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赵云与通都大邑之五

成都大邑老城内,历史上的子龙庙究竟在哪里

(对城内子龙庙的消失,只是一种推测,但这种推测是站得住脚的。城中子龙庙就是毁于这场大火。别无它说。后来大邑经过几个朝代近一百年的恢复、生息,得以重辉起来,但许多建筑和原物,就难以复原了。城中子龙庙,就是这样被搬到将军墓,成为庙墓一体的一座郊外园林了。)

大清乾隆十四年,宋载所编撰完稿的大邑县志祠庙条第169页写道:“子龙庙,在县东郊银屏山将军墓前,城内旧庙毁。”从这几句简短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历史上在大邑县城中,是有子龙庙的。那么城中子龙庙又在什么位置呢?有多大规模呢?为什么又废掉了呢?事已相隔遥远,今人是无法弄清楚了,好在宋载为我们留下了这段文字,还是可以做些分析的。

文中所说:“子龙庙在东郊将军墓前。”文中提到的是将军墓,也未说子龙墓或赵云墓,按照习惯,都应这么称呼的,如果说将军墓,那么也可以说是除赵云之外的将军了。当然除了赵云,大邑历史上是不会有这样级别的将军的,问题是乾隆县志就是这么称呼的。那么是为什么称将军墓呢?

第一、城内子龙庙毁之前,东门外的子龙庙就只有墓,人们就习惯地称呼将军墓了。

第二、因为城内子龙庙毁后,才将子龙庙搬到将军墓前重修子龙庙,逐步形成后来的庙

墓一体,人们也逐步就称子龙祠墓了。

以上两点分析的依据在乾隆县志中就可以得到印证。例如大清康熙邑令李德耀的散文标题就写《汉顺平侯赵将军墓祠碑记》,李德耀仍然称将军墓祠,到文后叶鉴诗《题晋原赵子龙墓》,金锡类、张风翥、张城的诗的标题都称谒汉顺平侯子龙赵公墓了,虽然是一小点称呼上的变化,但也可窥见子龙庙由城内搬到子龙墓后,庙墓一体的影子。

那么城内的子龙庙毁于何时呢?子龙庙又是什么时候搬到将军墓前去的呢?

这也不得不说到甲申兵燹。乾隆县志第134页武功条写到:“崇祯17年甲申…… 流贼张献忠……十月初五日,破邛州及大邑……乡村市镇,剪屠数万家,无少长贵贱僧道,尽罹其殃。妇女争投水死,井甃无空,焚燎庐舍,光映百里。公廨民房,园林亭馆,道院梵宫,可怜焦土……尸填沟壑,血满陂池,几无噍类矣。”可见当时邑土,不仅无人烟,而且无寺庙,无城镇,无房屋了。这城内的子龙庙,就是一起和县城化为灰烬的。

对城内子龙庙的消失,只是一种推测,但这种推测是站得住脚的。城中子龙庙就是毁于这场大火。别无它说。后来大邑经过几个朝代近一百年的恢复、生息,得以重辉起来,但许多建筑和原物,就难以复原了。城中子龙庙,就是这样被搬到将军墓,成为庙墓一体的一座郊外园林了。

至于是什么时候搬到将军墓前,没有任何资料有具体时间记载,但可以推测为甲申兵燹到清康熙四年的二十余年时间之内,因为李德耀写过一篇散文,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汉顺平侯赵将军墓祠碑记》中记载的:“复建祠三楹,拜庭一宇。”但是我还要声明,这只是一种推测,古时墓葬够级别的人物通常都是庙祠相随,赵云这样的五虎上将应当是庙祠相随。那么我们还可以作另外的推测。

第一、城外子龙墓祠应当一直相随,因战争原因,祠宇一直未能恢复。

第二、城内子龙庙与县城一起被焚烧之后,由于恢复县城须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得以完成。城内子龙庙就在恢复的过程中,因经济匮乏的原因,无法恢复,就此消失了。

第三、待到县城恢复之后,几代县令考虑到少了一处子龙庙(该文还记北面还有子龙祠宇),就将东门外赵云祠墓加以扩大,到了民国时,子龙祠墓就扩展成东门外郊有名的子龙公园了。

无论大邑城内的子龙庙在哪里,毁于何时,乾隆版大邑县志总算将城内的子龙庙记载下来了,虽然今日城内仍然无此景点,但翻阅大邑县志,总算找回了一点记忆。

二〇〇八年三月七日星期五川西听雨楼

当日完成两篇,此篇为下午四点去西岭印刷厂拿牛皮纸回家装订复印的民国版大邑县志时,开始写此稿,晚9:55分写完。

Hash:e527ca52474503c5ca7b76b4d4a53d7dd86df6c4

声明:此文由 树文原创诗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