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将改变一座城

记者观察

刘慧

北方的冬天寒冷凛冽。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一行11月抵达长春,颇让人意外的是,迎来了2017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在由长春市区前往莲花山的路上,雪越下越大,像蒲公英种子一般轻盈,自由地在风中飞翔。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北方冬天能看到的大雪天数不像儿时那么多了。有人感慨地说:“还是小时候的雪令人印象深刻,那么长的冰棱现在都不多见了。”记者到达莲花山时,大雪已经覆盖了茫茫大地。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开发规划是,在保护现有山体和林地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生态廊体系,修复大黑山脉的生态脉络。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这样的生态开发理念已经成为国内很多地区的共识。面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更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山绿不绿、树多不多、水清不清。

长春,被誉为“北国春城”,绿化程度与其他城市相比算是很高的,城区绿化覆盖率是41.5%,绿地率为36.5%,“300米见绿,500米见园”,长春还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之一。虽然记者抵达长春的季节是冬天,但能看到市区密集的植被,开放式公园已由2012年的38个增加到117个,市民有了休闲游玩的园子,可以时不时来逛逛。

长春还在建设“百廊工程”,构筑城市绿色廊道骨架。也就是说,用道路景观带把森林引入城市,用慢行游憩步道连接各大公园及城市周边风景林地。这座“北国春城”已经建成人民大街的杨树一条街、东南湖大路榆树一条街、莲花山生态景观大道、城市森林绿道2号线等廊道工程。还将推进“千点工程”建设,建设千个城乡绿色福利空间,提升绿化水平。

湿地被誉为一个城市的“绿肺”,保护生态环境还须依靠制度。在2013年,长春市委托吉林林业调查规划院对湿地进行普查,全市湿地总面积共有24.2万公顷。从2014年开始,长春市出台文件加强了对湿地的保护。记者了解到,目前已建成吉林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九台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净月潭省级湿地公园、吉林长春新立湖国家湿地公园吉林农安太平池国家湿地公园等6大湿地保护地,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了54%。

城市的人居环境优秀,绿地系统完善,大气环境、水源质量达到标准,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持,才能成为一座和谐宜居的城市。

伊通河是长春的母亲河,自西周以来便有史料记载,在松嫩平原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流淌至今。千年古运伊通河与蓬勃发展的长春市始终紧密相关、密不可分。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提出“举全市之力打赢伊通河综合治理攻坚战”,伊通河拉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系统治理。

记者从伊通河管委会获悉,本着控源截污、活水补给、生态修复的原则,为改变河水之质,展开了水生态治理工程。伊通河中段景观改造将以“往事如影”“月光如弦”“乐活如歌”为文化主题,打造各具特色和景观魅力的“五岛”“十园”,给予河流丰富的骨架与肌理。

“治理一条河流,改变一座城市”,当记者听到这样的理念时,不由想象通过综合治理后,伊通河将实现水清、岸绿。走在伊通河边,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厚重。伊通河也将成为长春市城市安全的“生命线”、绿色宜居的“生态轴”、美丽长春的“景观带”。

长春还启动了一些生态城建设。九台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文元告诉记者,目前已和一家企业集团达成投资建设长春卡伦湖国际生态新城的共识。环卡伦湖将打造集健康、文化旅游、商业、居住、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项目,建设地中海俱乐部、湿地生态走廊、水上乐园、主题游乐城、生态科技博物馆、高端商业城、国际学校、高端商务办公区、健康养生城等。九台开发区已委托天津大学编制总体规划。

记者觉得,生态保护将改变一座城,尤其是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下,城市的资源环境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和自然人文积淀,都是城市的活力之源,也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未来。

Hash:c8fed5e50e94461e73047f2042493bf8adfd08ac

声明:此文由 中国经济时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