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陈吴乡坡头村雷氏望族文化

洛宁姓氏文化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 张泽武整理

2018年10月26日在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10月份工作例会上,根据顾问周流宗提议,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决定组织几个人进行“洛宁姓氏文化百村行”调研活动。根据会内安排,于2018年10月27日,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周流宗、特邀顾问孔政杰,会长张泽武、副会长马老虎一行到坡头村考察雷氏家族历史渊源,以及雷氏望族文化。

一、雷氏家族起源、历代迁徙及郡望

二、坡头雷氏家族源流概况

三、雷氏家族主要支派

四、雷氏家族人物

五、诰封圣旨

六、雷氏家训

七、雷氏家族排行字

八、雷氏家族楹联

九、雷氏家族匾额

十、雷氏家族历代家谱

十一、雷氏家谱序言

十二、雷氏家族家庙

十三、雷氏祖茔

十四、雷氏家族碑刻

一、雷氏家族起源、历代迁徙及郡望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泽武整理

1.雷氏家族寻根溯源

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伐蚩尤有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为古诸侯国之一,其族称方雷氏,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后世雷姓尊方雷为得姓始祖。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是个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黄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这说明早期的雷姓人物出自河南。

2.迁徙分布

雷姓最初是以中原为其繁衍地,从周朝秦朝的八百余年内,雷姓不显于史,这大约是由于此期缺乏名人的缘故。雷姓在早期的发展中各自独立,其中出自方雷氏部落的一支,在东汉、三国时相继出了雷义、雷同等著名人物。在晋朝以前,雷氏已分布于南方的古时的楚汉之地,安徽江西四川湖北等省。此后经过不断地繁衍播迁,雷义、雷同的后代在晋朝时形成了今江西省境的一大望族,史称“雷姓豫章望”。 西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裔现仍广泛分布于江西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裔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后来发展成名门望族。于是雷姓又有以“冯翊”为其郡望、堂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雷姓在南北方都有新的发展,已散播至内蒙古湖南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宋代时,雷氏分布更为广泛,均以冯翊、豫章为其主源,而且这两支雷姓均各自独立发展,直到隋唐以后,才因一些特殊的原因,逐渐迁徙、发展、合流在一起。唐宋以后,雷姓分布更加广泛,今福建广西、湖南、广东、山西等省均有雷氏人居住。

雷姓是汉族大姓之一。明初洪武年间,雷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湖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明中期以后,至清代中叶,雷姓分布更为广泛,而且有部分人移居海外。如今,雷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湖北、陕西等省多此姓,三省雷姓约占全国汉族雷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三。雷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二。

3.《冯翊族谱源流记》

粤稽皇帝,有姓有氏,诸侯有氏无姓,后世之姓有万,出于诸侯者十不得一,出于轩辕黄帝者,殆未可缕指焉。如予雷姓所出,出于古侯国,西陵氏生子方雷氏,生女嫘祖与方雷同气兄妹也,祖为黄帝元妃,本陵帝之泰岳,方雷其元舅也,方雷生子雷公,为黄帝侍臣,授以医术,分则君臣,谊则姑丈与外侄也。嫘祖生子元嚣,少昊金天氏, 昊继帝而为天子,与方雷氏属甥舅,雷公属中表也。后公精通医术者,有《炮炙》等书, 万世赖之功德,被于金石。历陶唐、虞夏,至商末有雷曰开者,纣臣。又经数百岁至春秋,而晋有七乘大夫雷虎。战国及秦数百年,至西汉,置三辅,分左冯翊为郡,郡有八姓,雷氏居首,此必有人以郡传,郡以人显者。惜乎!未详其何人也。(本人注:此人即恭公也 本谱载:“恭公 西汉高祖年间〈公元前二0六年至一九五年〉任陕西冯翊,敕二道有玉玺,是为西宗列恭公为一世祖。)至东汉八公中,有名被者,精医术,因淮南王好道,度其冲举,同著有《鸿宝》等书,至今传诵。随及蜀汉, 饶郡鄱阳雷氏人物之渐盛始基之矣。 义公举茂才不就,筑室固宅大雷冈,以隐数代,后晋焕公有清天象纬之学,因识斗牛间剑气,张华为晋相询之,补作丰城尹。掘得二剑于邑狱中,复命于华,后解组日慕,相其邑之天宝地灵,遂家于丰城东城巷焉,子孙繁衍,复迁雷坊。后又有次宗公,初仕东晋,因南北混乱,高节弃官,筑馆健康鸡笼山,曰招隐馆,聚徒数百,授易象天文。南宋文帝屡征不赴,时造庐请教,称为儒学先生。次宗七世孙芝田、芝圃、芝冈俱举孝廉。芝冈官健康。亦不忘厥祖招隐之遗风也;芝田为京兆尹,芝冈同时为左冯翊政教,并著三辅,去官。追忆雷氏之先,曾有发迹冯翊者,今之其人也,兄弟协志,矢不南归,仍卜冯翊邑县之起元里以居,示不忘冯翊之意,且期子孙人物复有著闻其地耳。后芝田生文饶,芝冈生庆饶,俱以经术词赋显。文饶生玭、琨,俱以词赋应制,登高宗三十一年进士。琨以韦氏之乱,高节不仕,结庐起元书院。玭以房杜宰相等荐举,于元宗八年仕丰城令尹。因安史之乱,力求解组归河北,故更讳曰解,归居起元里,因号起元先生,河北未平,复携家来丰城之东城巷,遂依焕公子孙聚族而居焉。玭公至良孚辈三十一世,昭昭可据。玭以上溯黄帝时一百一十三世,其间本源次序有可考也。凡南昌、南康、江洲、临江、四郡无不散处,已四百载矣!尚复有念祖宗者耶,余痛念,故于丰城请录,而后会修,序次源流。

4.雷氏郡望

豫章郡:雷氏望出豫章。汉置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省会),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辖浙缩为南昌附近一带又隋改南昌县为豫章县。唐后期改为钟陵县,又改为南昌。西晋雷焕为豫章郡丰城令,现居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雷姓均为雷焕后代,其家谱雷焕为一世祖孔章公。

冯翊郡:冯翊郡雷氏系出豫章雷氏。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置“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扶风”、“京兆尹”合称“就畿三辅”。三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北魏移治高陆(今陕西省高陵)。此支雷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晋雷焕之族的后裔。

5.雷氏堂号

“谦让堂”:东汉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

“豫章堂”:雷氏望出豫章,以郡望作为堂号。雷震,雷公第二十四世孙,豫章雷氏开基祖, 公“为周之元戎,分封冯翊郡,周王伐公为先锋,斩妲己有功于王室,封豫章侯”。从陕西长安斗门镇到豫章赴任,享年四十二 。葬鄱阳大雷冈兴乡蜈蚣山, 今名先锋凹, 新墓在鄱阳县古南乡前山小雷冈, 配吕氏, 生子三:声、聻、辑。

“冯翊堂”: 冯翊郡雷氏系出豫章雷氏。以郡望作为堂号。雷恭公西汉高祖年间任陕西,封冯翊郡,敕二道有玉玺。

“精易堂”: 元代学者雷德润,建安人,精通《周易》。雷德润及其三个儿子雷机、雷栱、雷杭俱精于研究《周易》而知名,著有《周易注解》,当时人称“雷门易”。

6.雷氏典故

【 “陈雷之谊”与“如胶似漆” 】

后汉书 独行列传》中记载:“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为郡功曹,皆尝擢举善人,不伐其功。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

雷义助人免于死罪而不收回报酬金,嗟乎,“后举孝廉,拜尚书侍郎,有同时郎坐事当居刑作,义默自表取其罪,以此论司寇。同台郎觉之,委位自上,乞赎义罪。顺帝诏皆除刑。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佯狂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三府同时俱辟二人。义遂为守灌谒者。”

贺铸有《小梅花》词云: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

雷义被举荐却让于人,刺史不准,而佯狂披发走,故被称“雷颠”。

陈重与雷义之间互相举让之谊,后来被称为“陈雷之谊”,明代曾蒙简有诗《次太白韵》云:独居意不展,登楼怀始开。矧兹采石江,旁有谪仙台

谪仙擅词赋,而抱经济才。当时冀大用,乃为群小猜。

金门既垂阻,轩冕轻浮埃。或蹑岷峨去,或浮湘汉来。

鲸鲵困涸涔,鸾凤苦低徊。琢石毁奇宝,嗜羹废盐梅。

所以千载下,令人心欲摧。云孙守兹土,交谊逾陈雷。

邀我拜遗像,浩歌还举杯。清芳杳难嗣,往事良可哀。

弃置勿复道,万劫终成灰。

蒙学中有谣曰: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成语“如胶似漆”亦由此而来。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Hash:49570178e5a96eb00957355b23f4fd1433d75fd9

声明:此文由 洛宁城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