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琨:太原独有的关夫人殿

太原市的中心,繁华的钟楼街,有一个小巷,巷名很奇特——“老鼠窟窿”。这个小巷的巷口是以元宵而闻名的甜食店。

顺着这个小巷往里面走,喧闹的都市一下就静了下来。静的让人猛然有些不太适应。一段狭窄的胡同过去,是一个幽深的庙宇,屋顶绿色的琉璃瓦显示出其非同一般的气势,在闹市中间的位置似乎在告诉路人其显赫的历史地位。另一侧的现代楼房与这座古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庙宇的静谧与闹市的繁华有些格格不入。钟楼街繁华的现代气息在这里一下停顿了下来,好似穿越时空一般,让经过此处的游人在闹市中间有了触摸龙城古韵的感觉。这就是太原市最古老的关帝庙——建于元代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校尉营关帝庙。

古关帝庙,在已故的山西大学教授郝树侯先生的《太原史话》中这样记载“太原城区西校尉营有一关帝庙,多年被称为‘古关帝庙’。这庙约系宋建,或者还是唐明镇所旧有,都有可能。现存的庙为元朝重建,元碑虽已剥落,但‘重修关侯庙记’的石碑头,还保存着。这庙经过明、清的几次重修。现正殿结构,仿着宋建形式,上复绿琉璃瓦。殿内原有关羽坐像,已于一九五一年六月拆去。后寝宫有关羽夫妇像,现尚保存,其旁有十二侍女塑像,姿态、手法,和晋祠圣母殿侍女塑像相似,只是面颊丰满,显现出元朝的艺术风格。”

关羽去世后,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帝,照郝树侯先生所说,“‘重修关侯庙记’的石碑头,还保存着。”这座古关帝庙的历史就应该在元代以前了。

《太原史话》出版于1956年,古关帝庙后院寝宫的关羽夫妻坐像在以后的年代被毁,坐像旁的12尊尚乐侍女,手执笙、笛、管、鼓、钹、三弦、琵琶等乐器及二尊类似指挥者及管理人员塑像,比例匀称,高1.5米,宋人装束,衣纹深邃重叠,飘带左右盘旋,系元代作品。1964年移入晋祠唐叔虞祠,暂作叔虞的侍者。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庙日趋衰败下来。再往后,便是被人肆意侵占,隔断成七零八落的房间,住进了人家。关帝庙变成了有名无实的大杂院。

古庙分前后两进,前院有山门、钟鼓楼、正殿和东西厢房,后院是寝宫。钟鼓楼十字歇山式,矮而雄,正殿五间悬山式,宽而幽,绿色琉璃瓦装饰殿顶,闪闪发光。关帝庙西侧是奶奶庙。庙里供的是关羽的夫人,又叫送子娘娘,墙上还绘有婴儿从天而降的彩色壁画

这座古关帝庙旁的奶奶庙虽然面积不大,在庙宇中却不寻常。据说中国前前后后曾有三十余万个关帝庙,在关帝庙供奉关夫人的却只有运城市的解州关帝庙、运城常平的关公祖庙,还有就是这座太原市西校尉营的关帝庙。解州关帝庙隋朝始建,号称“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内崇宁殿(大殿)后方原有关夫人殿和其子关平、关兴殿,1947年,困守运城的国民党军队为了兴修工事挽回败局,将关帝庙内的娘娘殿和太子殿拆除,后辟作花园。常平关公祖庙相传隋代创建,始为祠堂,金代改为庙宇,明清扩建。有娘娘殿,左右配殿分峙,自成院落;殿宽、深各五间,前有插廊,内有神龛,关夫人凤冠霞帔端坐其中,侍者或持帕或握笏,恭身而立。各像比例适度,神态自若,在清代泥塑中此为上乘佳作。

常平关公祖庙有两大奇观,“娘娘殿院内有古桑一株,乃明代所植,树龄逾500余年,粗可合围,表皮鳞状,俗谓之「麒麟皮」。一般桑树所结桑椹一年仅成熟一次,但是这株桑树的桑椹却于一年之内可五熟五落。其下部有五条树根,约碗口粗细,裸露于地面约1公尺。根部上方为树干,树干距地面约5公尺处伸出五株粗枝,不但与树干下五条祖根相互呼应,也与家庙供奉关羽之曾祖、祖父、父亲、关羽本人、关羽子关平及关兴五代暗合,号称「五世同堂桑」。娘娘殿西北隅另有古柏一株,名曰「云柏」,树干中裂,以铁箍环护,树身倾斜,与地面成45度角,直指10公里外的解州关庙。每至严冬,大雪纷飞,笼罩万物,此柏却落雪必化,无有覆压,故亦称「热柏」』、「化雪柏」、「无雪柏」。据自东瀛的参观者声称,此类树种世界上属濒危植物,已极罕见。”

关羽是中国的“义”之典范。历来受封建君王尊崇,各地皆立有关庙,但都缺失了关帝的夫人,这是因为关夫人的史料记载,正史难见踪迹。

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时,曾引《蜀记》材料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大意是说,吕布被曹操和刘备合兵围困于下邳时,曾遣秦宜禄出城求救,谁知泰宜禄竟然丢下妻子,借机投奔袁术;而关羽则几次向曹操表示想娶秦宜禄之妻。曹操见关羽再三要求,多了几分心事,便暗中留意,结果抢先霸占了秦宜禄的妻子。

三国志·关羽传》:“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寥寥数语,说明了孙权攻取荆州时曾经将关公妻子及家眷作为人质来胁迫关公。至于妻子家眷姓名、何方人氏,没有说明。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中,也记载有关公攻占襄阳后,诸葛谨对孙权说:“某闻云长自到荆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也是寥寥几句,一笔带过。

野史中说法更多,有说吕布被打败之后,张飞抓了吕布的爱妾貂蝉送给关公,关公怜惜貂蝉美貌,但顾及女人“红颜祸水”,怕弄得身败名裂,后令其自刎。

解州关帝庙的娘娘殿虽已被毁,但在建造之际留下了一段传奇。明清之际,当地县令敬佩关公,认为他一定有一位贤内助,便命工匠在大殿后方加筑关夫人殿。直到新殿竣工,县令才猛然省悟——怪不得各地关庙大都不提关夫人,只因史书上根本就没有关于她的记载,就连姓氏都说不清楚。

县令左思右想,娘娘殿不可能拆,更不能丢了脸面,只能是向全社会公开征联。据说这问题是被一位江湖郎中给解决的,其联曰:生何氏,殁何年,盖弗可考矣;夫尽忠,子尽孝,能不谓贤乎?

全联回避了正面回答,从侧面落笔,干净利落的回答了关夫人的姓氏问题,又将关夫人的贤妻良母形象以“烘云托月”的方式缓缓展开。

据说当时县令一见此联,心中大喜。郎中却不要赏金,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要求,求县令拨款把附近村子的井口用石头垒出高台,井口上方再加个井盖,防止污物坠落井中,影响百姓饮水水源。这个传说流传甚广,在庙宇和楹联的有关故事中都可找到。

二00六年,台湾礁溪协天庙原大楼拆掉,准备建一个专供关夫人的大殿,台湾关帝庙联谊会长、弘道协会会长吴朝煌率十五人到大陆,找见了运城市关公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孟海生,这才寻找到有关关夫人的资料。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解州常平村读书人于昌“按梦索骥”,找到了一块村民在浚修关公旧宅古井时,所挖出的刻记着关公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以及家庭状况的墓砖,解州州守王朱旦于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依此“一梦一砖”写下了《关侯祖墓碑记》。该碑记载:“侯长娶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平。”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明神宗万历皇帝追封关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

当地传说,关夫人名胡玥,其父名叫胡斌,也称胡启中、胡守约,为解州一地文化名流,饱学未仕,开办学堂,教书育人,仅有胡玥一女,十分珍爱。关公十八岁与胡玥大婚。胡玥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同时发挥自己的医学专长,为远近百姓看病。第二年,胡玥生子关平。第三年关公义除恶霸吕熊避难后,胡玥携抱一岁长子关平逃匿中条深山小村庄避难而居。为了母子生计,她每天不辞劳苦上山采集药材,为百姓们治病疗伤。受当地百姓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胡玥娘娘”。其后,家乡人为纪念“胡玥娘娘”,在其原来藏匿居住过的地方盖起了一座庙,名曰“胡玥娘娘庙”,后来人们就只叫“娘娘庙”,这个村也随之叫“娘娘庙村”了。“娘娘庙”毁于日寇败退前。近年来,当地百姓在中条山下解州一地又重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娘娘庙。信众游客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清代对于关公的崇敬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十数度对关羽进行加封,康熙临解州拜关庙,乾隆将关羽作为武圣与文圣孔子一样,列为国家春秋两季的举国大祭。在关公地位日益高大,成为圣人的同时,远离关帝家乡千里之外的太原,在关帝庙的旁边,建了关公家乡之外唯一的关夫人殿。太原先民在尊敬关公忠义的同时,对于出身于乡下,关心百姓疾苦的关公夫人,给与了百姓特有方式的纪念和关注。当初建造者的想法和思路,没有留下片言只字,地方志中也未见有记载,给后来学者留下了遗憾,给游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传奇。

目前,西校尉营关帝庙及奶奶庙已经修缮完工,这些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灵魂的文物建筑重新开放时,漫步在铜锣湾、茂业这些商家云集的钟楼街,在闹市看到昔日的古都风貌,对于龙城太原厚重的文化底蕴应该是诧异、感叹、惊喜交集了。

Hash:455032abbc43be6a6fb94aaabde7b5308ebac80a

声明:此文由 太原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