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寄居寺庙不受僧侣待见,当大官后重回寺庙以两首诗令众僧羞愧
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宰相,宰相并非具体的官名,而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和俗称。宰相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管仲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宰相与丞相所有区别,宰相,不是具体官职,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相。李斯则是第一位丞相。
历朝历代,宰相颇多,有忠有奸,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我国古代历朝历代中宰相数量最多的朝代当属唐朝,据史料记载唐朝宰相多达524人次。诸如:房玄龄、杜如晦、裴寂、李靖、魏征、李世绩、褚遂良、狄仁杰等等,个个名显于世,后世所敬仰,记录其等言行事迹的书籍数不胜数,除正史之外,还有野史,小说,传奇等等,后人通过这些方才了解他们,一品盛世唐朝宰相之魅力。
古代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笔者悔昔今日不谈魏征、房玄龄、李靖、狄仁杰等这些众所周知的唐朝名相之事,咱们来谈谈一位名不经传,却能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个人事迹光鲜记载于史册之上,使后人能够记住的一位唐朝宰相,聊聊他的有趣事迹。
那么要谈的这位唐朝宰相是何许人也?答案便是王播。王播(759—830年),字明扬,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时期宰相。王播一生做官三十二载,共经历六帝,二度为相,工于书法,于七十二岁时病逝,被皇帝追赠为太尉,谥号为敬。对于王播的为人,功过,笔者悔昔不做评价,我们来聊聊关于王播生平轶事。
王播随父母定居于扬州,年幼之时,其父母便早早地过世,使得年少的王播家中一贫如洗,时常饿肚子。王播聪慧,喜爱读书,听说扬州有一寺庙名叫惠昭寺木兰院,时常救济穷人,施舍粥饭,且寺中书籍众多,可借阅。于是王播来到惠昭寺木兰院,得到寺院方丈同意,在木兰院借读书籍,并且随同僧侣们一起享用斋饭。
古代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起初,方丈及僧众觉得这王播是个读书人,且聪慧,认为他将来必定成才,对于王播在寺庙读书,享用斋饭一事都愿意接受,并且礼遇有加。可是日子一长,僧众开始逐渐讨厌起王播,他们认为,这王播好吃懒做,每天只看书,不干活,且听到吃饭的钟声,跑得比谁都勤,谁都快。终于有一天,寺院决定不给王播斋饭吃,每次王播来到食堂用饭时,僧众早已用过斋饭,哪还有王播的份。
王播不傻,知道寺院的用心,知趣地收拾衣物,并在墙壁上留下一首诗就匆匆离开了惠昭寺木兰院。王播离开后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1年)考中进士,同年又应制举贤良方正科,成绩优异,补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王播在官场比较顺风顺水,到了唐文宗大和年间(827年~835年),王播被派往江苏任军政长官,此时离当年王播被迫离开惠昭寺木兰院已整整过了三十年。
来到江苏,故地重游,常常回忆以往的艰苦岁月,他想起了惠昭寺木兰院。于是他打算去惠昭寺木兰院看看,看看多年之后,那寺那庙是否有所变化,是否还依旧如昨?
古代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得知王播大人要来参观惠昭寺木兰院,僧众可不敢怠慢,忙里忙外,将寺庙打扫了一番,并且重新将当年王播所居住的房屋精心布置,且将他当年写在墙上的诗所覆盖的灰尘擦去,并且用上好的碧纱布覆盖住,以免诗歌再蒙上灰尘。
王播来到惠昭寺木兰院,王播想起当年寄人于篱下的辛酸日子,又看到他当年留下的诗歌被如此完好保存,感慨万千,于是他叫人备好笔墨,在当年所题的诗旁写道:“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写完,王播觉得还不够,又接着题了一首诗,诗云:“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寺院的高僧们看后个个惭愧不已,低下了头。王播写完,看了看众僧,叹了一声,摇着头便离开了惠昭寺木兰院。(文:悔昔道来)
Hash:1a3d8a7973d195e4a9ff60f25670ca311bf1fdbc
声明:此文由 悔昔道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