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之六——烟雨楼:一席烟雨浮生梦
一弯月亮门内,临近水边,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少女,娇羞地低着头,一方手帕系在手中,与湖水静默相对。
细雨扑簌,袅袅青烟环绕着女子的裙摆,丝丝缕缕地缠绕着湖水。微风下,湖面上的涟漪,一个接着一个,吻湿了女子的脚面。
女子浑然不觉,眉宇间有难以诉说的故事。就那么静静地站着,如同镶嵌在这个画面当中……
忽然,游船一荡,乾隆从梦中惊醒,女子不见了。
乾隆巡遍江南,终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鸳鸯岛上找到了梦中的女子,怕她思乡,又在避暑山庄里仿照她所居住的“绣坊阁”,在四面环水的青莲岛上建了烟雨楼。
几百年之后,女子早已不在,那弯梦境中的月亮门还在烟雨楼里,静静诉说着主人的故事。
传说再美,也抵不过烟雨楼的美丽。
孙树峰/摄
烟雨楼处看烟雨
“百尺起空濛碧涵莲岛,八窗临渺瀰澄印鸳湖。”
乾隆皇帝为烟雨楼题的对联,仍挂在烟雨楼二层的楹柱上。
它是山庄内较晚的建筑之一,也是最美的建筑之一。
时空如梭。
如今的烟雨楼虽然历经数百年,但依旧婉约美丽。
乾隆一生曾六下江南,非常欣赏浙江嘉兴的烟雨楼,1780 年(乾隆四十五年),69 岁高龄的乾隆参照南湖的烟雨楼修建了此处景观,历时一年,耗银三万五千余两。“不求其形同,而重其神似”,乾隆皇帝秉承自己的造园风格,在意境上大做文章。
烟雨楼上下各五间,卷棚歇山布瓦顶,上下围廊以苏画装饰,前檐挂乾隆题写的云龙金漆匾“烟雨楼”。
孙树峰/摄
一南一北,两座烟雨楼,意境相似,恍如一地。
难怪中国的佛教领袖赵朴初在到访避暑山庄烟雨楼后写下这样的诗句:“仿佛到南湖,波影绿荫如许。入暮纵无烟雨,也有迷离趣……”
烟雨楼,美的就是烟雨。
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
这两句来自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恐怕也是烟雨楼的“烟雨”二字最早的来源。
而杜牧的《江南春》甚至连烟雨和楼台之间构成的审美关系,也勾勒得清晰可见:“十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细雨蒙蒙,雨丝斜斜地飘落水中。凭栏眺望,水天一色,若隐若无,雨雾如绢、如丝、如纱,青烟缭绕,恍若仙境,仿佛远山近水都拢在一层青纱薄雾之中。周边的青草树木,被细雨沐浴过后,藏在轻雾之中,羞涩得如少女一般,或低头不语,或倚石沉思。若不是偶尔传来的鸟叫,仿佛让人忘记了这是“活”的美景,倒像是凝固了的山水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乾隆深喜这种浪漫,每当阴雨之时,愿意在此欣赏雨态烟容。
世人皆知乾隆对烟雨楼的喜爱,他曾八次驻跸并登临浙江嘉兴的烟雨楼,并为其烟雨楼题诗15 首。山庄烟雨楼落成的时候,他诗兴大发,连写两首诗:
“携图去岁兴工始,断手今年葳事勤。
数典可知自元璾,赓诗更以忆陈群。
最宜雨态烟容处,无碍天高地广文。
却胜南巡凭赏者,平湖风递芍荷芬。”
第二首是:
“十五年违烟雨楼,垂临未免惜情投。
虽然写景原藏弃,莫若留形可咏游。
底论南吴与北塞,敢忘后乐与先忧?
凭栏俯视清冷境,武烈鸳湖异水不?”
孙树峰/摄
烟雨楼的附属建筑也是诗情画意。东侧是皇帝读书、吟诗作画之所,名为“青杨书屋”。西侧是“对山斋”,面山而坐。斋前有假山,局势叠砌,嶙峋耸峙,山上建有六角亭名“翼亭”。亭侧石壁上刻有“青莲岛”三字。
在青杨书屋,还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乾隆来这里看书,纪晓岚为四库全书编撰问题来此请示汇报。二人研究完,乾隆觉得有点累,站起身来活动一下,往东一看,湖里正有一清湖的小舟,一个人拿个长把笊篱一捞一扣地边捞边向前划着。乾隆一看,诗兴大发,指着小船对纪晓岚说,“爱卿,用十个一字作一首诗如何?”纪晓岚沉思片刻便吟道: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艄公一网兜,一捞一扣还一笑,一个独占一湖秋。”
乾隆一听,用字妥帖,妙趣横生,别有一番诗情画意,龙颜大悦,又顺手掐了一把花,边往曲桥处走边撕花瓣往下扔,吟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二三四五六七片,还有八九十来片,”话收住,示意纪晓岚接下句,这时,正好刮来一阵风,把花瓣吹进了湖边的芦苇里,纪晓岚马上吟道:“刮进芦苇都不见。”
“烟雨”飘零失又还
流传了数百年的传说,让烟雨楼美得轻盈,抓不住、摸不着。
而在“皇帝的后花园”生活了几十年、见惯了烟雨楼的承德人,脑子里有的是真人、真事、真感,才使美得不可方物的烟雨楼变得触手可及。
今年90 岁的尹忠,被承德人称为“活地图”,对于承德的一街一巷、一草一木,他都了如指掌。对于山庄里亭台楼阁的故事,他也知晓很多。前些年,他还没有患静脉曲张、能自由行走的时候,常带着孙子去山庄里游玩,每走到一处,他都会给孙子讲一些故事,这些故事不是导游讲的传说,更不是课本上的历史,而是他从小到大到园子里玩的所见所闻,是一个老承德人对山庄的深刻记忆。这些很多人闻所未闻的故事,吸引了很多市民和游客驻足,听得如痴如醉。
1951 年,尹忠负责筹备热河省第一届生产建设展览会,就住在烟雨楼的三间门房里。那个时候,尹忠得以仔细地观察这个浪漫的地方。
楼、斋、书屋、游廊,处处连通,自成一个精致的院落。东北为一座八角轩亭,东南为一座四角方亭,西南叠石为山,山上有六角凉亭,名翼亭,山下洞穴迂回,可沿石磴盘旋而上,也可穿过嵌空的六孔石洞,出日嘉门,到烟雨楼。
烟雨楼是澄湖的视高点,凭栏远望,万树园、热河泉、永佑寺等历历在目。夏秋时节,湖中荷莲争妍,湖上雾漫,状若烟云,别有一番景色。冬天下过雪,湖面结冰,雪掩着二层小楼,如同深闺的绣楼。
烟雨楼的妙处,在他的心里扎了根。
尹忠肚子里的故事太多,烟雨楼的牌匾失而复得就是其中一个。
烟雨楼的匾额本是乾隆御笔,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却突然不见了,没有人知道它的下落。1951 年,烟雨楼和文津阁一起被改作高级宾馆,维修烟雨楼的时候,这才发现原来的匾额不见了,于是便请地方人士张介三先生题写了“烟雨楼”三个字,制作成一个素面浮雕的匾额,悬挂在烟雨楼二楼前檐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乾隆御笔丢失,却又无从寻找。虽有了新的匾额,但是总不及御笔来得金贵。
就在人们对丢失的烟雨楼匾额不抱希望的时候,遗失多年的匾额却又突然间被发现了,地点就在千里之外的沈阳。
原来,1926 年,汤玉麟当了热河都统,避暑山庄也就成了他的“属地”。在他当都统期间,他的儿子汤佐辅在沈阳开了一个饭馆,可饭馆却没有合适的招牌,他便把承德烟雨楼的匾额摘下,运到沈阳,悬挂在饭店门上做了招牌。就这样,一块乾隆御笔的匾额沦落成了沈阳街头的一个饭馆牌匾。
烟雨楼饭馆何时开张,何时关张,不得而知。1953 年,人民政府进行文物普查,发现这块招牌不同寻常,经考察,匾上有“乾隆御笔”的印文,认定它是珍贵文物,便移交沈阳故宫保存。
一年后,这块流亡了多年的御匾终于回到了它的老家——避暑山庄,并重新挂在烟雨楼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漱芳斋里“山无棱”
虽然乾隆的浪漫不是每个人都懂,但是烟雨楼的美却是绽放在每一个人的眼里、心里。
1780 年,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畅游避暑山庄,曾到烟雨楼欣赏湖光山色。
1964 年金秋,邓小平在大庆油田视察工作结束后,为作返京参加中央会议前的短时间休整,第一次踏入避暑山庄的烟雨楼,饶有兴致地听工作人员介绍烟雨楼的建筑情况和功用。
1983 年8 月,同是秋色宜人,相隔近20 年后,时为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的邓小平再次来到避暑山庄的烟雨楼。恰巧,烟雨楼正在举行避暑山庄建庄280 周年学术讨论会,全国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有关专家、学者到会,还有日本旅游访问团一行八人参加,他当即决定看望与会人员。
……
“山庄月·中华情”2007年央视中秋晚会主会场就以烟雨楼为主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的烟雨楼,仍是游人到来的必游之地,不仅是被它的烟雨幻境而沉醉,更是因为它在影视剧里的名气。
院子里左右两边各有一棵300 多岁高龄的松树,不知道的人会惊叹于这两棵树的站姿,知道的人,则认为,它曾用自己的躯体支撑起一颗“新星”。
电视剧《还珠格格》 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当时入宫的小燕子所住的“漱芳斋”就是烟雨楼,活泼可爱的她曾在这棵松树上展露自己的拳脚功夫。
剧火了,赵薇火了,烟雨楼火了,这棵松树也火了。
这部某卫视一到暑假就播出的神剧,在每个夏天都会让这些还珠迷们重新“参观”一下避暑山庄的烟雨楼。还曾有一位还珠迷拿着剧照照片,一个个地寻访剧中的拍摄地点。烟雨楼就是她寻访的重要地点之一。
如今,每一个承德人、每一个导游,向亲戚朋友和游客介绍烟雨楼的时候,除了讲述乾隆观烟雨的浪漫,更会介绍这是这部电视剧的拍摄地点。可以说,它已经成为烟雨楼的另外一个标签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月的承德,春还没走,夏已经迫不及待地追来了。
没有烟雨的烟雨楼,仍是山庄里最吸引人的地方。凭栏而站,湖对面的平原绿草茵茵,三五成群漫步的人们如同跳动的音符在草地上谱写着醉人的歌。从树叶的间隙往远处看,磬锤峰千古不变地矗立在那,低沉地讲述这个城市的变迁。收回目光,低头看去,不同颜色的锦鲤在湖中嬉戏,无忧无虑,或许,它们也爱这里的浪漫吧。
作者:袁雪梅 通讯员:李晖
编辑:建安
Hash:cfa0fa59b8896ed89f426d8a94a6c8c78e584180
声明:此文由 承德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