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当有人提到长春这座城市,大家都能想到哪些标志性景点?净月潭?南湖?伪满皇宫?还是“一汽”?这些当然都值得一看,不过,除了这些,一定不要忘了长春电影制片厂。
长春有一座“长影世纪城”,作为一个5A级旅游景点,他有一个被很多中国人所熟知的母体——长春电影制片厂。这里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制造了太多的经典,陪伴几代人长大,并成为他们无法抹去的时代记忆。
托生于“满映”说到长影制片厂,首先是要谈谈伪满时期的日本“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电影作为一种传媒类型,从19世纪时开始出现。虽然早期的电影很原始,但是因为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其一出现就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娱乐工具。
进入20世纪以后,电影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除了早期的默片(无声电影),又出现了有声电影。“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为了占据东北,除了军事战略经济掠夺外,为了更方便地奴役中国人民、瓦解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日本军国主义者以各种形式进行文化侵略。他们在教育上强制日语,搞奴化教育,还在各种传媒平台上渗透,其中就包括影视。
1937年,由日本人炮制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在伪满新京(长春)成立。此后,他们拍摄了大量宣传侵华日军和伪满奴化思想的“国策电影”,如《皆大欢喜》(由八木宽编剧,王心齐导演),还有《黄河》和《大地逢春》(导演周晓波)等等。
1945年日本投降,8月20日,绝望中的“满映”理事长甘粕正彦自杀,“满映”解体。当时的长春市委地下党员刘健民、赵东黎组织原“满映”进步职员开展护厂斗争,组建了“东北电影技术者联盟”和“东北电影演员联盟”,并于1945年10月1日成立东北电影公司。次年4月14日,伴随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长春,田方、许珂、钱筱璋随军入城,随后舒群、袁牧之也进入长春,正式接管“满映”。中共中央东北局任命舒群为东北电影公司总经理,张辛实为副总经理,袁牧之为顾问。这标志着电影制片厂从日伪的宣传工具,转到中国人民一方,获得了新生。
这一时期,公司拍摄了《庆祝“9·3”胜利大会》《市民纪念抗战胜利游行大会》《欢迎苏军进长春》《八路军进长春》等。
可惜好景不长,内战爆发,长春受战火波及。东北电影公司于5月23日迁往当时合江省兴山市(即黑龙江省鹤岗市)。
创造新中国影史七个第一当时的鹤岗市条件十分简陋,但是这并没有难倒电影厂的工人。工人们先后建成办公室、洗印车间、摄影棚和技术车间,办起了学校和保育院,更把这里建设成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1946年10月1日,在东北电影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经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决定,东北电影公司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在鹤岗的这一时期,虽然条件艰苦,但是长影人却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分别是第一部多集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17集1947—1949);第一部木偶片、讽刺反动派的《皇帝梦》(1947);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1948);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1948);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第一部翻版片(译制片)《普通一兵》(1949);第一部故事片《桥》(1949)。
当时,东影摄制了17集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使用胶片达30万尺,详细记录了东北人民解放军及东北解放区军事、政治、经济的重大事件,非常珍贵,极具研究价值。而在拍摄期间,为了保证真实性,摄影师们不顾危险,跟随解放军战士走上战场。最终,有三名年轻的摄影师为此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分别是:张绍柯,牺牲时30岁;王静安,牺牲时27岁;杨荫萱,牺牲时24岁。这三位烈士中,张绍柯曾被被选为挺进军政治部模范干部,担任晋察冀报社编辑和特派记者,还独自编制了记录内蒙古人民斗争历史的《内蒙剪影》,更为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绘制30尺长的巨幅油画。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电影人,面对敌机空袭时,为保护摄影器材而不幸中弹牺牲。为此,乌兰夫于1948年12月11日撰文《悼念绍柯同志》。
重回长春,缔造经典随着解放战争进入反攻决胜阶段,特别辽沈战役后,沈阳长春等城市相继解放。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到现在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也就是现在的长春市朝阳区红旗街1118号。回到长春之后,东北电影制片厂先后又摄制了《中华儿女》《赵一曼》《钢铁战士》《白毛女》等多部优秀影片,这些影片于1950年上映,并广受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人民政权的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于1955年2月28日,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此后又拍摄多部优秀作品,比如《祖国的花朵》 《平原游击队》 《董存瑞》等等。电影《平原游击队》塑造了“双枪李向阳”这个经典的银幕英雄形象。而根据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董存瑞》,则让董存瑞手托炸药包、舍身炸碉堡的形象,与那句“为了新中国,前进!”成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电影《祖国的花朵》也许有人印象不深,但是那首著名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相信在小学音乐课上老师一定带着大家唱过。这是由著名作家林蓝编剧、严恭导演的新中国第一部儿童题材影片。该片于1980 年获全国第二次(1954—1979)儿童文艺奖故事片一等奖。
关于这部电影的导演严恭老先生,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原名陈宝润,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南京分盟的公开组织“磨风艺社”。1935年10月,他化名“严恭”进入“国立戏剧学校”表演系第一期学习。1938年2月,他深入“汉冶萍”矿区,与瞿白音、赵明、徐韬、王为一合编文章《齐心合力打东洋》 ;3月,被党组织派往河南鸡公山,在青年军团艺术大队担任教官;5月,担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艺术大队战地演出队总指导员;8月,参加周恩来领导的“抗敌演剧队”第二队,担任队委、演出组长、舞台总监、演员、导演。除了传奇的经历,他还极具电影才华。1949年,他与赵明联合执导的个人首部电影《三毛流浪记》,获得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意大利第14届索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
此外,还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电影,像《刘三姐》 《甲午风云》 《冰山上的来客》 《兵临城下》 《英雄儿女》 《创业》《保密局的枪声》 《吉鸿昌》 《北斗》等等,也都是由长影制片厂拍摄。值得一提的是,长影制片厂电影的作品多以革命历史题材、农村题材、少数民族题材和反映党和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的现实题材为主。
用优秀的影片回报社会在七十余年的发展中,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历任电影工作者通过他们的作品,拍摄主旋律影片,弘扬正能量,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从五十年代到今天,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长影,足可见长影的影响和受到的重视。
国家和人民重视长影,长影也用优秀的影片回报社会。长影的影片在“华表奖”“百花奖”“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电影专业奖项的评选中及国际电影节的舞台上都有出色的表现。
虽然长影制片厂过去取得众多荣誉,但是过去的荣誉不代表一切。1998年,长影开始制定改革计划。200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改制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影集团”。
2005年中国第一家世界级电影主题娱乐园——长影世纪城竣工并投入运营。运营10余年来,已接待1000多万国内外游客,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成功探索和开山之作。2008年,在中宣部、广电总局、财政部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长影设立中国首家国家级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
勇于创新,再创辉煌2009年3月,长影在海口市打造类似好莱坞那样集影视制作、影视娱乐、影视商务、影视演艺、影视教育、影视传媒、影视科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超大型国家级国际化电影产业园区、国际文化产业合作平台、世界级电影娱乐王国。
2014年4月25日,中国首家五星级艺术电影院在长影老厂区对外开放;7月3日,中国首家电影主题音乐厅对外开放;8月19日,通过文物收藏保存、艺术展览、数字化平台、电影互动、电影工业生产等多种形式,翔实记录长影创业史、发展史和文化史的长影旧址博物馆对外开放。
如今长影总资产由改制前的2.5亿元到现在的130多亿元,巨大的成功使得长影先后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
除了自身体制改革、多种产业发展外。长影依然不断有好作品出现。以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为例:先后征集优秀电影剧本1500多部,先后推出140多部影片,其中《大太阳》《信义兄弟》 《索道医生》 《西单女孩》 《城市门》 《申纪兰》 《草原英雄小姐妹》 《耳朵大有福》 《斗牛》 《司法所长老秦》《老阿姨》等17部影片分别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鸡奖、台湾电影金马奖等电影专业奖项。
在中宣部第12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活动中,长影出品《辛亥革命》《大太阳》《信义兄弟》3部影片同时获奖,实现了长影电影创作的历史性突破。2013年12月,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长影集团凭借着《辛亥革命》《索道医生》《马达加斯加3》在1000多部参评影片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第一家同时获得三个类别影片大奖的电影制片企业。同年,电影《战将周希汉》获得第14届电影频道电影百合奖优秀故事片一等奖,入围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14年,《索道医生》在中宣部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中又获殊荣。2016年,《老阿姨》又先后获第13届长春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及第8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除了叫好的作品,在商业竞争上,长影依然有着优秀的表现。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史诗巨制《辛亥革命》,成为长影改制以来首部票房过亿的影片。
在新中国电影发展的七十年岁月中,长影就是一个缩影:在初创时期一穷二白,各种物质条件并不好。当时的长影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在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人民电影的“七个第一”,开启了新中国电影多片种尝试的先河。
在中国社会主义电影早期发展阶段,长影制片厂拍摄的一系列中国革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成为几代人无法抹去的时代记忆,不少人可以说是看着长影的电影长大的。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长影改革自身,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为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在取得经济收益的同时,长影依然牢记社会主义电影人的神圣使命,继续制作优秀的影片,尤其是其作为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对电影创新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荣誉是过去的和现在的,而长影不会止步,我们期待长影的未来会更好。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双尾猫/文
编辑:丹琦
Hash:6506ed5b799835b6035ac7b3fc80b7d30517393e
声明:此文由 搜狐城市-吉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