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这个乡镇的古建筑要火!

于一座城市而言,建筑是筋骨,承载着历史的移易迁变;人文是血肉,滋养着文明的生生不息。

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风貌犹如滔滔江水,以奔流不息的姿态不断展换新颜,也携带着城市人文记忆的重塑更迭。于是,那些过去的就成了后代人的城市记忆,留下的则成了追忆历史的有力证明。

涌泉镇的由来

据传,旧时涌泉寺旁有九口古井,三国时刘备在此领军打仗。一日,其儿子外出玩耍,不慎掉入其中一口古井中淹死了。其夫人常常来到井前,泪如泉涌。后来,当地突发大雨,连下三天三夜,九口井里不断往外喷涌泉水,尤以淹死皇子的那口井泉水喷涌最高。后来,这口井长年不涸,每逢干旱,井水也是满满的,并不时有清泉涌出。于是当地老人认为,这是皇子的龙窝,遂以“涌泉”称呼井名,涌泉镇之名由此而来。

涌泉镇的古建筑

涌泉镇的禹王宫、万寿宫、阳花宫、关帝庙……这些名字绘就了涌泉镇“七宫八庙”的文化图景;寨子山崖墓群、飘儿坡崖墓群、团龙山摩崖造像、洞子坡摩崖造像、老竹林摩崖造像、猪儿坡摩崖造像、鲤鱼坡摩崖造像……这些历史涵盖汉代至清代的群像,编织了涌泉镇文物保护名录。

基于涌泉镇百年建筑的独特魅力,常有外地游客前去游览,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电影制片厂在拍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时,摄制组被这里的古建筑所吸引,在此地选景拍摄,名噪一时。

今天,

小编就与大家一同去探访

涌泉镇泉井街上的百年建筑,

探寻它们蕴藏的

那些专属于涌泉镇的人文记忆。

1

蒋家服装

采访当日正逢涌泉镇的赶集日,沿着街道向前走,一家挂满各类服装的店铺映入眼帘,店门外左边墙面的木窗户上,“简阳县涌泉缝纫生产合作社”几个红色大字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时,一名头戴白色帽子,身着黑色上衣,胸前系一棕色围裙的老者从店内走出来,面色红润并带着慈祥的笑容。他告诉记者,他叫蒋天贵,今年已经83岁了,是这家服装店的主人。

他说听老一辈人讲,服装店所在的这座建筑早在湖广填四川的时候就有了,迄今有了上百年的历史。

1949年以前,它还是一座黄家祠堂,1949年以后才被改建成“简阳县涌泉缝纫生产合作社”。蒋天贵年轻时是合作社的厂长,从1951年开始就一直住在这里,改革开放后他将这座建筑买下来作为私宅。

穿过店面来到后堂,一股宁静古朴的气息迎面而来。屋内分布着雕有花纹的木质房梁、青石板铺就的地面、精美的雕花窗、高大的马桑树柱子……透过这些,不难想象这座百年建筑昔日的精美景象。

蒋天贵告诉记者:

这座建筑的木板看起来不厚,但材质非常结实,基本都是用我们本地山上的马桑树制成的。有一次几个木匠来钻孔,钻了半天汗水都出来了也钻不动,非常硬。

因为这座建筑很有文化韵味,因此以前大家都爱到这里来玩耍,他们有的是来看建筑的,有的是来制作衣服的,店里经常都挤满了人,非常热闹。

2

聚贤茶社

一个灶台,一口铁锅,一把瓢,三张木桌。看似简单,但这些却是聚贤茶社每天保证茶客们享受休闲的重要用具。

现已74岁的茶社老板欧开远告诉记者,聚贤茶社的前身是欧记染坊,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染坊的主人,后来1985年他才将这座建筑改建成现在的聚贤茶社。

进入茶社,三张木桌整齐地摆放在屋内,茶客们正悠闲地喝茶聊天。茶铺左边有一架小小的楼梯,通向楼上;茶铺正中间有一扇木门,里面另有房屋。

欧开远指着木门后面的屋子说道:

这座建筑至今还保留着以前染坊的结构样式,就连青石板都还在,怎么说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以前这后面的院子里有一个大染缸,我们就在里面染布,外面卖布,楼上住人。

说起对眼前

这座百年建筑的印象

现场茶客们滔滔不绝

他们告诉记者,这周围的人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纪大的,说起茶社没有人是不知道的。平时没事的时候大家都喜欢约着到这里来坐一坐,喝喝茶,聊聊天,非常安逸。很多人都是和茶社一起成长起来的,晒太阳、喝茶、拉家常……

这些早已成了茶客们生活的一部分,早已成为一种人文记忆,印刻在一代又一代的人心里。

3

邱家祠

现已59岁的涌泉镇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江义荣告诉记者:

你别看这条街上的这些房子门面小,但在以前它们基本都是‘三进式’的结构:第一进是门屋,用于商铺销售;第二进是厅堂,用于日常待客;第三进或后进是后堂,一般用作厢房或者私室。

这样的建筑构造如今只能在泉井街上的邱家祠还能完整地看到。

在厅堂内,一方天井在门口处迎接宾客,阳光透过雕花瓦片和房檐,投照在下方池中的各类花草植物上,好一派生机勃勃的静谧景象。

厅堂左右两边各有一道门廊,上面雕饰有曲线优美的花纹图样;厅堂的横梁上,各种花草飞禽、祥云样式的图案分布其间,安静地展示着这座建筑的百年历史,讲述着邱家人的代代故事。

在后堂里,沿着石板铺就的阶梯而下,一座小院出现在眼前,院顶上空左右各一座类似烟囱的建筑。

47岁的邱俊是邱家第五代传人,他告诉记者:

这个叫封火垛子,以前的房屋基本都是靠木材修建的,这个建筑的作用就是防火,它能起到阻隔作用,避免因自家失火而影响到隔壁。

回忆往事,江义荣开心地说道:

我虽然不是邱家人,但是我对邱家祠有很深厚的感情。

那时候的涌泉镇手工业、饮食业很发达,仅凉粉凉面、粉条汤等小吃店就有70多家,烤酒坊、豆腐坊、面坊等各类作坊更是不计其数。

记得小时候我父亲就在这外面经营一家商铺,我们一家人都住在这座邱家祠里。那时候住在这座房子里的人太多了,晚饭后大人们经常聚在一起摆龙门阵,小孩子们就结伴去外面的戏台子看戏、躲猫猫。

说到手工业,

涌泉镇的烤酒业就不能不提。

江义荣说道:

以前涌泉镇很流行喝‘转转酒’,就是一群人围在一起,共同喝一碗酒,你喝了传给我,我喝了再传给下一个人,一直传下去,这也就形成了涌泉镇的酒文化

那时候泉井街上的酒坊很多,人们在街中心喝酒谈天的声音能传到左右两边的街头,喝酒娱乐的人一般晚上十点以后才会慢慢散去,那景象太热闹了。直到现在,人们逢节赶集来到泉井街都还会习惯性地到酒坊去喝两口再回家。

目前,涌泉镇邱家祠已在今年3月成功申报成都市2019年历史建筑名录(第二批),涌泉镇同时申报成功的还有肖家老房子。

建筑虽不可开口说话,

但它却有自己独特的表达与印记。

它们用实体讲述着

涌泉镇那些代代相传的人文记忆。

见证着涌泉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Hash:6a1ca80c48912bc6fd74a30f8030f9b37783bb88

声明:此文由 简阳全搜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