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 瓷都汝州或再次惊艳世界

汝州城最早为周代城,建于公元前770年,是周平王儿子姬烈的封地,周国国都建于此,汝州是周姓的发祥地。战国时这儿是榆关,成为诸侯争夺的要地。北魏这里为南汝原县,孝文帝在城内设有行宫。北魏分列为西魏和东魏后,东魏政权改南汝原县为汝原县,这里是汝原县城。隋初改南汝原县为承休县,归襄城郡管辖,因襄城郡驻承休县,因此这里又叫襄城郡郡城。唐朝将梁县移治承休县,这里成为梁县城,归汝州管辖,因汝州治驻梁县,这里又叫汝州州城。唐之后至宋、元的八百年间,这里一直是汝州城和梁县城,元末汝州城和梁县城被战火毁坏。明初进行机构改革,将府州所驻地的县取消,辖地归府州直管,存在1500多年的梁县消失。明洪武年间恢复汝州时,按明代的规制重新规划,城周长九里十三步,核心区中大街南移至今地。现就是说明清中大街比唐宋金元中大街南移800米左右。成化年间,汝州升格为直隶州,州城地位给予提升,增加了省驻汝州的官方机构。清朝民国初,这里一直是州府所在地,基本上保持着明代的风貌。民国元年取消了州的建制,改汝州为临汝县,州衙变为县衙。一直到1988年撤县建汝州市

汝州城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在这片区域内,城叠城、城连城。然而这一切只留存于历史的文献与资料中,让人看到和引起回忆的除了法行寺塔学宫外,最重要的也只有中大街和汝官窑遗址张公巷了。中大街虽然损毁比较严重,经过政府的抢救性修复目前街道依然繁华,店铺林立。依西往东古建筑主要有忠孝祠、关帝庙、二苏祠、汝阳书院、城隍庙、文庙、二程祠、州治、钟楼、张公巷等建筑

老汝州城楼

城门外东南角

中大街牌坊

钟楼位于钟楼市场入口处,长25米,宽18米,面积450平方米。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汝州知州章世麟改建于州署前,系六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尖上置宝葫芦状饰物,造型古朴,线条流畅。钟楼内悬大铁钟一口,重9999斤,铸于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钟楼内铁钟于解放初期损毁。楼门开于背面,可做戏楼或群众集会时官员讲话之用,两侧明柱上装饰木雕飞龙,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是老汝州城内一座标志性建筑。1981年,原临汝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1983年5月25日被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汝州市人民政府再次拨款对钟楼进行全面修缮。

宋廷御瓷张公巷遗址

张公巷窑址位于汝州市区中大街与张公巷街交汇处,遗址面积共计120000平方米,特别重点保护区面积20000平方米。该遗址是一处烧制精良的北宋时期专门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官窑遗址。烧制时间大约为北宋神宗元年(公元1079年)至北宋灭亡(公元1125年)共计46年。2000年至2004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曾先后四次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作坊、灰坑、釉料及大量的北宋官窑瓷片和窑具。2003年11月被汝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国发〔2006〕19号文件正式公布张公巷窑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前三次考古发掘面积很小,出土以瓷片居多,极少整器,但胎之薄、釉之美已经震惊学界,业内人士对2017年的重新发掘充满期待。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围绕张公巷瓷窑的性质、年代、瓷种等也存在不少争论,诸多谜团有待此次发掘揭开。在2004年5月召开的汝州张公巷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上,与会的中国陶瓷学会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张公巷瓷窑的发现意义重大,很可能是沉睡千年的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中的官窑遗址,即宋徽宗皇帝“京师自置窑烧造”的北宋官窑。

Hash:e70ed79f2a56982567126415eb1f173771573133

声明:此文由 豫闻天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