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城区的历史人文、美学场景与艺术表达
温江文庙。田相和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一座矗立千年的文庙,历史斑驳的痕迹镌刻在这里,讲述着传古承今的故事;
300亩的传统林场,如今布满了藤蔓与鲜花,成为年轻人打卡、小孩子研学的绝佳场所;
震后闲置多年的商铺,摇身转型为国际公共艺术园区,多种艺术呈现方式,将距今4000年前的鱼凫文化深度阅读……
古今呼应、人城交融、美的创新,这样的景象不只一次出现在这里。这,就是成都温江。
市民情感归依 城市精神图腾
南城提升,活络城市肌理与历史记忆
11月下旬的温江,满眼都是黄透了的银杏树,文庙周围更是如此。“这里有5株古银杏树,历经了300余年的风雨,依旧挺拔苍劲。”温江区文管所袁润夏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介绍,“文庙是温江老城区的地标性建筑,温江人的慢生活就体现在这儿!品品茶、散散步,再进一楼的博物馆看看历史文物,多少还是有点儿惬意哟!”
记者获悉,温江文庙始建于宋代,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明朝末年,这里遭遇兵灾,尽数毁坏。从明到清,文庙经历过11次扩建重修。几十年前,文庙大成殿更是在一场火灾中被焚毁。
“屡经重创后的文庙,从2003年开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被修复重建出来,成为我们温江市民的情感归依和城市的精神图腾。”袁润夏说。
文庙,位于温江南部,“提升南城功能品质”恰是温江未来5至10年发展的重要规划之一。“以后文庙、老城墙、社学巷等将连成一片。明年将逐步通过招商引资、城市更新,打造出以文庙为中心的片区,活络城市肌理与历史记忆。”说起未来发展图景,袁润夏满怀期待。
拾园不同景,四季不同园
吸引成都周边市民的温江美学场景
“四五月份,是我们这里最热闹的时候,绣球、桃花、芍药,白的、粉的、紫的……遇到一堵好看的花墙,大家穿上汉服,排着队拍照。”指着不远处的红枫林,万花拾景园负责人李怀勇说,“到了秋天,不同主题的园林设计,配上枫叶、银杏,的确是别有一番风景!”
位于温江丹桂路的万花拾景园本是一处占地300亩、传统的苗圃林场,经过几年的更新改造,变成了如今这般模样。“每卖掉一些苗木、空出一块地,我们就会新设计一个主题的美学场景,如今已经开发一半了。未来,园区将会成为吸引成都周边市民、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美学新场景。”
据悉,“拾园不同景,四季不同园”是这里独特的设计理念,由此,呈现出“一步一景、宜学宜游”的场景,尽情展现了古韵诗风、绿境仙踪的高品质生态文明园的独特魅力。
此外,还可承载一些劳动与研学实践教育。“我们通过耕知乐、创知乐、艺知乐、游知乐的课程,培养学生德育价值和创新思维,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用定格动画还原鱼凫文化
推动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国际艺术园区
“动画工坊是很有意思的!大家都知道温江的鱼凫文化很出名,但是否想过自己动手亲自把它用定格动画等方式还原出来呢?照自己的想法,用石子、树叶、人物照片创作一个故事。在动画工坊,让历史跃然眼前。”
和合之道国际艺术园区负责人张岩英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介绍,艺术园区的前身是寿安镇复兴社区某安置小区的配套商铺,2008年地震之后就闲置下来。“我们从2019年开始更新盘活这个区域,迄今为止,它成为了一个以艺术为核心,涵盖研学、展览、消费场景、生活美学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园区。”
记者获悉,整个艺术园区可分为三大核心功能区,包含艺术馆、艺术大咖分馆、艺术家工作室、十一个工坊在内的艺术核心区,和合之道国际艺术公园,以及研学劳动、户外拓展基地。
这里常常举行国际、国内当代艺术与设计展以及公益性艺术活动。“每年8月举行的中国成都‘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活动是极具影响力的活动,用公共艺术推动公园城市乡村表达,这是园区的核心精神之一。”张岩英说。
在温江,幸福感无处不在,像这样有着历史人文、美学消费与艺术表达的场景还有很多。未来5年,温江将奋力建设南城北林两河一心的大美之区,让田园与林盘相依、流水与城市相伴,成就最具田园诗意的现代城市。
Hash:4295aba6a3d0934011219f1f1b6b6203e087ba1e
声明:此文由 封面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