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这座岛上也有城隍庙,还曾是热播电影取景地…
这里曾是电影《渔光曲》的取景地,
如今,还成了 浙江渔业第一村。
该村地处象山半岛东南角,屏陆隙海。
渔民世世代代以海为生,
其悠久历史素有“新石浦老东门”一说。
从空中俯瞰,东门岛的西线和南线,
近乎两条相交90度的直线。
鳞次栉比的渔家民宅,
就在这两条直线边依海而建。
金秋时节,踏上东门岛的土地,
时时可见丰收时节的忙碌景象。
东海开渔已有俩月,
船归来,鱼满仓。
渔家汉子忙着修整渔船,
妇女则在岸边修补渔网,
为下一次出海做好准备。
码头边、村落间,
晾晒的鱼鲞白里透红,
待晾晒透、隔水蒸后,
正是渔村美味之一。
时近中午,老宅院里一位婆婆
拿出硕大的橡皮鱼准备洗净烹饪,
她说,鱼是她儿子出海捕上来的,
家里留了点慢慢吃。
村里的东门老街经过重修后,
如今保留着原有风貌的同时,
也变得更加干净清爽。
这条老街建于清代,
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当时渔村渔业发达,人口繁盛,
那连排的商铺组成了这条老街。
如今,老街入口处是最热闹之所在,
海鲜小餐馆、理发店、杂货店等,
组成了人间烟火气。
尤其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餐馆,
里面的海鲜可是透骨新鲜的“热气货”,
坐下来点两个小菜,置一杯老酒,
着实别有一番味道。
往前步行数十米后,街道变得静谧,
两旁保留不少清代和民国老宅,
置身其中,仿佛踏入旧时光。
郑家小院、 麦氏小院、
任氏故居等经过重新修缮后,
已焕发出新生机。
这其中,最为气派
也最有故事的便是 任氏故居。
任氏故居是慈善家任筱和、任筱甫
兄弟俩生长的地方。在东门渔村,
他们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他们一生建亭修路,
利人济世,至老不休,
诚为难乎其难,
被时人尊称为“ 二难先生”。
“二难先生”铜像
1927年,民国教育大家 蔡元培、
马叙伦避难象山,
便是任氏兄弟与纪子庚先生一起,
用渔船护送两位先生送至福州。
抗战胜利后,任氏兄弟将
继续为出海人指明方向……
如今,这座晚清建筑已修葺一新,
两层的木质小楼里,
既展示有“二难先生”的传奇故事,
也有诸多东门岛历史典故之介绍,
还有象山渔文化的实物、展板,
一站即可知晓东门岛的前世今生。
村里的老人说,东门渔岛
除了海鲜多外,庙也极多,
小小的岛上就有十几座庙。
妈祖是渔民的精神支柱,
东门天后宫处在渔村最中心位置。
最完好、修整最精美的
妈祖文化旧址。
其始建于元代,现存主体建筑为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重修。
高大的门楼、瑰丽的戏台,
虽历经时间的磨砺,
但雕梁画栋、瑞兽祥云,
仍能让人感受到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
在天后宫东北向的象鼻山嘴半山腰里,
则伫立着东门另一座代表性庙宇
—— 城隍庙。
该庙门面朝大海,
中间山门上书“ 城隍庙”三字,
两旁山门分别写有“护国”、“佑民”。
站在庙门口南望,
东门、下湾门两水道尽收眼底,
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渔船马达声
与城隍庙内僧侣诵经声交织在一起,
合成一曲海岛渔光曲。
史料记载,城隍庙初建于明初,
由昌国卫迁建于此,
集城隍庙与卫公署于一体,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重修,
民国二年(1913年)再修。
如今是象山县内
保存完好的典型清代建筑,
岛上还有座 王将军庙很是雄奇,
如今它藏在民宅林立的小巷之中,
山门厚重,神像肃穆。
这里是岛上百姓
为追颂元朝守边将领 王刚甫而建。
里面的月楼、戏台、
正殿、后殿等保存完好。
事实上,东门岛早在1934年,
便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被电影艺术大师 蔡楚生看中。
他在这里取景拍摄了中国首部
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 渔光曲》。
如今,寻迹东门岛,
耳畔响起《渔光曲》里的歌声: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
早晨太阳里晒渔网,
迎面吹过来大海风”,
这,就是海岛最美的写照吧。
遥想1999年以前,
面积只有2.8平方公里的东门岛
只是一座孤岛。1999年9月,
全长292米的 铜瓦门大桥通车,
让东门岛和大陆连为一体。
每年开渔时,上千艘钢质渔船
从红色的铜瓦门大桥下鱼贯而出,
奔赴东海,这样的经典场景
烙进了很多人的记忆之中。
来源:宁波乡村旅游
图文:张培坚
编辑:宁波Hannah
Hash:bfc5ab1cd3bdbfb669377a58f2ae92225247a09c
声明:此文由 宁波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