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万亩植物园和动物园将落户哪里?快来点开……

记者从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今天上午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今年3月启动编制的《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初步成果已完成,即将开始面向公众征求意见。专项规划计划新增43个郊野公园,与现状1个湿地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1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共同形成61个大郊野游憩空间。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8-2035年,近期到2020年,位于管城区南部的潮湖郊野公园、位于荥阳的索河-万山郊野公园等20个郊野公园,将先期建成;远期到2035年将再增加23个郊野公园;再加上现状的1个湿地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1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总共就形成61个大郊野游憩空间,占地面积将达到1300平方公里,占全市域面积的六分之一。形成未来郑州都市区“一河一山大生态、三带一环大郊野”的大郊野游憩空间结构。

一河一山指黄河嵩山共同构建郑州都市区大生态基底;

三带包括黄河生态文化游憩带、嵩山-浮戏山历史文化游憩带、大熊山-具茨山生态休闲发展带;

一环指环城近郊休闲游憩环。

本次规划从全域范围内系统研究郑州都市区生态空间,提出复合郊野创新示范公园城市的发展目标,未来将方便市民亲近自然体验野趣。规划提出,到2035年,郑州要全面建成以郊野公园为主导的风景游憩空间,形成生态郊野、多彩郊野、诗意郊野的复合郊野系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田园都市、公园城市,风景游憩空间与都市区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相匹配。郊野公园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示范之区”、“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服务之区”,以郊野公园建设为路径,形成“都市郊野、融合发展的城乡治理系统”、“山水田园、内涵发展的风貌提升系统”。

规划基于生态优先原则,在不突破生态红线的和相关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加强与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其他风景游憩用地的整合,在评估资源、游憩需求、交通条件等基础上,科学布局新增郊野公园。市民未来假期休闲可以沿着生态廊道方便地前往郊野公园,郊游野餐,观光露营

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计划建成20个郊野公园,这些郊野公园要求单个面积至少40公顷以上,即至少超过两个碧沙岗公园的规模。其中包含位于新密约1万亩规模的第二植物园和位于登封约1.2万亩规模的野生动物园。

这20个郊野公园分别为:主城区枯河郊野公园 、主城区姚桥郊野公园、主城区陆港郊野公园、主城区潮湖郊野公园、主城区侯寨郊野公园、港区龙王郊野公园、中牟雁鸣湖郊野公园、中牟牟山郊野公园、上街汜水郊野公园、郑州西环郊野公园、荥阳京襄城郊野公园、荥阳索河-万山郊野公园、新郑古枣园郊野公园、新密袁庄郊野公园(郑州市新植物园) 、新密雪花山-云蒙山郊野公园、新密溱水河郊野公园、登封唐庄郊野公园(郑州市野生动物园) 、登封蜜蜡山郊野公园 、巩义礼泉-伊洛河郊野公园、巩义永定陵郊野公园。20个近期建设郊野公园用地规模总计28800公顷,近期主要完成一期建设用地,面积为4200公顷。

这些郊野公园中已有5个开始建设,它们是:中牟雁鸣湖郊野公园、中牟牟山郊野公园、荥阳索河-万山郊野公园、荥阳京襄城郊野公园、巩义礼泉-伊洛河郊野公园。

规划43个郊野公园名单:

(小百科:郊野公园)

郊野公园是指位于城区边缘,有一定规模,以郊野自然环境为主,景观特点为自然野趣,具有亲近自然、游憩休闲、科普教育、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限制城市无序扩张等功能,具备必要服务设施的绿地。郊野公园用地分类属于非建设用地,不参与建设用地指标平衡,与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等同属于其他绿地中的一类。

英国最早提出郊野公园的概念,并于1968年根据乡村法建立了最早的郊野公园。我国郊野公园的起源地为香港,香港在殖民地时期跟随英国划分了多个郊野公园,并于1976年颁布《郊野公园条例》。而国内城市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受香港郊野公园规划成功模式的影响,部分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城市纷纷开始规划和建设郊野公园,如深圳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

“郊野公园没有围墙不收门票”,与一般意义的公园不同,郊野公园位于主城区边缘,市民前往游玩,车程在半小时与一小时之间。公园建设要加强与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风景游憩用地的整合。“尽量不改性质,将现有资源优化提升,农田也可以优化为绿色农业采摘园等。”市园林局副局长许学清说,新建的郊野公园功能性强,有适合孩子的游乐设施,也有大人喜爱的休闲垂钓美食烧烤骑行跑步等,每个郊野公园都有自己的特色。

记者 曲鹏飞

部分资料来自郑州日报

编辑 李梨山

Hash:8bd9b53641212569eda032c4987926954b33e68b

声明:此文由 郑说广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