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自然类博物馆的方式

我相信,在孩子们中间,他们最喜欢去的博物馆一定是自然博物馆;在成人中间,说到博物馆,记忆最深刻的也少不了自然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招人喜欢是有必然原因的,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动物界物种中的一员,我们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关心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伙伴,这个是人类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所以,我们亲近自然、热爱动植物,也就会爱上自然博物馆,或者自然类(自然史类)博物馆。

什么是自然类博物馆呢?

什么是自然类博物馆呢?最典型的是自然博物馆,亦称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内有北京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属于综合类型。在欧美国家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内,还展览矿物,所以更加综合,属于“大自然历史”的范畴,如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巴黎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等。

北京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

我国因受苏联体制的影响,在建设自然类博物馆方面,偏好于把综合类型发展为专业类型,最典型的例子是地质方面的博物馆没有归入自然博物馆系统中,所以我国有中国地质博物馆,而欧美国家一般没有。再如,隶属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国家动物博物馆就属于专业类型的自然类博物馆,它们专门以收集某一类的标本为主。广义的自然类博物馆还包括动物园野生动物园、植物园,甚至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

大连自然博物馆

自然类博物馆的打开方式

这些丰富的自然类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学习自然历史或博物学的绝好机会,也是研究自然历史(自然的演化、进化生物学)、博物学、生物分类学、矿物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的主要研究机构。自然类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的“打开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狭义的自然类博物馆与动物园、植物园、保护区有很大的区别。譬如在观察或欣赏动物方面,保护区或野外,可以看到野生状态下自然的生命,但往往距离较远,要想仔细观察细节,必须借助工具,但形态上的细节仍然很难把握。动物园里也可以看动物,虽然距离近了很多,但仍然不可能零距离观察,更何况去了动物园也未必看得到你想看的动物,或者它们在睡觉,难观其颜。

动物博物馆最大的好处便是可以近距离观察物种的细节,比如精确到耳朵、鼻孔、牙齿,甚至细微到鸟兽身上的一根根毛发、昆虫身上的刚毛等。因此,最大的收获一定是你在自然类博物馆中发现物种之间细微的差异,来这里“找茬儿”是最大的乐趣。第一种打开博物馆的方式便是零距离观察细节。

▲北京自然博物馆

“生命之美—走进斑斓的蝴蝶世界”‍

在博物馆里能够看到多种多样的标本,其他地方都不可能看到那么多。国家动物博物馆收藏有720 万号的动物标本,从一头大象到一只跳蚤,都算一号标本。即使对外展览的部分,也有6000多号标本。巨大的馆藏提供了认识生物多样性的绝佳机会。所以,打开方式的第二种就是多记录、多识别各个种类。

第三种打开方式,就是展品或标本以外的图片与文字欣赏。这些展览把最新的知识、发现或研究成果,或最新更精美的图片展示在公众面前。故而,经常来博物馆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十分必要。

除了展览以外,博物馆还是社会教育场所。现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几乎每周都有各种讲座、现场活动、野外科考活动等等,这些博物学启蒙教育、自然教育和自然体验,是我们打开这些博物馆的更新鲜更有趣的方式。如今,也受到许多家长、小朋友甚至大朋友的热烈欢迎。

▲国家动物博物馆讲座

至于参观过程中的安全、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似乎不应该成为专门来讨论的“打开博物馆的方式”。来到一个博物馆,首先应该有安全意识。博物馆内不可追跑打闹、大声喧哗,就像图书馆、书店一样,这是对公众的基本要求。我们在新闻中有时会发现广义博物馆概念中的动物园或野生动物园经常有猛兽伤人的事件,这种事情发生,根本上在于参观者的安全意识太薄弱。

我曾经在微博上指出学生参观乱丢垃圾的现象。我们在讨论参观博物馆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方面,似乎也“说多了”。这些问题,是一个公民到任何公共场所都应遵守的基本礼仪,也不算博物馆参观过程中什么特殊的“打开方式”。

博物馆属于每一位公民都可以享受的公共资源,只有我们都来爱护它,才能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国家动物博物馆)

中国文物报》2016年8月30日

- END -

-在线文博-

博物兼文史

在线傲纶巾

纳新吐故相关注

怀抱观古今

(阅读原文内容,点击“ 阅读原文”)

最新微信版本开通“置顶公众号”功能

置顶“在线文博”,第一时间查看精彩内容!

更多丰富资讯,关注“在线文博”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nbozaixian@126.com>

Hash:6d621b6294ffc2f7de6178083325dcc32a7779c2

声明:此文由 在线文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