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简介:NO.15白银
白银市
白银市,是甘肃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辖白银、平川两区和靖远、景泰、会宁三县。市政府驻白银区。
海拔1275~3321米。黄河流经全市258千米,流域面积14710平方千米。南部为中温带半干早气候区,北部为冷温带干早气候区。年降水量110~352毫米,年蒸发量2101毫米。
白银资源丰富,境内发现矿产45种,金属矿藏有铜、铅、锌、金、银等30多种。煤炭储量16亿吨,凹凸棒资源初步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70%。累计堆存各种剥离矿石、废料4.2亿吨,含有可回收金属元素18种,堆存粉煤灰炉渣及煤矸石6000多万吨。
白银“城市矿山”极具开发价值,素有中国“铜城”之称,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被列为国家级地质找矿整装勘查区。 “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2个在白银布局。有色金属(稀土)深加工及新材料产业,已形成有色金属68万吨、稀土12万吨的产能,开发了有色金属多元合金、超薄铜箔、核聚变绞缆。铜铝锌铅基型材、管材、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稀土功能材料、永磁电机、镍氢动力电池、节能灯、应用器件等产业链。2013年GDP463.3亿元。
建制沿革
夏、商、西周,境内为羌戎所居。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部分地域为月氏族所居。后匈奴族南下美丽的白银,月氏族西迁,部分地域为匈奴所居。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蒙恬将数十万众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市境黄河以东入秦版图。
西汉元鼎三年,置安定郡。设祖厉、鹑阴二县隶安定郡。是为境内建县之始。祖历县故址在靖远县城西红咀村,鹑阴县故址在平川区旱坪川西。元鼎六年,景泰县境内置媪围县,隶武威郡,故址即景泰县芦阳镇东5华里吊沟故城。
新莽时期,改祖厉县为乡礼县。
东西汉废除乡礼县,仍称祖厉县。鹑阴、祖厉、媪围三县均隶武威郡。
三国时,市境属魏之武威郡。
魏晋之际,鲜卑族一支乞伏氏自牵屯、苑川迁居麦田。
晋咸和四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尽有关中陇右之地,置陇东郡。祖厉县南迁,隶陇东郡。
晋太元元年,前秦灭前凉,于鹑阴县地置平凉郡,是为境内置郡之始。
鲜卑乞伏司繁自麦田迁于度坚。晋义熙五年,西秦乞伏乾归复徙都度坚山,即秦王位。其时,景泰县境隶西秦秦兴郡。平凉郡先后为后秦、南凉、大夏据有。
宋元嘉五年,北魏强大,于安定执夏主赫连昌,赫连定收集大夏余部奔还平凉,即皇帝位,大赦,改元胜光。元嘉七年,北魏攻破夏平凉郡,仍置平凉郡,设鹑阴、阴密二县隶之,郡治鹑阴。仍置陇东郡,祖厉县隶之。西魏大统十三年,宇文泰为西魏相西巡,于鹑阴县地置会州。是为境内有州建置之始。
北周武帝保定二年,移会州州治于鸣沙,改会州为会宁防。次年,周武帝西巡,于祖厉县故地置乌兰县并设乌兰关。隋开皇元年,改会宁防为会宁镇。十六年,会宁镇改置会宁县。大业二年,改会宁县为凉川县,并置会宁郡,郡治凉川,辖凉川、乌兰二县。
唐武德二年,改会宁郡为西会州。改凉川县为会宁县。贞观六年,废鸣沙之会州,改西会州为会州。八年,以会州仓储殷实,改为粟州。同年复称会州,属关内道,仍辖会宁、乌兰二县。
唐开元四年,于祖厉县故地别置凉川县,迁会州州治于此。九年以黄河洪水威胁州城废除。
唐天宝元年,改会州为会宁郡。乾元元年,改会宁郡为会州。广德元年会州陷于吐蕃。
北宋初年,市境仍为吐蕃所据。雍熙二年,党项族李继迁破会州,焚毁城郭。明道元年,西夏兵南下,吐蕃败走,市境悉为西夏属地。元丰四年,宋五路大军攻夏,境内为宋、西夏争战的前沿阵地。
元符二年,宋苗履进筑会州城,割安西城以北六寨隶会州。并于西南百里筑会州新寨名会川城。
崇宁三年,于会州州治置敷文县,隶泾原路。
南宋建炎四年,会州为金据有。市境黄河以东属金,黄河以西隶西夏。
金大定十二年,改会州州治敷川县为保川县。二十二年于西宁城置西宁县,贞佑四年,升西宁县为西宁州。兴定四年西夏等闲占领会州。元光二年,金将郭虾蟆攻取会州。正大四年蒙古军南下灭西夏,破西宁州。蒙古窝阔台汗八年蒙古军破会州城。市境悉为蒙古汗国属地。
元初,弃新会州,迁州治于西宁县。至元七年并西宁县入会州,辖市境黄河以东地。河西景泰县地属宁夏府路之应理州,后改隶甘肃行省永昌路。至正十二年三月,改会州为会宁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设迭烈逊巡检司,归固原州管辖。洪武十年,降会宁州为会宁县,县治迁于今址,隶巩昌府。正统二年,以故会州地置靖虏卫,隶陕西都司。改迭烈逊巡检司隶靖虏卫。明中叶百余年,市境黄河以西为蒙古鞑靼部所居。万历二十六年,抚臣田乐用兵河西,鞑靼各部远徙。景泰县境之大、小芦塘,五佛寺,一条山锁罕堡等地隶靖虏卫。红水、永泰、宽沟、镇虏等地属临洮府。
清顺治元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会宁县、靖远卫隶巩昌府。景泰县境之大芦塘等地仍隶靖远卫,红水等地改隶兰州府皋兰县。雍正八年,靖远卫改称靖远县。乾隆三年,靖远县改属兰州府。乾隆四年,皋兰县于宽沟设县丞一员,领宽沟、永泰、红水、正路四堡。乾隆二十二年,宽沟县丞移驻红水,称红水分县。道光后复驻宽沟。同治十三年,左宗棠秦设海城分县于打拉池。
民国元年,裁撤海城分县,划打拉池仍隶靖远。民国2年,红水分县升为红水县,与靖远、会宁县并隶兰山道。民国16年,三县直隶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民国22年,将靖远县北区大、小芦塘及五佛寺、一条山、锁罕堡、老龙湾等地划归红水县,成立景泰县。
1949年8月、9月,会宁、靖远、景泰三县相继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会宁、靖远隶定西专员公署,景泰县隶武威专员公署。
1956年1月,景泰县划归定西专员公署。1956年6月,成立白银市。
1958年4月,国务院批准白银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撤销景泰县并入皋兰县。1958年11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托定西专员公署代管白银市。1958年12月,撤销皋兰县,石洞寺以北地区归白银市。
1960年11月,靖远县划归白银市。1961年12月,恢复皋兰县、景泰县建制,均隶属于白银市。
1962年11月,设立白银市郊区。至此,白银市共辖三县一区。
1963年10月23日,撤销白银市,靖远县划归原定西地区,景泰县仍隶武威地区,白银区、皋兰县隶属兰州市。
1985年8月,恢复白银市建制。由靖远县析置平川区。白银市辖靖远、会宁、景泰三县及白银、平川两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白银市辖白银、平川两区和靖远、景泰、会宁三县,共有64个乡17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79个居民委员会和816个村民委员会。白银市面积21209平方千米,人口1708751人。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白银市地处东经103'—105',北纬35'—37',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地带。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西吉县接壤,东南与平凉地区静宁县相连,南部及西南部与定西地区通渭县、定西县为界,西与兰州市榆中、皋兰、永登县毗邻,西北与武威地区天祝、古浪县接壤,北面及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连接。白银东西宽174.75公里,南北长249.25公里。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总面积的4.4%。
地形地貌
白银市属腾格里沙漠和祁连山余脉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境呈桃叶形狭长状,黄河呈“S”形在腰中贯穿全境,将增内地形分为西北与东南两部分。自西北向东南,景泰、靖远、会宁三县城呈一字形构成桃叶主茎;自西向东,白银区、靖远、平川区呈一字形横列桃叶中心。海拨在1275—3321米之间。
气候特征
白银市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上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6—9℃,年降雨量180—45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属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边缘区,年蒸发量达1500—1600毫米,是平均降水量的4.5倍。北部景泰县年蒸发量最高达3390毫米。白银市由南向北分三个气候区,干燥度华家岭至会宁县城间在1.0—1.5之间,属半干旱区。靖远县城向北至白银、景泰间,干燥度由2.0逐渐增大为4.0,属干旱区。白银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有色金属矿种有铜、铅、锌、钴、金、银等,另外还有煤炭、石膏、石灰石、沸石、重晶石等。且矿石质量好,共生丰富的稀有贵金属30多种。煤炭储量15亿吨,石膏储量2亿吨,石灰石储量10亿多吨。
水资源
黄河流经白银市258公里占黄河甘肃段的58%,流域面积14710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387.1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386.19亿立方米,主要由黄河水系及其支流祖厉河水系构成;地下水0.97亿立方米。可利用总水量为329亿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白银市常住人口为 1708751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 447600户,家庭户人口为158654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3.5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4.22人减少 0.68人。白银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 877941人,占51.38 %;女性人口为 830810人,占 48.62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9下降为 105.67。 白银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93291人,占 17.16%;15-64岁人口为1278694人,占74.8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6766人,占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2.6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8.84 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77个百分点。白银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933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9542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4308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46668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411人上升为6398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767人上升为1728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9691人上升为3763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7575人下降为27311人。白银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9263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067人,文盲率由6.32 %下降为5.42%,下降0.90个百分点。
民族
白银市是一个多民族的散杂居地区。有回、满、藏等31个少数民族,人口31017人,占白银市总人数的1.8%。其中穆斯林人口27940人,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撒拉、保安等6个少数民族成分,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0%,全市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6个街道居委会、22个乡镇、63个村、215个社。
综述
2013年白银市实现生产总值4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83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53.55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55.92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1.2:57.31:31.49调整为11.62:54.73:33.65,其中:第一产业上升0.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2.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2.16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白银市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优质农产品种类繁多。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水稻、荞麦、糜谷、荞麦、豆类等20多种;经济作物有油料、啤酒大麦、甜瓜籽等;瓜果类有西瓜、甜瓜、苹果、梨、桃、杏、葡萄、红枣等20多种、60多个品种。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白银市日光温室发展到9万亩,新农村建设试点扎实推进,建立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一村一品”生产格局。
2013年白银市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55.76万亩,比上年减少0.01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60.19万亩,增长0.26%。小麦播种面积69.48万亩,下降4.59%;玉米播种面积141.24万亩,比上年增加5.44万亩,增长4.01%;薯类播种面积104.43万亩,增长1.86%;蔬菜种植面积27.3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3.9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77.76万吨,增长7.85%。其中:夏粮15万吨,下降13.79%;秋粮62.76万吨,增长14.67%。粮食亩产达到215.89公斤。蔬菜产量132.71万吨。油料、瓜类、水果产量分别为2.41万吨、11.47万吨、17.45万吨,红黑瓜籽产量1.28万吨。
2013年白银市造林作业面积33.18万亩,封山育林面积29.33万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94.64万亩,当年苗木产量3111万株, 2013年出售树苗2738万株。
2013年末大牲畜存栏24.86万头,其中:牛存栏7.55万头,猪存栏65.41万头,羊存栏175.89万只,鸡(鸭、鹅)年末存栏476.73万只;猪出栏72.25万头,牛出栏3.86万头,羊出栏134.46万只。肉类总产量8.36万吨,增长3.59%;鲜蛋产量1.56万吨,下降3.11%;牛奶产量2.1万吨,下降10.26%;水产品产量1903.47吨,增长4.3%。
2013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0.6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18.17万千瓦。水窖41.7万眼。水平梯田237.49万亩,其中2013年新增13.37万亩。年末拥有拖拉机63590台,联合收获机255台,农用水泵8314台,排灌溉动力机械11367台,农用运输车71764辆,其中低速载货汽车4667辆。全年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5.18万吨。农村用电量4.53亿千瓦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8.46万亩,当年新增2.63万亩。机械铺膜面积139.16万亩。
第二产业
白银市以采掘业、能源和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经济居主导地位,形成了产业延伸有空间、关联度较大的有色金属、化工、陶瓷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体系。
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5.13亿元,增长1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41.57亿元,增长2.8%;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112.35亿元,增长24.8%;市以下企业完成增加值41.21亿元,增长8.1%。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色行业完成增加值66.82亿元,同比增长23.23%;煤炭行业完成增加值38.65亿元,增长9.05%;化工行业完成增加值15.77亿元,下降1.56%;电力行业完成增加值23.86亿元,增长3.83%。四大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4.36%。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生产原煤1047.16万吨,下降13.43%;发电量176.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5%,其中:火电增长2.51%,水电增长1.19%;十种有色金属53.22万吨,下降8.84%,其中:铜下降4.96%,铅增长39.25%,锌下降21.34%,铝下降2.39%;水泥642.73万吨,增长20.1%;硫酸73.69万吨,下降22.55%;烧碱12.14万吨,下降4.15%;黄金10980千克,增长22.38%;白银160吨,下降26.22%。
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652.05亿元,同比增长6.45%,产销率为92.9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6.48亿元,下降4.91%;实现利润14.19亿元,下降19.14%。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共亏损53户,同比增加1户,亏损额为5.85亿元。
2013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白银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70家,年末从业人数3.7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37亿元,增长20.85%。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商贸市场繁荣活跃,医药、烟草、饮食服务等行业连锁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通过招商引资、扶持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发展领域已拓展到加工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开发、现代服务等方面。
2013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8%。本地电话用户年末达到32.62万户;农话用户年末达到11.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45.54万户,减少2.11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11部/百人,每百人增加2部。
2013年接待旅游人数50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32亿元,增长37.4%,旅游业新增直接就业人数13318人,增长23.22%。
2013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75亿元,增长14.8%。其中:城镇零售额116.43亿元,增长15.31%;乡村零售额19.32亿元,增长11.82%。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0.08亿元,增长14.77%;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0.08亿元,增长16.6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59亿元,增长3.18%。
2013年白银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4.29亿元,增长12.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0.53亿元,增长11.6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9.66亿元,增长18.1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6.84亿元,增长14.67%,中长期贷款137.65亿元,增长26.85%。
2013年末白银市共有保险公司19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1家,人寿保险公司8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79亿元,增长10%;人身险保费收入8.43亿元,增长7%。全年处理财产险综合赔付率达到37.9%,赔款额2.3亿元。
2013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3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7179.5万人,客运周转量295733.6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1902.9万吨,货运周转量2097273.5万吨公里。
白银南连省会兰州,东、北面与宁夏、内蒙古接壤,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白银境内有包兰、白包等干线铁路纵横穿越,位于市区西北部工农路附近的火车站已开通了前往北京、兰州、西宁、银川、成都、呼和浩特等地的客运列车。境内有车站和停靠点29个。
公路
白银公路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公路有国道109线、312线、309线和省道靖天公路、营兰公路、海古公路及15条县级公路。白银距省会兰州69公里,白兰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正式通车。
教育
2012年末白银市共有普通中学高中学校22所,在校学生64349人,专任教师3995人;普通中学初中学校111所,在校学生96509人,专任教师7614人;九年制学校13所;小学801所,在校学生129025人,专任教师10699人;幼儿园140所,在园幼儿29787人,专任教师812人。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加快,白银市中等职业学校17所,其中: 职业高中7所,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4所,成人中专3所,中等技术学校2所,中等师范学校1所,中职在校学生17925人,专任教师1087人。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白银市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137人,专任教师3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2012年白银市普通高等学校录取人数达到26440人。
文化
2012年末白银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75个,文化馆5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5个,纪念馆5个,文化广场12个,文化站78个,农家书屋737家。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39处。白银市现有广播电视台5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5.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7%。
卫生
2012年末白银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27个,其中医院30个,乡镇卫生院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个,诊所248个,村卫生室7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保健院6家,卫生监督所5个,卫生床位数6620张,卫生技术人员6891人,其中执业医师2076人,执业助理医师392人,注册护士2636人。白银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达到96.9%。
政治
中共白银市委
市委书记张智全
市委副书记汪海洲、宋奋吉
市委常委李沛兴、梁蓉兰、齐永刚、贾承世、高鹰、张建平、吕林邦、李永春、李海默
市委秘书长吕林邦
白银市人大常委会
主任宁金辉
副主任刘金保、张智俊、薛香玲、康星刚
秘书长李仲孝
白银市人民政府
市长汪海洲
副市长齐永刚、卜发生、张晶、陈其银、吴震、陈忠卫、潘春生
市长助理李嘉岩、李明、范惠珠
秘书长宿俊乾
政协白银市委员会
主席袁崇俊
副主席白文科、刘秀、李策一、李得秾、张得珍、薛秋诗
秘书长陈金发
友好城市
国家/地区城市
中国 泉州市
美国 庞卡市
旅游景点
黄河石林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靖远县黄河流经段,距甘肃省会兰州市130公里。2004年1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7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大敦煌》、《神话》、《天下粮仓》、《惊天传奇》等电影、电视剧曾在此拍摄,更使黄河石林名扬天下。景区生成于21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
雪山寺
雪山寺:位于靖远县永新乡,距离白银市140公里,距平川50公里,距靖远县城80公里。在哈思山主峰海拔3017米大峁槐山的东侧,形似腾飞的凤凰耸立中央,四面山环水绕,是名贯古今的佛教圣地,因山顶积雪深厚,常年不消,远远望去,银光闪烁,蔚为壮观,有“雪岭堆银”的美称,为靖远古八景之一。
哈思山森林风景旅游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部,距离白银市140公里,距平川50公里,距靖远县城80公里。是集自然保护区与文物旅游的森林公园。主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是靖远县域内第一峰。哈思山有植物29科60属92种,药用植物40余种,如柴胡、志远等;动物7目20科24种,其中林麝、猞猁、岩羊、红腹锦鸡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景区有哈思寺、太和山、雪山寺三大自然保护区,区内苍松翠柏、飞泉流瀑,珍禽异兽出没其间,是西北地区典型的荒漠绿州地貌。大峁槐山的东侧为雪山,山顶常年积雪,素有“雪岭堆银”的誉称。人文景观有雪山寺、明长城及烽燧遗址、汉唐墓葬等。
2017年11月,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区)。
Hash:edebe5242fc0a81e913f74a81811c9c5602ed415
声明:此文由 钱财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