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文庙礼门义路成新景

最近

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

位于东天街的长春文庙又添新景:

两扇彩瓦红门

这两扇大门是干啥用的?

叫啥名?

今天

就有请长春文庙博物馆馆长助理王洪源

为大家讲述

这分布于文庙东西侧门的礼门义路

背后的故事

这两扇大门干啥用的?

在长春文庙游客服务中心与办公楼相对的小路尽头,一扇写着“道冠古今”四个烫金大字的红门格外抢眼。在春城冬季的骄阳照耀下,大门上的彩绘瓦片显得熠熠生辉,斗拱也异常精致,这便是刚刚修缮完毕、投入使用的道冠古今牌坊。而在与之遥相对应的东侧,则有德侔(móu)天地牌坊连接着长春文庙与文庙小学。

“德侔天地是礼门,道冠古今是义路,别看这两扇门占地面积不大,但是修缮礼门义路,对于一座重于传承传统文化的城市来说意义却很重大。”王洪源说,礼门义路语出《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其大义可解释为,礼门是君子应循行的礼仪之道,义路则为正道,即君子要“进礼门,行义路”,必须遵循礼义。在古代,礼门和义路分别是文官、武官出入之门。

这下明白了吧?长春文庙修缮礼门义路属应时之举。

为啥才修?

这种修建提升为何今时今日才得以实现?王洪源介绍,1872年长春文庙始建时曾设有礼门义路,但后遭破坏。2002年重建文庙时,因面积不足,并未修缮。直到2012年建成孔子文化园后,我市相关人员相继赴全国各地文庙参观,这才发现遗憾尚存。之前市民所见的修复后的文庙,是一座由殿堂和门庑围合而成的三进院式的仿古建筑,可是一座文庙没有礼门义路却是不完整的。基于完善建筑规制的需要,去年,长春文庙着手准备审报程序,并于今年获得相关部门批复,经过近两个月的修缮,终于于近日完成项目主体,对外开放。

有啥现实意义?

记者采访时,刚巧遇到一位老师迎门而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回可好了,有了这道德侔天地牌坊,长春文庙小学的孩子们以后参加祭礼、诵经等活动,直接就可以从这扇德侔天地牌坊通过。”原来,作为传播文化之地,古代文庙往往遵循着庙学合一的规制。学校与孔庙设在一起更便于学习传统文化和感恩教育,现在各地文庙保留这种格局的很少,长春文庙通过修缮德侔天地,使这种传承形式升级了。

弘扬传统文化,长春从不停步

从2002年复建长春文庙、2008年修复文昌阁,到2012年建孔子文化园,再到如今修缮礼门义路,长春文庙可谓从未停止对完善建筑规制、提高景区美观度与安全性的探索。无论是人们争相聆听的国学大讲堂,还是逢传统节日举办的各项惠民活动,长春文庙已然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国学知识,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爱国情感的重要传播阵地。

长春文庙始建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由士绅朱琛捐资兴建,位于当时老城二道街。清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和1924年由长春知府杨同桂、长春县知事赵鹏第主持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维修和扩建。解放后,被学校占用,后因年久失修,损坏殆尽。2002年长春市人民政府出资,对文庙进行恢复重建。

(长春文庙介绍视频)

记者:毕馨月

摄影:苑激刚

编辑:刘洪磊

责编:魏巍

Hash:54cc48ccc50a46056496bb7db63902153f026cd9

声明:此文由 掌上长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