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蒲江•每周一宝——佛儿湾摩崖造像
佛儿湾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白云乡桥楼村佛儿湾。造像开凿于唐代,现存49龛253尊。其中,大石香炉、禅坐窟、阿育王宝塔、七佛十菩萨龛、天龙八部、地藏菩萨与六道轮回极为独特,全裸魔女石刻造像为全国所罕见。1988年,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石香炉石刻,为佛儿湾中一整块岩石经雕刻而成。该香炉系圆雕,高0.9米,直径1.6米,炉口圆形,底部八只兽足支撑,再现唐代风貌。
释迦摩尼定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出家众禁止外出,需专心坐禅修学,称为夏安居。此等修行又称坐夏、雨安居、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禅坐石窟,为僧人禅坐苦修而建造的石窟。禅坐窟即专为僧人坐禅修行而设。佛儿湾禅坐窟窟,距地0.9米、高1.7米、宽1.96米、深1.7米,东壁刻有云纹。
印度阿育王性情粗暴,即位之初骄奢逸乐,凶暴至极,滥杀群臣,残害手足。当他皈依佛教后,却成为一位博爱仁慈的君主。由于阿育王所统领的国家有八万四千之多,他下令寻找“八吉祥六殊胜地”,建造八万四千大寺与八万四千宝塔,奉安佛祖舍利并供养僧众。唐释道宣《广弘明集》与清释明伦《云居圣水寺志》载: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僧慧达于是山感地面出得一阿育王宝塔,高一尺四寸,广七寸,露盘五层,色青似石而非,四角挺然。四面窗虚,中悬宝磬。塔周以天下及诸佛、菩萨、善神、圣僧、天神环绕,像极精巧,异相百千。佛儿湾造阿育王宝塔1座,塔刻出3面,1面与山岩相连,四角,下层三面雕出桃形壶门,门内各浮雕伎乐1身,身后帛带呈环状飞起。
佛儿湾第二十龛为七佛十菩萨造像,如此组合的佛教龛像较为少见。该龛高1.11米,宽1.14米,深30厘米。龛底生出莲茎,每支莲茎上生仰覆莲圆座,共排出十七个建座,下排系七尊佛像结跏趺坐穿袈裟,上排系立十菩萨像身佩璎珞、帛带。龛左右壁下部立二尊力士像。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三佛,贤劫中四佛,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十菩萨,即十波罗蜜菩萨,为檀波罗蜜、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
佛儿湾第二十龛七佛十菩萨造像
佛儿湾有四龛浮雕天龙八部造像。天龙八部是印度神话故事和印度佛经中记载的八位天神,依次为天神提婆、歌唱之神紧那罗、战争之神阿修罗、大蟒神摩睺罗迦、大鹏金翅鸟迦楼罗、龙神那伽、音乐之神乾闼婆、吃人恶鬼夜叉。它们均被释迦牟尼收伏,成为佛教的护法神。佛儿湾四龛天龙八部造像中,以第二十七龛保存最为完整。该龛内龛高1.16米、宽1.90米、深1.18米,环壁浮雕天王及天龙八部像十一尊。天龙八部像,左侧四:第一尊提婆天神,已残;第二尊紧那罗歌唱之神,头生尖角;第三尊迦楼罗大鹏金翅鸟,鸟嘴;第四尊阿修罗战争之神,三头四臂,一面二手左举月右举日,一面二手左持矩右举规。右侧四:第一尊那伽龙神,头戴盔,身着铠甲,头顶上伸出一个龙头;第二尊乾闼婆音乐之神,弹琴,双耳长垂;第三尊摩睺罗迦大蟒神,双手持物;第四尊夜叉恶鬼,尖头兔耳,左手臂上跪一小人。
佛儿湾第二十七龛示意图,上部为天龙八部造像
地藏菩萨,以“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得名。佛典载,地藏菩萨自誓必度尽六道众生。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与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并称为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佛教认为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天、人、畜生、阿修罗、饿鬼、地狱。佛儿湾第三十龛高1.75米,宽3.92米,深60厘米。左造二菩萨,左造三世佛,其间造地藏菩萨与六道轮回。该龛中部,刻两个圆拱形小龛,上圆龛造文殊菩萨骑狮、普贤骑象,左右各立一菩萨。上圆龛高1.23米,宽43.5厘米,深42厘米,造地藏菩萨游戏坐,一足盘于莲台,一足下垂于莲台上。地藏身边两侧各生三朵云彩,雕刻六道轮回故事。右上方云中一人结跏趺坐,桃形头光,是为天道,喻意:行善积德之人,死后升入天堂,身有光明,自然享受快乐;右中阿修罗立于云彩上,是为阿修罗道,喻意:生前大力气,常怀瞋心,好战斗,死后,变为阿修罗,使居深山幽谷,与人类隔绝。右下,刻一武士双手持长剑立于云上,身后开一扇门,是为地狱道,喻意:生前作恶之人,死后下地狱,受八寒八热之苦。左上方,一人跪在祥云上,双手合什,是为人道,喻意:生前作为好事的人,死后还是投生为人类。左中,刻一牛立于云朵之上,是为畜牲道,喻意:生前作坏事的人,死后投生当牛之类畜牲。左下,刻一人裸上身,立于云中,为饿鬼道,喻意:生前作恶的人,死后成为饿鬼,得不到饭吃。藏菩萨龛最下方一莲枝分出六个莲座,座上各坐一尊供养菩萨,为师子戏菩萨、师子奋迅菩萨、师子幡菩萨、师子作菩萨、坚勇精进菩萨、击金刚慧菩萨。
佛儿湾第三十龛,中部为地藏菩萨与六道轮回造像
佛儿湾摩崖造像中最为珍贵的是全裸魔女石刻造像。佛教故事,释迦牟尼在印度摩揭陀王国伽耶城外尼连禅河畔菩提树下修行时,魔王波旬率领魔兵挥舞刀矛剑戟与弓矢前来威胁,佛祖毫不畏惧。波旬“殷忧而返”,“魔王之女,请往诱焉”,但任凭魔女搔首弄姿,以色情引诱,释迦牟尼不受勾引,把魔女变成一位又老双丑的妇人。魔女从青铜镜中看到自己老丑的形象,大吃一惊,忙向释迦牟尼忏悔。佛儿湾“降魔变”造像雕刻于第二十七龛之内龛左右壁底台。其中,现存最完整者为右壁内侧一尊。该魔女像头残,帔帛绕臂,裸上身,下裹裙,不出衣纹,侧身向外,左手抚臀部,右手持一镜状物上举,双脚交叉站立,作扭臀状。魔女虽被佛变成体态臃肿的老妇形象,但仍不失风姿撩人。蒲江佛儿湾石刻魔女几近全裸,如此造像为全国所罕见,大概与唐人热烈奔放之社会风气关系莫大。丁祖春先生在《蒲江县摩崖造像调查纪实》一文中,议曰:“值得注意的是,在佛龛的左下方,雕刻一全裸少女形象,右手上举,左手下垂,两腿相交,略弯曲,作舞蹈姿态,线条优美,形象生动。在庄严的佛龛中雕刻全裸女像实属少见,其造像用意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佛儿湾第二十七龛中的全裸魔女造像
蒲江佛儿湾造像石窟属唐代,从损坏及风化严重程度估计,专家认为该造像毁于“会昌法难”。据龛像发现的清代妆彩残痕,专家推断清代以后该石窟逐渐被淤泥与荒草丛林湮没。1983年,佛儿湾造像石窟被发现,其宝刹庄严揭开神秘面纱,重见天日呈现在世人面前。
今天,人们走进佛儿湾,仿佛徜徉在千年佛国故事的画卷之中,缥缈仙界如梦如幻。中华文明之源远流长,在于其“海纳百川,其容乃大”。佛教文化与儒家文明的交汇,衍生出的扬善弃恶、因果报应观念,至今仍影响着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特别鸣谢:龙腾夏晖丁祖春卢丁雷玉华肥田路美)
Hash:ba1dcb96f238fa5a056e6a2ff26ae76f0c1889f0
声明:此文由 蒲江文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