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村妇女的“十年之变”

金堂县朝阳社区推动孝善精神“具象化”——

□本报记者 冉倩婷

一座禹王宫,在金堂县土桥镇朝阳社区屹立了260年,墙被镶上了有“二十四孝”故事的石板。从小,朝阳社区8组的王雪莲对“二十四孝”故事熟记于心。但王雪莲觉得,自己身上“质”的变化,是这十年才发生的。

王雪莲,2015年成都市首届“优秀敬老志愿者”,2015年金堂县第二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佳”先进人物。用王雪莲自己的话说,十年前,她都不知道志愿者是咋回事。而现在,她已经是朝阳社区助老巡访志愿者队伍的负责人。“我想这是受我们社区无处不在的孝善文化的影响吧。”

土桥镇朝阳社区,位于成都市金堂县,是成都最东边的一个边远涉农社区。一直以来,朝阳社区都面临着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问题突出的状况。近年来,朝阳社区持续探索一种将传统的孝善美德具象化,让人人都能感受孝善、弘扬孝善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社区居民内心深处。

从一个人的情怀到一群人的队伍

甘友兵是朝阳社区2组组长,也是社区里的“孝善典型”——他常年帮扶同组癌症患者王长玉家,送米、送面、送肉、送钱,并在需要紧急帮助时及时出现、伸手相助。“之前王长玉残疾的大儿子肾结石发作,甘友兵将他及时送到医院,还帮忙付清费用。”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斌说,除了王长玉家,社区里的很多老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昨天王长玉没在家,我准备明天再去看看。”4月27日这天,甘友兵表达了自己心里的“不踏实”,“我也不求什么名利,只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吧。”

如何让甘友兵这种“孝善典型”更多一些?

2014年3月,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助老巡访志愿者队伍在朝阳社区建起来,每位志愿者每周为社区内的空巢老人提供服务两次以上,包括就医、购物、播种抢收、打扫环境等。

“2015年,助老巡访志愿者队伍共进行寻访4141人次,涌现出了10余名助老先进典型。”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斌说。

不仅如此,朝阳社区还拉开了“两评三倡导”的序幕。“两评”即开展社区十佳乡贤评比和“孝善家庭”评比,目的是让群众影响群众。“三倡导”即倡导助老巡访、倡导孝善基金、倡导“说事评理”。倡导孝善基金,即通过同宗众筹资金,促使同家族群众在特大疾病、贫困学生就学等方面互帮互助;倡导“说事评理”,即通过社区五老队伍定期“说事评理”,创新新时期基层治理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区和谐。

让精神“具象化”

与甘友兵一直持有一种个人情怀不同,王雪莲从普通人到热心肠志愿者的变化,是在这十年间悄然发生的。

2005年,因婆婆的摔伤,在广东打工的王雪莲回家照顾老人。“回家照顾自家老人,这是我那时理解的孝顺。”王雪莲说,“而现在我理解的孝顺,是在家孝顺自家老人,在外关心别家的老人。”“更多的王雪莲正在不断涌现,达到了我们的初衷。”王斌指向禹王宫说,“我们要寻找一种方式,将它推广开来。”

朝阳社区选择的方式,是将孝善文化“具象化”,让居民时时置身于孝善文化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朝阳社区打造了‘五个一’载体。”王斌介绍,“一宫”,依托古迹禹王宫,通过川剧座唱、高台狮子表演,再现孝善传统。“一广场”,新建孝文化广场,打造独具特色的孝文化长廊。“一院落”,打造孝善院落,形成“古训扬孝善、民约践新风、典型做示范”的孝善新苑。“一地标”,建设孝心墙、孝心街等孝善文化新地标。“一机构”通过“金博爱养老服务中心”和社会化微型养老院,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等。

载体基础上,如何用更活泼的方式让老百姓接受孝善文化的熏陶?

“围绕孝善主题,持续开展‘孝善之星’‘孝善儿媳’‘孝善女婿’‘孝善美院落’‘孝善美好家庭’及孝亲敬老先进、新乡贤等典型选树活动。”王斌说,其中,“孝善之星”“孝善儿媳”“孝善女婿”等的评选从2005年就开始了。

同时,朝阳社区还融合时代内涵,结合本土文化,创作了《四个大妈说孝善》《唱乡贤》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孝善作品。“到了节假日,我们的孝善文化广场上都要开展融合了孝善文化的文体活动。”

Hash:16bc580800acad52f0982d82b30fd543ffeb0041

声明:此文由 四川日报sh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