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福严寺

福严寺,位于河南洛阳洛宁县城郊乡坞西村北,始建于唐朝贞观元年(620年)又名般若寺,是以弘扬般若和法华思想为中心的道场。唐开元元年(713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重修。宋朝时,福严法师曾增修寺院,并栽竹千株,因此改名为福严寺。明景泰(1450年)由福严寺住持正隆又进行了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进行了再重修。清同治九年(1870)又重修,寺内有历代碑十二通记述福严寺创建重修及功德历史,现在碑毁,只有几个碑座残存。如今的福严寺保持了明代的建筑风格规模。2017年,该寺被定为洛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严寺背依凤翼山,面对洛河水;立于茂林修竹掩映之中,古藤老树纵横其间,参天翠黛的树林和肃穆端庄的寺宇相映成趣,使庙宇显得分外古雅,寺外100米是牌坊式的山门,山门上有元朝吏部尚书程钜夫题写的“福严寺”三个楷书大字。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还题了《洛西书院》院名,这年还撰写了洛西书院碑。《江西婺源程氏谱程钜夫、初名文海事迹载》。元延祐三年农历四月程钜夫为好友薛友谅撰写神道碑铭,见《洛宁民国六年县志》。从以上可知薛友谅同程钜夫不但是好友,同朝为臣,而且同岁,因此程钜夫对永宁情有独钟,写下了不杇碑文及题词、匾额。福严寺内有岳神殿、方丈室、祖堂、莲池堂、右禅堂、左斋堂、云水堂、藏经阁法堂等古香古色的殿堂,结成一个寺宇整体。

福严寺座北面南五间硬山式正殿,上履小板瓦,小板瓦上履铜绿色筒瓦,显得十分庄重伟严。殿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祖和中国道教中的老子、张仲景和关公以及菩萨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记载;福严寺;在东仇里不知何时建,明正统年修,康熙二十一年,乾隆六年重修。

福严寺环境幽雅,寺前甬道,松柏成荫,寺后小山,修篁滴翠。松涛阵阵,竹韵悠悠。净无纤尘,景色奇秀,令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纵观全寺,前有朱垣围饶,后有绿水护寺,静穆庄严,佛氛纯正,步入寺院,顿感远离尘俗,心神飘逸,所以历来是人们游览寻访的胜迹。福严寺历经数个朝代,留下了不少文物古玩,罕见的巨型铜钟,重八千斤,该钟为名僧费隐禅师所建,距今有五百多年历史。阴阳镜是福严寺镇寺之宝,直径1.73米,重达560公斤,清朝康熙年间铸造,制作精巧,传说能照见阴司地府,所以叫做阴阳镜。除此之外,寺中还有不少碑碣以及名人书画等。但都在清末、民国时期中被毁,十分可惜。

福严寺历经数个朝代,寺在山坡下,寺前有一股清澈的泉水,从方形石井中涌出,井壁上有“翠竹泉”石刻,泉旁有书法凝重端庄的镌刻石碑两通。

现在的福严寺,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基本上保持了明代的规模和样式。寺院周围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南面有菩萨庙一座、广生圣母庙一座、再向南有梁氏祖祠三间、再东有关帝庙三间都掩映在百亩竹林之中。

当今福严寺只保留大雄宝殿五间,其它建筑都在1958年被拆毁。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Hash:7b82ea5c962ce797adeb5708967a297b845afc85

声明:此文由 大美洛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