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荒草间建起年产值3000万的农庄

小钱说,这群白白胖胖的、不怕人的“洋妞”叫“外三元”。过些日子,他准备养些肤色黑、胆子小、爱干净的“本塘姑娘儿”皖浙花猪

(上接A10版)

一对父子

吴山脚下父子俩“插队”桐庐山村18年

名片

老爸钱万强,1974年在桐庐分水镇“插队”;24年后重返分水,包下1000亩山地,办起万强农庄

儿子钱源,20多岁进山当“农民”,一晃已过而立,是农庄的技术员,也是营销员;是账房先生,也是网站运营总监,哪个工种缺人,随时可以顶上。农庄之外,他还是当地新龙村的荣誉村民、杭州市十佳农村青年兴业带头人、桐庐县青年创业者之星。

记者 周丹红 文/摄

1974年,吴山脚下有一个叫钱万强的年轻人,背着包袱来到了桐庐分水江边的分水镇“插队”。他每天要干的事情是跟着房东干农活、养牛养鸭。

一干就是四年,钱万强返回杭州工作,当过采芝斋职员、干过卖腌货的个体户、出租车老板。

1998年,即将变成老钱的钱万强,重返分水镇,包下了1000亩山地,办起万强农庄,从头创业。

做了几年,年纪越来越大,体力自是不说,年轻人的营销手段、消费习惯又是怎样?

老钱思忖了多日,一不做二不休,决定把儿子钱源“拉下水”。钱源“诉苦”,从2007年开始,就被老爸“逼”着扛锄头、养猪仔。想不到这8年的坚持,出了大成绩。

现在,万强农庄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每年游客超过5万人。去年,甚至有风投找上门,愿意花估价的5倍买走万强农庄。

我们请桐庐宣传部推荐一个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能人,对方说:这对钱氏父子,你们一定要来访访,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上午,我们从杭州市区出发,经桐庐县城,沿分水江往西,过白沙大桥,两小时后,到了万强农庄。

“少庄主”钱源站在门口等我们,白T、工装裤、板鞋,剃板寸头,和城里小伙一样打扮,唯一不同的是皮肤黝黑。

“好好的城里生活不过,为什么跑到农村当农民?”我问。

小钱说,是为了陪爸爸老钱。

老钱当初听了下乡时老房东的建议,想承包一个山头试试看,顺便解决一下村里的就业问题。

“一开始规划比较短,计划投资50万元。”包下山地前,老钱家里已经有三辆出租车,车老板的日子过得蛮舒坦。

包下山地后,面对1000亩长满杂草的山地,未来40年怎么用,老钱没了谱。

求助当时的农大老师,他们给出的建议是分三部分建设:一是养猪,头一批养了26头母猪、一头公猪;二是种花卉苗木;三是种果树。大家还建议尝试循环生态型农业,猪粪、猪尿则用来给果树施肥、浇灌,环保又省钱。

最初的两年,城里人老钱吃尽了农活的苦头,出栏的猪还不如死掉的猪多。没办法,老钱咬咬牙,每周一到周五在山上蹲着,周末回家除了看看家里人马上跑到农大去“取经”。

在小钱的印象中,青少年时期的每个寒暑假,都会跟着老爸到农庄,“那时候,只有一口井、一个土房子,晚上睡在土房子里潮气可重了,水井里有蚂蟥、猪圈里有蛇,路也没有、都是茅草,晚上不敢出门!”

陪着陪着,小钱学会了给猪配种、调配猪饲料、给果树打农药……哪个工种缺人,随时可以顶上。

从1998年到现在,农庄一直在变,最初只是养猪、果园、花卉苗木三大主业,后来又加上了生态旅游,现在旅游这块产值可以达到总收入的1/3。

更有意思的是,生态旅游成了农庄循环农业的重要一环。

万强农庄的果园品种很多,梨、桃、猕猴桃、杨梅桑葚都有,没有生态旅游,果园和当地村民蔬菜基地的销路一直打不开,小钱甚至还尝试在高银街开店卖有机农产品,但效果都不太好。

生态旅游搞起来后,每年5万多客流量,立刻就把果园跟村里的农户蔬菜给解决了。农庄跟周边3个蔬菜基地建立联系,农庄的游客都可以去蔬菜基地体验蔬菜采摘、购买。而山庄每年五千多头猪产出的猪粪除了浇灌果园,每天还会定时有槽罐车送到周边的蔬菜基地作为肥料。

每年五六千头猪、果园的收入、旅游收入……七七八八加起来,小钱说农庄其实几年前年产值就超过3000万了。最重要的是,农庄所在的新龙村农业也被带动起来。现在每年过年前后,村民都抢着请钱氏父子吃饭。

接下来,小钱打算做两件事:一是新引进皖浙花猪,这种猪产值高、肉质好,今后会陆续取代目前国外引进的“外三元”品种;另一件事就是沿着分水江建临江休闲区,打造高端休闲别墅

临告别,我想给小钱拍个照,他特地站在了山庄最大的土房前,身后“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八个红字在白墙上特别醒目。小钱说,这是特地请人写的,可以好好激励自己。

Hash:81a80ae8f3a5f482b077487ed83fc5473a724734

声明:此文由 城市快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