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砖瓦,传承数千年的魅力瑰宝
“秦砖汉瓦”的说法
几乎人人皆知
我国砖瓦历史记载有7000多年
而溱潼砖瓦亦是自秦汉始
绵延数千年而不衰
溱潼砖瓦制作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溱潼镇就有七座大型砖窑,夜晚窑火通红,如七颗明珠散落大地,那时溱潼又名“七星村”,现在溱潼砖瓦馆里还存有镇东南郊出土的几块秦砖。泰州唐城、宋城、南京的古林寺、镇江的金山寺以及上海城隍庙都采用过溱潼砖瓦。溱潼契约馆中收藏的十多张清代以来溱潼地区有关砖審交易的契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溱潼砖窑业的兴衰。
溱潼砖瓦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名声远播,所用原料是溱潼地区特有的湖底黑粘土,经几十道工序烧制而成,其制作考究,烧出的砖瓦“绿豆青”,敲起来“镗锣响”,真正做到了“瓦缶胜金玉”,经千年风雨,坚固如初;溱潼出产的砖雕、泥塑、瓦当,图案精美,形象生动,古朴典雅,仅溱潼砖瓦馆收藏的当地瓦当图案就有61种之多,从多角度反映了里下河地区不同时期的民俗文化,折射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彰显出溱潼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砖審文化衍生的原生态歌“密工号子”更是叙述了密工们在劳动中的每个细节,显示了密工们的勤劳和智慧,透视着浓厚的民间乡土色彩。
历史渊源
溱潼砖瓦生产历史悠久,清嘉庆《东台县志》載:溱潼砖瓦始于唐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到清代时期,溱潼砖瓦生产已有相当的规模。溱潼地域分为十四坊,以窑命名的就有全家密、范家窑、宋家窑、张家窑、蒋家窑、徐家窑六坊。溱潼契约馆中收藏的十多张清代以来溱潼地区有关砖審交易的契约,反映了溱潼砖窑业的兴衰。泰州古城墙、南京的古林寺、镇江的金山寺以及上海城隍庙都采用过溱潼砖瓦。2006年8月,在泰州望海楼建筑工地地下发现了大量的宋代古城砖,古砖上的铭文“海陵秦五乙”,证明它出产于溱潼(清代以前溱潼叫秦潼,辖海陵)。
新中国成立后,溱潼窑业发展迅猛,土地改革后的一二年内,翻身后的窑民又进行新的一轮建窑高潮,溱潼窑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此间,全镇拥有砖窑400多座,砖瓦的品种增至40多种,仅溱潼境内的湖西庄这块不足0.3平方公里面积的庄区,就拥有砖窑108座,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溱潼砖瓦产品远销东南沿海和大江南北,以其独特的品质,在全国各地古建修复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法技艺
跨入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随着机械化生产程度的提高和生产工艺不断改革,原有的传统型的土砖烧制砖瓦的方式已不适应新的生产方式的需要。溱潼镇注意在保护传承传统手工砖瓦制作技艺的同时,保留了一些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密,作为文物来见证溱潼传统砖瓦生产的历史。溱潼砖瓦生产经过世代相传,经过不断的探索、钻研和创新,以溱潼特有的湖底黑粘土为主要原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流程。
精美砖瓦
砖瓦及砖雕、泥塑制作题材广泛,花鸟、人物、飞禽走兽无所不包,重要的是作品形象与历史文化、神化传说联系起来,祈昐、祝福,表明了广大群众质朴的是非观、善恶观、生活观和价值观,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折射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已被列为省文保单位的“溱潼朱氏古宅门楼”砖瓦及砖雕、泥塑以及密工号子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以人物造型、花鸟鱼虫、神化传说为蓝本,采用寓意的手法,匀画出富有传统民族特色,作品造型、神韵都隐藏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说,溱潼砖瓦文化、砖雕泥塑技艺以及“密工号子”是溱潼古镇历史文化的缩影溱潼砖瓦制作、雕刻以及泥塑作品在当代仍然是当地人们建筑时的必需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大量应用于全国各地的古建筑建设和维修保护工程。
部分内容来源于泰州市博物馆,泰州旅游整合编辑。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3、微信内容发现错误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私信“泰州旅游”,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Hash:8b363bb95a4f31db8324895fb22293e07a372375
声明:此文由 泰州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