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洛宁:兵部右侍郎张鼎延妻廉夫人的传说

兵部右侍郎张鼎延妻廉夫人的传说

张金生 张结实 张守林 张满周 张文林讲述

德里张氏四门二十一世孙张泽武 整理

洛宁县金门德里张氏是豫西地区的名门望族,德里张氏家族十世祖张鼎延,是明朝万历年间举人,天启壬戌科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世称张兵部。张兵部娶妻廉氏,是永宁县底张里奎阳川上高村(今洛宁县底张乡上高村)人,后世称为廉夫人,是上高村廉氏始祖廉养心的女儿。廉养心是明朝万历年间岁贡生,历官河南陈州太康县儒学训导。廉夫人生于万历己未(1595年)六月十五日子时,殁于顺治丁酉(1657年)七月二十九日午时,享年六十有三。关于廉夫人,在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

话说明朝万历年间,德里村四门九世祖张论,也就是张兵部的父亲。张论中了秀才后,屡次参加乡试,皆落榜而归。张论因家境贫寒,为谋生计,到裤子峪(今底张峪)奎阳川上高村廉氏家塾当教书先生。有一年夏天,他经常到河滩洗澡。一天午后,当他上岸后,经过村庄附近,在路旁一块庄稼地里见到一个大脚姑娘,脸又黑又丑,这姑娘无论走到哪里,天空中总有一块云彩能遮住太阳光,使太阳照不到她身上。一连数天,张论多次观察,都是如此。

有一天,张论准备回老家德里,出了上高村,当他走到离村不远的地方,发现天空中有一朵云彩,又望望远处的庄稼地,那一朵云彩下,正好有一姑娘在锄谷子,那朵云彩正好为她遮阳。当张论走进一看,还是上次见到的那位廉家女,张论心中暗暗拿定了主意。

后来张论到上高村打听这位姑娘的家世,人们都说:这是廉家女,是本村廉养心老先生幺女,家教极严,十分贤惠,知书达理,不过相貌很丑。

张论回学校后,一日张论设宴邀请当地乡绅和村中德高望重者,在宴席上张论说:“愚弟有一事相求,还需在座的各位,玉成其事。”众人皆应诺。张论说:“鄙人不才,家有犬子,名叫鼎延,正在进学,虽天资平庸,却也勤奋好学,希望在座各位为我儿说门亲事。”老乡绅问:“张先生,你可有中意人家?”张论回答说“久闻上高村廉养心老先生有一幺女,聪慧异常,知书达理。我有意订下这门亲事,想让诸位做个证见,为我儿提媒,促成百年之好!”众人大惊说:“廉家女脸黑,这个姑娘人才不俊,此地好姑娘多的是,你干吗看中她,非要向廉家提亲?”张论说:“我儿长相也不英俊,这样他俩才比较般配。”众人说:“你们张家是大户人家,只要张家不嫌弃廉家女人丑就行!”于是张论派当地有名望的乡绅前去提亲,这门亲事一说就成,一切进行得十分顺利。廉养心老先生饱读诗书,自然是见过世面之人,客套一番,便应允了这门亲事。德里张家挑选了良辰吉日,交换生辰八字,下了聘礼,就这样张廉两家订下了婚约。

转眼之间,已过数年,张廉两家婚期已到。到了迎亲那天,正值仲春时节,天气晴朗,张家用八抬大轿前往上高村廉家迎亲。到了廉家,那里是高朋满座,盛情款待,廉家一切准备得妥妥当当,顺顺利利,廉家人打发廉家女上了花轿。

却说廉家女乘上八抬大轿离了上高村,一路上正值春暖花开,风光无限好。当张家迎亲队伍走到大阳村北小河边,轿夫们用八抬大轿抬着廉家女,忽然觉得轿子十分沉重,八个人被压得东倒西歪,前走走, 后退退,无法前进,徘徊不前,无奈之际,他们只好在河边停轿歇脚。这时迎面刮来一阵旋风, 风吹花轿,轿帘被吹起,连新娘的红盖头也吹落在轿内。廉家女脸上落了厚厚一层灰尘,眼也睁不开。这时廉家女虽是新娘,也顾不得害羞,慌忙下轿去河边洗脸。廉家女不知脸上灰尘有多少,这一洗可不大要紧,竟然连奎阳河水都变得浑浊不堪,廉家女洗脸后,容颜大变,却变成了一个十分漂亮的姑娘。从此,这条河一直浑浊不清,人们便称它叫“浑水河”,至今当地百姓仍称这条河为“浑水河”。

当张家迎亲队伍八抬大轿抬着廉家女过了 “浑水河”,一路上非常顺利,正午时分,回到了金门寨。当花轿来到张府大门前,刚一落轿,犬吠鸡鸣,张家院中鸡飞狗跳,公鸡飞到房顶上鸣叫,狗跳到墙头上狂吠,这时正好有一只山羊受到惊吓撞到开道的传锣上,正所谓:“鸡上房,狗上墙,羊敲锣!”气象异常。那真是人欢马叫,满院喜庆,凤凰和鸣,吉祥如意!

婚后,张鼎延与廉氏少年夫妻,琴瑟和好,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张家人称廉氏为廉孺人。从此以后,张家家运亨通,人丁兴旺。张鼎延,先后考中举人、进士,官至兵、刑、工三部侍郎。廉孺人也因为丈夫张鼎延官居兵部,夫贵妻荣,被诰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因此人们便称廉孺人为廉夫人。

张鼎延与廉夫人生有二子:长子张琯,时有“永宁才子”之誉,顺治二年拔贡,官至山东兖州府知府、江苏淮安府知府;次子张璿,顺治时先后考中举人、进士,官至兵科都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分巡江南庐风道、广东岭南道、湖广长沙道。张家官宦辈出,仕途亨通,政绩卓著,子贤孙孝,家业兴旺,乡亲们都说这是廉夫人带来的好福气。廉夫人聪明贤惠,勤劳能干,孝事翁姑,慈爱有加,治家严谨,教子有方。张鼎延三弟张世延夫妇死于战乱,遗留有二子一女,侄子张瑊、张珲及侄女,都是廉夫人收养,视如亲生,抚养成人,为之嫁娶,成家立业,有口皆碑,受到世人赞颂。张瑊为邑增广生,例授纳监。张珲为顺治十七年(1660年)庚子科武举。张世延的女儿嫁给了怀庆府河阳县(今孟县)礼部左侍郎薛所蕴的次子恩荫官生薛葳生,从六品,因其子琳声官至长沙府知府,薛葳生诰赠为中宪大夫长沙府知府,张世延的女儿张氏也被诰赠为恭人。

世传廉家祖茔是一穴凤地,站在上高村南西岭山口远望廉家坟,其山形犹如一头大象,廉家祖茔就在象头之下,世人都说“上高村廉家出女黛(美女)”,竟然应验在廉夫人身上。

有关历史文献关于廉夫人的记载:

清朝户部左给事中严沆《诰封夫人张太母廉太夫人行状》记载:

1. “廉夫人出自廉父太康训导介石公①,母李孺人,伯姊诸娣凡十人,而夫人最少。始司马公之父大中丞葆一公②与介石公同砚席,交甚欢,为子择婚,介石公以少女应之,若颜息之嫔于孔也。夫人年十七来归,中丞公已官大行,门第稍贵。”

2. “性至孝,事舅姑敬谨有加,奉段太夫人先意承志。及病焚香告天,愿以身代,日夜侍汤药,衣不解带,服丧哀毁骨立,古孝妇莫或踰此。”

3. “叔玉绳公③暨姒氏同时殉难,遗孤子瑊、珲,孤女一,夫人鞠育过所生,为谋嫁娶,皆尽礼,既毕,乃喜,乃吾可以慰九泉矣!”

4.“廉夫人生于万历己未④(1595年)六月十五日子时,殁于顺治丁酉(1657年)七月二十九日午时,享年六十有三。适玉调公讳鼎延,原任兵部右侍郎,以大理寺正卿加工部左侍郎,仍加一级。用夫贵,覃恩诰封夫人。”

注释:

①【廉父太康训导介石公】:指廉夫人的父亲廉养心,号介石,以岁贡生任河南陈州府太康县训导。

②【司马公之父大中丞葆一公】:司马公:指张鼎延,字慎之,号玉调,官至兵部右侍郎,兵部侍郎通常称少司马,故称司马公。大中丞葆一公:指张论,字建白,号葆一,官至四川巡抚。明清时期称通常巡抚为大中丞。

③【叔玉绳公】:指张鼎延的三弟张世延,号玉绳,邑廪生。

④【万历己未】:万历己未,此处错误,应为万历乙未年,即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万历己未是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据廉夫人“殁于顺治丁酉(1657年)七月二十九日午时,享年六十有三。”推算,廉夫人生于万历乙未年,公元1595年。

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中《兵部右侍郎张公神道碑》中关于廉夫人的记载

《张兵部原配廉夫人的传说》

流传地区:洛宁县陈吴乡、底张乡以及豫西地区。

口述者:张金生,金门寨村人,男,80岁,农民。德里张氏四门十九世孙,四门九世张讲后裔,德里张氏文化传承人。

张结实:陈吴老寨人,男,70岁,农民。德里张氏四门二十世孙,四门九世张诵后裔。

张守林:东磨头村人,男,64岁,农民。德里张氏四门二十世孙,四门九世张讲后裔,德里张氏文化传承人。

张满周:东磨头村人,男,65岁,农民。大门楼张氏二十一世孙。磨头村大门楼支派张氏文化传承人。

张文林:东磨头村人,男,40岁,教师。大门楼张氏二十二世孙。磨头村大门楼支派张氏文化传承人。

记录者:张泽武,金门寨村人,男,20岁。德里张氏四门二十一世孙,学生。

采录时间、地点:1987年3月20日,金门寨村。

1987年4月10日,磨头村。

《张兵部原配廉夫人的传说》采录于1987年春,这次刊发时对文中语句和情节做了补充和完善。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Hash:a4fed90c08758c03b0299a6f808913cacb364cc3

声明:此文由 大美洛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