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再游滴水崖

长期征稿,附带图片,欢迎原创首发。

特约作者:张志华

五一假期头一天早上,弟弟就打来电话说:“姐,咱去滴水崖哇?”

滴水崖?我心一动。 “那可离咱村也不远了,早就想回去爬爬那大山了。”

听说滴水崖和以前不一样了,想去看看的心思已有多时,或许是心里对这滴水崖有一种别样的感情吧。

十年前也去过,记得那是早春的时候,山沟沟里很冷,满眼一片苍黄, 幸好有一股流水尚算活泼。 想必这两天那里即使还没多少春色,也不至于光秃秃的了吧?

说走就走!

天气也称心,和家人一行开车朝原平西南方向走,路经柳巷、楼板寨、屯瓦三个村庄,就到了通往滴水崖的岔路口。

对我来说,滴水崖的记忆还停留在十年前,当走进通往峡谷的路段时,才发现道路已是修过的,显然没有十年前那么陡峭。但毕竟不是柏油路,皮卡车喘着粗气一路上坡,车轮碾过小石子时非常颠簸,调皮的小侄儿说:“老爸,快到了吗?再不到我们就要被颠散架啦。”

“到了,那上面就是滴水崖的停车场。”

路虽然不太好走,但也没耽误我们欣赏沿途的景色。原以为春寒未去,春色尚早,但现在看来,漫山遍野早已是一派春色了,尤其是那山桃花, 嫩粉嫩粉的,美丽极了。

印象中,有山桃花的地方就有河流,滴水崖就在这样一个开满山桃花的大山里。

果然,走上崖底的石台阶,顺着哗哗的水流声望去,就看到了滴水崖。一股清凌凌的水流从石崖上的凹形处倾泻而下,形成一片瀑布。抬头望去,崖顶草木已经很是茂盛。奇形怪状、大大小小的石头不规则地耸立其中,给滴水崖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侄儿望着高处的山问我:“姑姑,山会长高吗?”

“当然会哦,我们一起上山去看看它有多高。”于是,我们开车继续往高处的盘山路走去。

从高处望去,这大山深处的滴水崖不再是十年前那单调的一股水流,修建后的滴水崖一目了然,完全是一副新气象。站在这样的角度,瀑布两边的石崖极像蝴蝶的翅膀,灵动而下的水流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银光,恰像一只正要振翅起飞的蝴蝶新建的三个蓄水池像三面镜子,将四面山的轮廓倒映其中,如一副美丽的水彩画;放眼望去,对面远处的山尽收眼底,呈现出一派错落有致的W形。

郁郁葱葱的滴水崖山顶生机勃勃,青鸟的鸣叫声在山间回荡;道路两边,不时能看到可爱而坚强的蒲公英花从裸露的石缝中探出头来;再往上走拐两个弯,便看到复苏的河流从远处的深山里奔流而下,路过身边时发出响亮的哗哗声,像童年小伙伴的朗朗欢笑,这就是瀑布的源头之水。

此刻,居高临下、一览无余。侄儿兴奋地叫道:“姑姑,这山真高!这瀑布好看极了!”

这大山环抱着的瀑布也许并不壮观,但也令人耳目一新。对我们原平来说,它是一道独特的景致,已有不少人慕名而来。

滴水崖的美在我眼里是独特的,并且在我心中也是一份骄傲、一份温暖。因为它离我的家乡——文治,只有十几公里。有时候,热爱一个地方,是因为那里与你的家乡有关。

山 桃 花

文 / 张志华

抱着随意一游的心态,却得到了一份意外的惊喜。

五一滴水崖之行,是这个春天的另一种美。

一想到春色,跳出来的第一个色彩便是绿色,山野里深深浅浅的绿色便是春天的底色,因此人们一眼就会从这底色里找出不同的色彩,比如说现在的山桃花,它们以唯美的嫩粉色映衬其中,像一群朴实的少女挎着花篮在田野里播撒着春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想起前一周回家乡的途中,就看见过料峭的山坡上刚刚开放的山桃花,那时山还呈现着暗褐色,山桃花却已雪白雪白的点缀在山腰上,像一杯拿铁(咖啡)拉了花,偶尔又让人疑似一群自由吃草散步的羊羔。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朴素的山桃花只是勇于报春的使者,它们居于深山,不被人追捧,不被人艳羡,远离污浊与喧嚣。因而山桃花有着自己的桃花园,它们的灵魂是安静的。

愿与山桃花邂逅的人,内心也一定有着自己的桃花园;喜爱山桃花的人,也必定有着纯朴活泼的内心世界。

山桃花浑身是宝,不仅可供观赏,果实也可食用,它的种子、根、茎、皮、叶、桃树胶均有药用价值。真是:不认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大山中。

蓝天有爱山有情,在这梨花落尽、杏花凋零的时节,山桃花依然盛开在清冷寂静的深山里,无人问津也罢,有人欣赏也罢,有阳光、有山风、有鸟雀的问候,足矣!

自开自落自芬芳,何尝不是完美的一生。

特约作者简介:

张志华,就职于原平市社保中心,业余时间爱好阅读、写小文。

Hash:81fe8b48967ba3dee9014b86ca256944c570639b

声明:此文由 原平故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