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行走篇丨走遍西藏

天堂在北,西藏在右。当你站在雪域高原脚下,徜徉在冰川高峰上,奔驰在漫漫草原之间,沐浴在圣洁佛光之中,沉浸于青稞酒的醇香,伴随着锅庄舞的规律,感受着只有圣地才能带来的最纯净的心灵洗礼,而这一切,只有在西藏才能体会到。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

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噶丹寺

噶丹寺殿内主供的是未来佛强巴佛,后增供宗喀巴等鎏金铜佛。殿中设有五只金色狮子承抬的法座,名为“甘丹拾赤”,也就是由宗喀巴创建黄教后的法座。殿后左侧有一小殿,门额上有一组“兜率天”的影塑,塑造技艺极其精细逼真。小殿内有宗喀巴静坐的禅床及纯金汁书写的全套《甘珠尔》和《丹珠尔》藏文大藏经。殿内的设置、供器、装饰等物均系明代文物。大殿中有一根大柱很奇特,它离开地面有一掌厚的距离,到 噶丹寺朝佛的人都要摸一摸柱底,以祈祷吉祥。

噶丹寺共有23个康村,每个康要都有一个小经堂,大多为二层楼的建筑,面积都在400平方米以上,一般可容200名喇嘛同时念经。有的康村下面再设米村,米村是寺庙最基层的管理机构, 噶丹寺共有20个米村。此外,还有修建甘丹寺的主要施主达孜宗本在 噶丹寺修建的高达9层的宫宇。

臧王墓

藏王墓,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琼结县河南侧,是唐朝(7世纪—9世纪)吐蕃第二十九代赞普至四十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占地面积385平方千米。

藏王墓是西藏自治区山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大的王陵,包括松赞干布墓、赤德松赞之陵,松赞干布墓封土顶部建有一座小型寺院,里面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的像。藏王墓作为西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吐蕃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有较高的研究和探讨价值。

朗赛林庄园

朗赛林庄园有双重围墙,外墙呈长方形,以石块为基,上部用上夯成墙,墙窄而矮。内墙的下部亦垒石为基,墙基宽约4.5米,上部以夯土为墙,夯墙隔层夹有石板,下宽上窄,收分较大,墙顶宽约2米。墙总高约10米,墙顶部有木檐,以此来遮雨护墙。内围墙呈方形,在墙四角上,各建有极简单的碉楼,大门设于东墙正中,宽约3米,在南墙偏东处,还开有一小偏门。在西墙正中顶部,设有望楼,楼基系就围墙加宽一倍,站此可隙望四方。在内墙与外围墙之间,开筑有宽约5米的壕沟(即护城河),均用石砌而成,具有明显的防御性能。

主楼在围墙内中部偏北,坐北朝南,整座建筑墙壁皆用土、石筑成,总高22米,下部有七米多高的石墙基,其余上部全为上夯墙,隔层夹有石板,墙厚约1.4米。主楼东半部从底层到顶部全为石砌墙壁,石墙上全刻有八宝图案,而且在最东端增帖了宽4.3米的附属建筑,石缝衔接痕迹十分清楚,这些是于后期加修的。主楼大门前有一长方形高台台前和台左各有台级可登台上,前台级宽大级差小,左台级窄小而级差大。

《走遍西藏》

王连文

Hash:d67ddf7bc297312648e24874f96b55b68c52eedd

声明:此文由 奉化新华书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