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新区这个小镇曾繁华一时,如今成为最有历史故事的古镇老街!

经常看小镇君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有一期我们做了一篇关于天府太平镇的文章,可回看:好吃的豆花饭、冲壳子、看古镇建筑,天府太平小镇你必须要去一趟! 在这篇文章,我们介绍了太平的一些街道概况。但是,街道最有历史、故事的东西我们却没有提及介绍,而今天,大家将跟随小镇君,认识太平镇窑子坝最原汁原味的老街故事!

太平又被称为旱码头,因这里曾是通往各地的必经之路而繁华一时。而最中央几条老街,曾经如此热闹,现如今已经快被人遗忘,却又不时被后人翻开品味。

老街这里还有几户人家在此居住,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老街上的店铺街坊早已没开了,但仍然还能看到上面的店牌。

老街上这两墩石缸别看不起眼,但着实有些年头了,现在特意摆放在这里做文物展示。

可以看到,石缸上面多处还都有着磨刀的痕迹。

“上成都,下简阳”,可见太平在旧时交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捐躯太平垂千古,挺进川西建奇功”,这里是位于老街的烈士陵园。任陈二同志在1949年10月的太平战斗中壮烈牺牲,立奇功,特此建陵园。在早年,旁边的老太平小学每年都会组织小朋友前来看望沉睡多年的英雄。

而现在,烈士遗体已经搬迁至位于煎茶的烈士陵园。

石梯子坡,又名横街子街,是太平镇现存历史比较悠久的老街道,具体历史可以上溯到明代时期,也是繁华一时的集市,现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与正街衔接的石梯子坡也是曾经热闹的街道,而现在只有旁边一个老香樟树仍然在那里。

街上还居住着几户人家,不算落寞。晾杆上的衣服、太阳下晒的红辣椒、收废品的老大爷、脚下的老街道、两边的旧瓦房,恍惚间让人以为回到了小时候的那个年代。

已经很老的房屋

有人知道这被保护起来的是什么吗?这也是太平的文物古迹,名曰太平池。始建于光绪二十年至民国期间,主要用于消防,也就是那个年代的消防栓,平时储满水,待哪里出现火情时在此舀水救火。

太平池现在属于重点文物保护,因此被加上栏栅,以防被受损破坏。

太平观音寺,据说以前叫观音堂,那时还只是一小庙,文革中被损毁过,唯一的一位法师在主持,大家都叫她“蔡和尚”,直到改革开放,庙子有了香火才慢慢改造成现在的规模。

墙身也已经很残破,但仍然能看到历史在这里留下的斑驳痕迹。

文庙街,曾经也是热闹非凡,大药铺、中心小学都在这里,但是现在,只剩下这些老建筑在这里孤零零的等着后人来见证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历史。

文庙街老建筑

在小巷望去,可以看到这些错落有致的屋檐,对于后人来说,将这里称为古镇也名副其实,但故事,或许只有当地老人才能完整讲述。

老建筑一角

而旧时的太平小学也在这里,民国建筑风格,如今只剩这个老门头。据说小学就是曾经的文庙,解放后改成了学校,但具体还需考证。

太平小学旧址

而崭新的天府新区太平小学就修建在教师街,在同一个镇、同一个名字,却代表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一个是历史故事与痕迹,一个是新生力量与发展,在这座小镇上共存。

太平新小学

太平镇作为天府新区的历史文化重镇,远远不止在老街发生的这些历史.......

Hash:d6dcb0dc0b942d8d004b8a686c77fc71c2c5c007

声明:此文由 天府生活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