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担水街、麒麟街、水师营……这些老街巷原来“大有来头”!

肇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趁着这个国庆假期,

走走下面这几条老街巷吧!

▼▼▼

▲ 梁亮 摄

担水巷:印证端州用水的历史

担水就是挑水,担水巷就是如今的禹门坊,是端州老城区百姓用水的见证。

名字来历

在没通自来水之前,挑水是大街小巷时时上演的一道景观。旧时商埠各食肆酒楼茶楼每天都雇专人来此挑水。不管是井水或西江水,溢出之水润湿巷道,常年湿漉漉,民间谓此巷为“担水巷”。

▲ 图源网络

这条巷子离西江的码头近,很多人穿过这条巷子到江边挑水为生。当然,一旦西江洪峰到来,巷子就会遭水灾。自西江建成堤坝以后,就没有再发生过搬家的事了。担水虽绝,巷名独留。

麒麟街:旧时肇庆的中医街

▲ 图源 大笨蛋博客 摄

名字来历

老街坊介绍,麒麟街在清朝光绪年间就已经存在。据说肇庆古有瘴气,经常让百姓患病,为了趋吉避凶,人们就当街筑起“福肇社”,供上麒麟坐镇,意为“麒麟在此”,后来便以麒麟为街名。

▲ 梁亮 摄

这里是肇庆其中一个出名的行医之地,被称为“中医街”。据说鼎盛之时有20多位医生在此行医。如谢国蕃、邓天平等等。

昔日,行医和药店是共存的。巷中有赞元堂、永福堂和永祥堂三家老字号药店,病人看完病即可抓药。此外这里还曾聚居过不少占卦算命的盲人,就有了“算命街”和“盲公街”的雅号。

其实,端州古街还有以“营”命名的,

一是独立营(坊),二是水师营(巷)。

独立营见证了武警在肇庆的发展史

建国初期,西江一带水霸、土匪十分猖獗。广东公安厅先后在肇庆成立了公安队、公安西江水上分局,并进驻了三个武装护航连队,与匪霸开展斗争。

在此基础上,1956年初,肇庆第一武装警察支队在“独立营(坊)”成立,直到1966年7月,归入肇庆军分区管辖,编为独立营。1981年,肇庆把驻扎独立营地的街坊定名为独立营(坊),这就是“独立营(坊)”的得名由来。

当然,经过几度变更,当年的独立营就成了如今的肇庆武警支队。中国武警部队经过近些年的调整扩充,已成为一支多警种、遍布全国各地、具有相当规模的武装力量。

水师营因驻军而得名

▲图源网络

天宁路东面的水师营巷,旧时巷里有嗣厚社,因明清两朝有水军驻扎这里而得名。水师即水军,营即军营。

历史上,肇庆一直是西江的水上军事要地。明代洪武年间,肇庆千户徐旺击败大罗山瑶民之后,与南雄候赵庸镇压起义疍民,收编首领“铲平王”的属下疍民万人为水军,设置为肇庆水哨,后为两广总督直辖的肇庆水师营。

▲ 1925年地图中的水师营,又称永厚西约。

清顺治九年(1652年),设立肇庆水师营,同年设立总兵府,统辖肇庆府及罗定州。第二年,肇庆发生了一场大战。清兵胜后,直至光绪年间才废去水师营。

1981年,肇庆市人民政府颁布标准地名,恢复名称水师营。

忠勇路:引出一段抗日史

▲ 忠勇路在端州城北,今已成为繁华的街市。

1942年,驻扎肇庆的国民党陆军第六十四军与余汉谋指挥的第十二集团军在清远英德抗日。后又参加桂南会战,从粤北战场返肇庆,沿西江上梧州

经过粤北、桂南两次战役,第六十四军伤亡惨重。1942年,部队把在两次战役及其他抗日战场上捐躯的六十四军官兵骸骨收拾一部分运抵肇庆,在七星岩景区的犀牛岗建起坟场埋葬。

岗下有一座牌坊,上书“浩气长存”;两边柱上刻着一副对联:“以丹心存令节,以碧血存令名,不愧七尺昂藏,顶天立地;为国家尽大忠,为民族尽大孝,赢得千秋景仰,继往开来!”

这些肇庆老街巷,

总有叙不完的故事,

有空一起来走走!

内容来源:肇庆发布、肇庆零距离

本文编辑:肇庆零距离 黄晓燕

Hash:2fe7c4300c2936c81dbe8a1c05781c3e8ddd7a34

声明:此文由 肇庆零距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