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中最后三个国军特级战犯,始终不肯接受改造:分别是谁?
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展开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决战,俘虏了数以千计的国军将领,其中有着重大影响力的百余位高级将领,又被关押于北京功德林一号战犯管理所中。这些人在国民党中身份很高,文官起步市长级,武将最低都是少将级。
一开始,这些国民党高级战犯对我党颇为抵触,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被俘,只是源于单纯军事上的失利,心中仍认为蒋介石才是中国的“正统”,自己备受蒋介石知遇之恩,忠臣不事二主,就算不为“党国”成仁,也无论如何不能向我党低头。随着改造工作不断的进行,他们也开始感受到我党的宽大,明白国民党的失败是民心向背,因此很多国军战俘开始慢慢转变思维,回到与人民同一个立场中来。
鉴于很多国民党战犯,在经过改造之后确实已经从恶改善,他们中的很多人又曾为抗日做出巨大贡献,主席认为应该给他们一条活路,于是从1959年至1965年之间,我党分别组织了六次大规模的特赦。第一批特赦的时间为1959年,释放了杜聿明、王耀武、增扩清、宋希濂等33名战犯;第二次特赦时间是1960年,释放了李仙洲、范汉杰 等33位国军将领;第三次特赦为1961年,得到释放的成员主要包括廖耀湘、何文鼎等68人,到第六次特殊结束,北京功德林一号的国军将领已基本得到释放。然而,尽管大多数国军战犯大多从善改过,却仍有3位将领始终不愿接受改造,一直到1975年才获得自由,他们分别是谁呢?
第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十二兵团司令黄维,早年黄维对共产主义思想十分笃信,经我党先驱方志敏引荐进入黄埔一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追随蒋介石。淞沪战役中,被誉为“血肉磨坊”的罗店之战就是黄维的杰作;武汉会战中,黄维对日军逐次截击、堵击,使日军迂回德安的企图遭到破产;淮海战役中,黄维的第十二兵团被粟裕包围于双堆集,本人也因此被俘。
在功德林,黄维表现得十分顽固,认为自己“无罪可悔”,拒不接受改造、拒绝批判蒋介石。他强调自己平生有两不骂:一是不骂蒋介石,因为蒋介石是自己的校长和最高长官;二是不骂陈诚,因为陈诚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没有陈诚的提拔就没有黄维的今天。改造到了最后,他也只是这样评价了一句蒋介石:“他是一个过时的英雄”。1975年,黄维成为功德林最后一批获得释放的战犯,时年黄维71岁。
第二位是原国民党中将文强,他是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的后裔,早期在我党担任要职,后受王明等左倾领导人排挤愤而脱党,随后在程潜的推荐下进入国民党军统局。抗日战争结束后,文强被蒋介石授予中将军衔,淮海战役时,文强与杜聿明一起在陈官庄被俘。功德林改造期间,文强仍对当年受排挤一事耿耿于怀,拒绝写悔过书,说自己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全是党没有把自己教好。1975年,文强与黄维同期得到特赦,时年68岁。
第三位是64军军长的刘镇湘,他并非黄埔系出身,抗日时期,率部打响了广东抗日第一枪。淮海战役时,刘镇湘隶属于黄百韬的第七兵团,鉴于陈官庄的有利地形,刘镇湘建议留守碾庄,直接导致了黄百韬第七兵团最后的全军覆没。碾庄战役后,刘镇湘被我军俘虏。改造期间,刘镇湘除了顽固还经常滋事,并因看不惯功德林的日军与之大打出手,1975年,第七批功德林战犯被悉数释放,刘镇湘同在其中。
Hash:ceaa41bd189106c4ec7c2d0f4d6ef6b01c8ab5e6
声明:此文由 寒馨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