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阁经济读书会

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编成后,经过缮写,分藏在北四阁与南三阁这七个藏书阁中,所以有“四库七阁”之称。位于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就是内廷北四阁之一。

民国以来,因文津阁本就享有盛名,其中又有“津”字,暗合津门的地域特色,由此多有书店取名“文津阁”。上世纪30年代,位于天祥市场二楼的文津阁就是租界内颇为知名的书店。据雷梦辰《津门书肆记》载:该店经理徐亦鹃,创办于1932年,主营新书兼古书,并以“文津阁经济读书会”名义代理租书,还创办发行有《文津》刊两期。

大公报》第一次刊登文津阁的广告是在1932年4月10日,《送阅小说》如此写道:“国学文学新旧小说一千余种,专人送阅,每月一元,请速加入文津阁经济读书会。”

随后,《大公报》记者实地走访了这家书店,并将感受写成专题报道,以半个版面的篇幅,详细讨论了读书会的种种。这篇《读书会内容的探讨》的引题为“变相的租阅小说之调查”,副标题为“书贾的贸利机会,说得堂皇实际不充实,坏小说影响青年身心”。从各个角度的标题中不难读出,记者似乎并不赞成这种读书会的模式。

文章开篇写道:“聚集几个同学或朋友,组织一个读书会,大家出钱买书大家看,本来是一个很经济的办法,同时又有互相砥砺、共同研究的种种好处。但这件事一到商人手里,便变成牟利的工具了。”先是由上海光华书局首先发起“光华读书会”,收益颇丰,各家效仿,也传到了津沽。该文作者认为,“这些读书会都是用种种利益引诱读者入会,实际上是推销各书局自己出版的书籍。结果因为成本低廉,吃亏的还是读者”。

记者向店家索要了文津阁经济读书会的宣言、章程以及书目之类的一系列宣传品。其章程共分十二条,大致为:入会须交保证金两元;会费短期每月一元,长期每半年五元;会员借书每日以一种为限,购书享受九五折优惠;如对所借书籍遗失或脏污,照价赔偿。

经过一番考察,记者得出结论:“这种读书会也是用了一种很好的、很有效的方法去麻醉一般小说迷,其有害于成人,正与‘小人书’有害于儿童一样。”其原因有三:首先,吸引读者“看小说”是店家组织读书会的真意;第二,简单计算读书会每月会费收入和店中书籍的价值,就可发现其盈利颇快,而开销甚少;此外,“读书会完全以租阅小说为目的”。观其书单,又多是艳情、神怪、武侠为主的小说。最终,记者呼吁人们要“反对内容败坏意识不正确的小说的出版与传播”。这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当年社会上的读书会的角度,但是文中的观点是否存在偏颇,则是见仁见智。

从1933年4月1日开始,文津阁连续在《大公报》上发布“消遣良方,看书管送”的广告。从其经营理念上说,与上述记者的描述有相似之处。广告坚持了半年左右,最后一次刊登或许是在9月28日,笔者未在之后的《大公报》上再读到关于该读书会的消息。

Hash:917919c5e4741f4b62ba4bd9678a7fc3930dabe9

声明:此文由 今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