高,经济效益好。

长寿冷泉

长寿冷泉又名禹王泉、长寿泉、石门泉,位于南林桥镇石门村长夏畈民宅内。相传这里原来是一片河滩,村民在放鸭时发现这眼泉水。泉水常年云雾缭绕,不论寒暑旱涝,水温不升不降,水量不增不减,且有治疗皮肤病的功效,十分神奇。据勘测,泉水口温度在28℃左右,日出水量620吨。富含具有理疗价值的矿质元素。

村民用冷泉水洗漱,寿命均在85岁以上,百岁老人亦不鲜见,且精神矍铄,无疾而终。方圆百里,慕名求水者络绎不绝。人因泉而寿,泉因寿而名。鉴于此泉的却病延年健体益寿之功效,故将其命名为长寿泉。

信手拈鱼

信手拈鱼景点为游客徒手摸鱼、戏水玩乐的休闲体验区,位于蓑翁钓韵景点旁边。面积1亩,平均水深60厘米,养殖草鱼、鲤鱼、雄鱼、武昌鱼等品种,供游客徒手捕捉。盛夏旅游旺季,组织形式多样的徒手摸鱼比赛,让游客在消夏的同时重温儿时温馨回忆。

tip

图文来自咸宁闲游

设计 = 小 i

审稿 = 曹 巍

© 本文版权归湖北画报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Hash:0f8f973a75e14de161732f85ba3f2dae0cbbfbaf

声明:此文由 湖北画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